车 瑞
(宁波工程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中国古典小说体现着古人丰富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思想,西游故事的诞生与民间信仰渊源深厚。与《西游记》相关的民间宝卷丰富繁夥,这些宝卷不仅保存了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信仰的痕迹,而且还是西游传播史、接受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宗教价值和史料价值。古典四大名著中被民间宝卷改编、引用、嫁接最多的就是神魔小说《西游记》。从人物的引用、情节的挪移、故事的增殖,西游宝卷都对西游小说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也引起了学界的持续关注。
西游宝卷的研究与宝卷学的产生同步,先后经历了书目文献收集、热点问题考辨、学术外延扩展等过程。对西游宝卷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椎轮初始阶段,以胡适、俞平伯、郑振铎、赵景深等人为代表,主要围绕《销释真空宝卷》的产生时间和西游宝卷资料的收集整理提出了极富启发性的观点。关于《西游记》宝卷研究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论争是围绕《销释真空宝卷》产生的年代和作者。关于《销释真空宝卷》的产生年代争论主要集中为“元抄本”说、“元末明初”说、“晚明抄本”说及“万历”说。胡适最先提出“晚明抄本”说;郑振铎则提出“元抄本”说,这也是接受度较高的一种说法;赵景深则认为《销释真空宝卷》是元末明初抄本;直到20世纪末喻松青《〈销释真空宝卷〉考辨》提出“万历”说,这一观点得到陈洪、陈宏二位学者的认同。而关于《销释真空宝卷》的作者也有孙真空和印宗之说。
郑振铎1937年在《中国俗文学史》中高度评价了宝卷的文学价值,并节录了一部分《土地宝卷》,该宝卷写“大地”化身的土地神大闹天宫,与齐天大圣斗法,“屡困天兵天将,成为齐天大圣孙悟空以来最顽强的‘天’的敌人。显然的,这宝卷所叙述的受有《华光天王传》和《西游记》的影响。但在作风上却完全成为独特的一派”[1]。此宝卷为明清刊本,作者不详,流传不广,但却是较早受到关注的西游宝卷之一。
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是西游宝卷的缓慢发展阶段,以刘荫柏[2]、马西沙[3]、韩秉方、陈毓罴[4]为代表,主要是延续《销释真空宝卷》问题的考辨和新资料的发现。此时期学者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发现的《巍巍不动太山深根结果宝卷》《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祐民忠孝二郎宝卷》《先天原始土地宝卷》《西游记宝卷》《唐僧宝卷》《陈光蕊宝卷》《李翠莲拾金钗大转皇宫还魂宝卷》等宝卷与《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部分宝卷诞生于《西游记》小说成书之前,多数宝卷诞生于小说产生之后,但受小说影响甚巨,在与民间宗教交互作用之后蓬勃发展,形成说唱文学尤其是宝卷、弹词、子弟书等交互作用的态势,对《西游记》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阶段是21世纪以来的全面发展阶段,这也是西游宝卷得到广泛关注的时期,以车锡伦[5]、陈宏[6]、陈洪、孙逊、张灵[7]、陆泳超[8]等为代表,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是围绕与西游宝卷相关的书目整理、民间宗教与明清小说的研究,深入探讨《西游记》与明清民间宗教的关系,对探讨《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作者、版本、思想、传播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学界除延续了胡适、俞平伯关于《销释真空宝卷》的论争之外,更多地是关注宝卷文献、文本、文学、文化之间的关系,随着学界的广泛关注及宝卷学的提出,对西游宝卷的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学界对西游宝卷的收集和整理经历了一个从自在到自觉、从书目到正文、从无序到系统的过程。郑振铎1927年发表《佛曲叙录》介绍了收藏的37种宝卷,李世瑜《宝卷综录》(1961)中有近20种宝卷与《西游记》有关,傅惜华《宝卷总录》(1951)、胡士莹《宝卷弹词书目》(1984)、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2000)等也都有大量关于西游宝卷书目的著录。
西游宝卷正文的收录主要包括:清抄本《佛曲十九种》中有《翠莲宝卷》《家堂宝卷》《天仙宝卷》《唐僧宝卷》4种;刘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1990)中收录《销释真空宝卷》《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祐民忠孝二郎宝卷》《巍巍不动太山深根结果经》《销释科意正宗宝卷》等;方步和《河西宝卷珍本校注研究》(1992)有《唐王游地狱宝卷》《刘全进瓜宝卷》《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王熙远《桂西民间秘密宗教》(1994)有《杂赞五种》《佛门取经道场·科书卷》《佛门西游慈悲宝卷道场》;濮文起《民间宝卷》20册(2005),包含很多西游宝卷;张家港市委宣传部编《河阳宝卷》(2007)中有《目莲卷》、《蟠桃会》(上、下)、《猴王卷》、《唐僧宝卷》(上、下)、《长生宝卷》、《翠莲卷》等;朱一玄《西游记资料汇编》(2010)则收录了7部与《西游记》相关的宝卷。此外还有张希舜的《宝卷初集》,马西沙的《中华珍本宝卷》,台湾出版的段平的《河西宝卷集粹》《河西宝卷续选》,王见川、林万传的《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和王见川、车锡伦的《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续编》等也都或多或少涉及西游故事宝卷。