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
小李的爸爸生病住院了,需接受手术治疗且需要输血,而小李则认为自己曾经数次无偿献血且自身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血型和爸爸完全相同,因此小李希望在爸爸住院治疗期间能够直接输血给爸爸。然而医院却拒绝了小李的请求,小李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无法输血给爸爸,而用其他人的血液给爸爸输血会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吗。针对此问题有专家指出,老百姓对于输血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小李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手术期间用亲属的血液输血其安全性较低,还容易诱发相关的免疫性疾病。例如:移植物抗宿主病,因而在临床输血中需要避免应用亲属所提供的血液,这也是输血中的重要原则。
关于输血大部分人均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该不该用自己亲属的血液
专家指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亲属之间特别是父母及子女之间在输血之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较非亲属之间输血明显增多。主要原因在于供血者与受学者两者的血液当中若存在同样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型则会对受学者机体免疫系统形成干扰,同时受血者所具有的免疫系统调节功能也会自动将供血者的外来淋巴细胞作为自己人而不进行攻击,因而能够再受血者机体中不断的大量繁殖,导致反客为主。因而遭受干扰的受血者免疫系统也将会把自身淋巴细胞来作为入侵者进行攻击,这就导致受血者机体内组织抗原容易形成免疫反应,因此会对其自身消化系统以及造血系统中的细胞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而更容易诱发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产生。该疾病的危害性高,发病突然且病情进展十分迅速,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部分患者甚至还尚未进行明确诊断便已发生死亡。
2 输注全血其效果会更好吗?
大部分人会简单的认为在输血过程中输注全血与输注成分血相比效果更优,主要是认为全血中的成分更为全面,因此输注后会取得更理想的输血效果。然而,在临床输血原则中若能够输注成分血,此时并不推荐输注全血,主要原因在于全血内成分并非我们想象当中的全血血液当中所包含的相关成分,处于差异化的温度条件下也具有差异化的保存期限。通常全血需要储存在4℃的环境中保。以此才能够对血液中红细胞发挥良好的保护效果,而此时并不会对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和稳定性较差的凝血因子产生保护性效果,以上成分在该储存环境下降很快失效,尤其是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在全血当中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且输注全血也可能增加患者的输血风险[1]-[2]。主要原因在于全血当中存在的大量血浆,可能增加患者血液循环以及心脏的负担,容易诱发患者心力衰竭以及急性肺水肿等情况。除此之外,全血当中所含有的细胞碎片以及抗原物质等相关成分,也可能对人体产生害处,输注全血后可能造成输血反应,因而目前临床中普遍认为全血的输注适用于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同时伴随进行性失血情况的大量失血患者,因此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已进行输注全血。
3 体弱者通过经常性的输血是否对身体有益?
很多人简单的将输血作为为机体补充营养,特别是体弱者需要经常性的进行输血。然而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在于运输、防御、调节凝血以及免疫等,血液本身并不会改善人的营养水平以及体质,并且若不恰当的输血则可能出现疾病传播并诱发输血不良反应,因此不恰当的频繁输血弊大于利。除此之外,库存血和人体自身血液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输注库存血可能诱发患者免疫抑制反应,同时其免疫反应也有可能会对患者自身所具有的免疫调节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引发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等情况,进一步延长期手术后的愈合及康复时间[3]。并且异体输血也有可能诱发患者出现血源性疾病的快速传播诸,如艾滋病和肝炎等,因而若将血液单纯的是作为营养品进行输注,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输血也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环节,若能够将输血应用得当则能够在挽救患者生命以及改善患者健康情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若输血应用不当,则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机体损伤,情况严重时可能诱发患者死亡。因此,需要辩证地看待输血,在输血过程中一方面需合理选择正确的血制品,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恰当的时机输注适量的血液,充分发挥血资源的价值。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医疗市场对于血液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部分地区出现了血荒的常态化情况,因此合理输血是珍惜血资源的重要基础。
综上,输血是临床中对于患者进行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措施,在输血时需要坚持科学的输血原则,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李淑娟,郭建林,邓伟.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2):113.
[2] 刘伍福.输血前评估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价值探讨[J].临床檢验杂志(电子版),2019,8(2):163-164.
[3] 曾代英.降低临床输血风险和输血误差的应对措施[J].饮食保健,2019,6(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