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苏茜
(青州益都中心医院 1耳鼻咽喉科,山东 青州 262500;2中医科)
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减弱,血液黏滞度增高,故突发性耳聋临床常规治疗的疗效有一定局限性〔1〕。前列地尔通过改善血液流动性来改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内耳微循环。突发性耳聋病因与病毒感染、血液黏滞度改变、微循环障碍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2〕。本研究旨在探讨前列地尔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学、免疫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1.1研究对象 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青州益都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青州益都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3〕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1~76岁;③经颞骨CT及内听道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内听道及颅脑无器质性病变;④经声导抗检测证实股室压力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循环、内分泌及血液系统疾病;②治疗依从性差,不能按规定服药;③治疗期间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导致不能继续治疗;④合并精神类疾病;⑤噪声性、药物性或辐射性耳聋;⑥病程>15 d;⑦对本研究药物过敏。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伴发症状及发病部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入院后立即给予地塞米松、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酣静脉滴注,并辅以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2、三磷酸腺苷及辅酶A。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空气加压氧舱GY3200),1次/d,对照组给予100 ml生理盐水1次/d静脉滴注,共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 μ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共14 d。
1.3疗效评价 痊愈:受损频率听阚达健耳水平,或是达到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患耳受损频率听力水平提高30 dB HL及以上;有效:患耳受损频率听力水平的均值提高16~30 dB HL;无效:患耳受损频率听力水平提高≤15 dB HL。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表1 两组一般状况比较(n,n=82)
1.4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采用R-80型全自动锥板式黏度计(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公司)检测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包括高切黏度及低切黏度)。
1.5血清学指标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于治疗前后取外周静脉血5 ml,1 5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采用OLYMPU S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的检测试剂盒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乔羽生物有限公司。采用Abbott AxSYM plus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美国雅培公司)及其配套的检测试剂盒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n=82)
2.2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P<0.001),且两组各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3。
2.3两组血清Ig比较 两组治疗前IgA、IgG及IgM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两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组别治疗前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mPa·s)高切黏度(mPa·s)低切黏度(mPa·s)观察组52.37±2.2657.48±6.342.27±0.157.36±1.0731.35±2.22对照组52.38±2.3556.97±7.012.31±0.177.41±1.1232.17±2.15t/P值1.633/0.1221.523/0.1741.595/0.1641.471/0.1881.496/0.184组别治疗后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mPa·s)高切黏度(mPa·s)低切黏度(mPa·s)观察组42.17±3.161)37.45±6.191)1.43±0.131)3.77±1.011)21.17±2.141)对照组47.34±2.361)43.37±6.671)1.86±0.141)5.32±1.251)25.48±2.531)t/P值2.714/0.0002.634/0.0082.736/0.0002.812/0.0002.515/0.010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下表同
组别治疗前IgAIgGIgM 治疗后IgAIgGIgM 观察组2.68±0.2113.27±1.271.31±0.641.91±0.181)9.45±1.141)0.91±0.121)对照组2.71±0.2413.46±1.351.37±0.592.26±0.211)11.25±1.091)1.09±0.081)t/P值1.364/0.1931.295/0.2021.437/0.1612.774/0.0022.686/0.0122.792/0.001
2.4两组血清Hcy、SOD及sVCAM-1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Hcy、SOD及sVCAM-1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cy及s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cy及sV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01);治疗后两组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组别治疗前Hcy(μmol/L)SOD(nU/ml)sVCAM-1(ng/ml)治疗后Hcy(μmol/L)SOD(nU/ml)sVCAM-1(ng/ml)观察组18.24±3.2587.45±9.36328.35±21.3511.28±2.141)107.24±11.381)205.34±21.451)对照组18.49±3.1985.38±8.32331.27±24.2614.33±2.361)94.36±10.391)259.34±23.431)t/P值1.572/0.1751.393/0.1841.224/0.2152.915/0.0002.821/0.0002.613/0.008
突发性耳聋是指在72 h内突然发生,且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HL。Attanasio等〔4〕提出年龄是影响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老年患者的血管情况不佳,肿瘤及全身伴随疾病发病率较高,突发性耳聋发病率较高〔5〕。前列地尔是一种具有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可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6〕。由于其增加血液流动性的特点,可增加局部缺血组织对氧及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达到改善微循环并恢复正常新陈代谢的目的。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证实前列地尔具有靶向运输、生物体内稳定性高、利用充分、不良反应少等特点〔7〕。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因素之一,当血流变缓甚至阻断时会形成血栓,进而导致内耳供血不足〔8〕。增加内耳的供血及供氧、改善内耳血液循环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重要手段〔9〕。本研究说明前列地尔通过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达到治疗目的。
有学者总结突发性耳聋可能是一种与免疫状态相关的疾病〔10〕。IgA、IgG及IgM是人体内重要Ig,在人体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IgA在黏膜局部发生抗感染反应时有所增高,IgG包括了大多抗细菌、抗病毒抗体及抗毒素,IgM是早期抗感染的标志物之一。病毒感染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检测上述3个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进展情况〔11〕。Ig水平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升高提示在患者体内存在病原体感染及其引发的免疫反应。本研究说明前列地尔通过降低免疫相关指标对突发性聋达到治疗目的。
Hcy是一种含硫基的氨基酸,现已被证实为可导致血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12〕。Hcy增高可导致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并升高血小板黏附性,从而形成血栓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发生突发性听力损害〔13〕。SOD通过歧化反应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反映了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当机体SOD水平不足以清除产生的自由基时,自由基和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反应生成过氧化脂质等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损害了内耳组织细胞,从而引发耳聋〔14〕。sVCAM-1是一种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参与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有报道指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sVCAM-1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提示突发性耳聋与sVCAM-1导致的内耳循环障碍及炎性反应增强有关〔15〕。本研究与文献中所述的Hcy、SOD及sVCAM-1功能相符合,侧面反映了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说明在经过前列地尔治疗后血管损伤相关指标得到了有效控制,Hcy、SOD及sVCAM-1的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上检测突发性耳聋病程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