这些宝卷“其内容或为《西游记》中所有,或为《西游记》中某些人物的传说,或为《西游记》人物在民间的发展、衍变[9],对研究《西游记》的源流与传播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学者对西游宝卷的收集、宝卷文献的编目、宝卷内容的整理都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西游故事宝卷的源流、分类和发展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不足之处在于所收宝卷目录、正文不够系统和完备。这也是西游宝卷面临的最大问题。下面笔者将目前收录到的47部西游宝卷名称、卷册、时间、版本、馆藏地等信息进行梳理,以期较为清晰地概观西游宝卷现存状况[注]表1中整理的内容出自于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俗文学丛刊》,周燮藩、濮文起《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民间宝卷》,马西沙《中华珍本宝卷》,张家港市委宣传部编《河阳宝卷》,段平《河西宝卷集粹》,王见川、林万传《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王见川、车锡伦《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续编》,刘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朱一玄《西游记资料汇编》,王熙远《桂西民间秘密宗教》《佛曲十九种》等文献。笔者将以上文献中有记载的西游宝卷信息梳理分类,其中宝卷的版本与时间并非是一一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西游宝卷整理表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李世瑜在《宝卷综录》序言中说:“宝卷系唐、五代俗讲‘讲唱经文’及演佛经故事的变文,中经宋代的‘说经’,杂糅以摩尼教经典,并受到尔后各代鼓子词、诸宫调、散曲、戏文、杂剧等形式的影响而成。”[10]明清小说在传播过程中与其他文化艺术双向互动,特别是对宝卷、弹词、戏曲等讲唱文学渗透,拓展了小说原有的价值。相反,小说故事被宝卷改编之后,故事情节淡化,被赋予了较强的宗教伦理意义,成为宝卷社会教化功能的主要素材和文化符号,因果报应、惩恶扬善等大众价值取向成为其主要寓意,由此达到道德训诫、感化人心的目的。
过去宝卷研究较为单一的文献研究法为民间宝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学界目前主要致力于对“宝卷本身的体制、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与民间宗教的关系、宣卷的仪轨等问题进行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文献、目录的收集整理与宝卷本体研究的阶段,对其文学性不甚重视,对宝卷与小说两种文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较少”[11]。作为叙事文学集大成时期的明清小说,与民间宝卷在题材选择上有很大一部分的重合内容,值得探层次挖掘。因此结合评点史、受众史、出版史、美术史、音乐史等学术资源,探讨民间宝卷与西游小说交互影响关系,分析西游宝卷神道设教、劝道行善的文体属性,挖掘背后的民间艺人、宗教组织者、刊刻者,以及受众的文化心态显得十分重要。
“从文献、文本、文化的角度分析各种与西游故事相关的戏曲、宝卷,从传播学、叙事学、文体学等理论视角观照不同的艺术审美形态,并由此广泛开辟交叉研究的崭新领域,更好地发掘西游故事内涵、阐释人物形象、揭示文化价值,对于推动深化研究、产生新的成果具有理论建设与创新实践指导意义。”[12]我们认为关于西游宝卷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根据《破邪详辩》《佛曲叙录》《西谛书目》《宝卷综录》《宝卷弹词书目》《宝卷总录》《中国宝卷总目》《中华珍本宝卷》等资料进行检索统计,补齐刘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和蔡铁鹰《西游记资料汇编》中未收录的西游宝卷。对西游宝卷的刊刻、编目、分类进行整理,对比百回本《西游记》刊行前后,西游故事在民间流传的状况及对百回本《西游记》成书的影响。整理并分析民间宝卷中记载的“西游”故事,对比百回本《西游记》刊行前后西游故事在民间流传的状况。从文献、文本、文化的角度考察西游宝卷,分析各种与西游故事相关的民间宝卷在传播学、叙事学、文体学等方面的理论形态,发掘说唱文本阐述西游故事活动的个性特征,探索西游宝卷与《西游记》、西游戏等文本系统的互文阐释关系。
第二,探讨中国古典小说与宝卷、弹词、戏曲、子弟书及各种民间说唱故事的交互关系,分析这些说唱文学形式对西游故事的接受、改编与重述,尤其是民间宝卷在西游故事形态演进和公共领域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探讨西游宝卷的体制,如开经偈、焚香赞、收经偈、白文、韵文等与《西游记》诗词、西游戏词曲下场诗的关系。
第三,研究民间秘密宗教活动如何促进《西游记》的传播与接受。明清时期民间秘密宗教利用与西游故事相关的宝卷宣传教义教理,如罗教、弘阳教、黄天教等改编、创作的宝卷中常常借用西游人物,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李翠莲等进行劝善教化,深受民众欢迎。明清民国时期宝卷受众包括王公贵族、妃子太监、佛道弟子、仕官乡绅、漕浑水手、下层民众等,受众对西游宝卷的接受促进书坊、书肆、书局的刊印和私家刊印、抄本的兴起,使西游宝卷刊本形态更趋多元化,为西游故事经典化过程起重要作用。
第四,对明清民国时期民间对《西游记》宝卷的刊刻、传抄情况进行调查整理,如江浙沪一带曾大量刻印宝卷的上海文益书局、文元书局、惜阴书局,杭州聚元堂书庄、玛瑙寺经房、宁波学林堂书局、朱彬记书局,所印行的主要是据文学经典(尤其是《西游记》)或俗文学传统故事改编的宝卷。因此书坊在稿源、发行、插图、选本方面不仅会影响西游宝卷与西游小说的发展,而且民众在接受西游宝卷中也会促进民间书坊刊刻史的发展。
宝卷是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组成部分,《西游记》则是民间宝卷最大的语料库之一。无论是作为活化石的河西宝卷、常熟宣卷,还是作为整个江浙沪吴语区说唱底本的宝卷文本,都有许多与西游故事相关的民间宝卷。而“西游故事”与“说唱文学”原本就是相互存在的具有广泛民间基础的文化资源,明清民国时期西游宝卷刊刻传抄、讲唱方式、审美功能等对当代曲艺传播乃至西游文化产业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