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我国日用陶瓷的发展

2019-07-29 00:39赵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发展概况

赵早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是我国陶瓷工业发展的崭新时期。为了满足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国家采取了以发展日用陶瓷生产为主的工作方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解放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日用陶瓷在制作工艺、绘画技巧、表现手法、装饰题材、艺术表达形式等方面不断打破传统束缚,开创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新道路。文章通过探究新中国成立后日用陶瓷的产业布局、品种分类及艺术特點等几个方面,概括和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日用陶瓷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建国三十年;日用陶瓷;发展概况

1 新中国成立后日用陶瓷的产业布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轻工业部和地方政府主管日用陶瓷的部门对传统陶瓷工业和艺术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和发展工作。南方的景德镇和北方的唐山地区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陶瓷工业恢复和发展的重点地区,国家轻工业部计划通过这两个产区带动南方和北方陶瓷工业的发展。随着我国日用陶瓷产区数量的逐步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形成了江西景德镇、河北唐山与邯郸、广东佛山、广东潮州枫溪、山东淄博、湖南醴陵、江苏宜兴和福建德化八大产区。新中国成立后,江西景德镇陶瓷生产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先后成立了十大国营日用瓷厂,改变了传统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走集体化、企业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景德镇生产的陶瓷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海外。唐山第一家地方国营裕丰瓷厂在陶瓷工会的协助下于1949年1月成立,1954年卫生瓷及釉面砖出口国外市场,1956年日用陶瓷也出口国外,1957年日用细瓷产量增长。1958年唐山陶瓷研究所成立,作为国家重点陶瓷科研单位先后完成62项科研课题,设计出44种新器型。广东陶瓷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转向工业化生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工业化体系。山东淄博在1954年建立了淄博瓷厂,是第一个日用细瓷专厂,1957年日用细瓷走进国际市场,1978年全省日用陶瓷生产量比1949年增长69倍。1954年,醴陵瓷厂率先采用机械化生产,同年恢复了釉下彩瓷的生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醴陵生产的日用陶瓷畅销国内外市场,醴陵也成为全国陶瓷出口的主要产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瓷研究出新成果——高白度瓷,其以釉面结晶、胎质坚薄的特点受到大家的喜爱和称赞。

2 新中国成立后日用陶瓷的品种分类

面对人民群众物资匮乏的情况,国家大力发展日用陶瓷生产,日用陶瓷的品种和数量较解放前显著增加,品种丰富,主要有老百姓日常使用的壶、杯、碗、罐、盘等。日用陶瓷打破了传统瓷器只是上流社会中使用的局面,以实用性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要喝茶,就少不了茶壶,茶壶是老百姓经常使用的器具。新中国的瓷壶有提梁壶和执把壶两大类。新中国提梁壶继承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壶艺精品的风格特征及制作技法,不但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特殊的时代特征,蕴含深远的文化意义。执把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茶用具,新中国执把壶从造型上看腹部更鼓,流和执柄的制作更粗壮些,与提梁壶相比矮了许多,从器型上可分为秋梨形、扁柿形、西瓜形、奖杯形、马蹄形、铜钟形、缸形、四方形、八方形、动物形等。

瓷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新中国成立后的瓷杯按照器型可分为盖杯、筒杯、敞口杯、单色釉瓷杯、公道杯及套杯。茶杯上典型的时代人物、雅致闲适的风景或花鸟植物图案和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阶段的口号文字,特征突出,内容丰富,时代感强。新中国成立后的瓷质盖杯就是在喝茶的瓷杯上加上盖子,盖和杯成为一体,具有器型多样、造型优美、实用价值强等特点。盖式直筒杯是新中国成立后广为流行的一种瓷杯式样。筒杯也称直口杯,是指杯底与杯口大小相同的杯子。新中国成立后的瓷质筒杯一般没盖,大多成套或和瓷壶配套使用。瓷质敞口杯也称盏形杯,是指杯口大于杯底的瓷杯,杯上有图案或文字,图文并茂,精美雅致。新中国成立后的单色釉瓷杯主要以龙泉杯为主,包括青天色、黄釉、绿釉、湖兰釉等,制作规整,釉色莹润。公道杯是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孔漏光。公道杯由元代皇帝朱元璋命名,现成为陶瓷高级艺术珍品。

新中国成立后的彩绘瓷碗就是在碗上用彩绘描绘和书写人们喜闻乐见的各类绘画作品和口号、诗词文字。按照内容可将瓷碗分为人物形象纹饰类瓷碗、花鸟果蔬吉祥物纹饰类瓷碗、山水景物纹饰类瓷碗、口号纹饰类瓷碗及语录纹饰类瓷碗。还有一种是青花瓷碗,一般是在瓷碗的白胎上绘青色淡墨,以青花色釉装饰瓷碗。除少数精品瓷碗外,大多数的青花瓷碗是普通老百姓日常使用的制品,具有制作简单、绘画文字粗糙、釉色不够明朗等特点,但是内容丰富,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瓷罐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称得上是一种奢侈品,只有高收入人群才有能力享用,一般收入的家庭常常用于自己的婚礼或祝贺亲朋好友的结婚。日用瓷罐指老百姓家庭日常使用的瓷罐,具有“粗”“俗”、政治色彩浓郁等特点,可分为西瓜罐、冬瓜罐、粥罐、盖罐、储物罐、陶罐等。西瓜罐是清乾隆至民国时期的一种罐式,器型为敛口、圆腹,形似西瓜,又如宝珠,罐盖为平盖,创烧于乾隆时期且流行甚广。新中国成立后生产的西瓜罐大部分是民窑烧造的粗瓷,是老百姓的日常用瓷,罐体绘人物、山水、花卉等吉祥图案,作为女子的嫁妆或百姓家中的储物实用器。冬瓜罐因器身形似冬瓜而得名,清道光年间新创器型,收口,丰肩,器身呈高筒形,器有大小,大器分有盖与无盖两种,小器均无盖。新中国成立后的冬瓜罐罐体上绘有牡丹、青松、梅花、鹿等象征长寿、福禄的中国传统绘画素材,色彩或素雅或艳丽,雅俗共赏。粥罐就是专门盛粥的罐,其特点是直口圆体,一般口直径比较大,便于使用。新中国成立后的粥罐制作规整,画工细腻,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两种特性。盖罐,即配有盖的罐,新中国成立后的盖罐时代气息浓郁,具有宣传教育、为政治服务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储物罐有彩绘和青花等类型,大多数制作粗糙,文字书写潦草,但内容紧扣时代主题,突出政治。

瓷盘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器具,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瓷盘常常被当作礼品赠送亲朋好友。以前的百姓受生活条件限制,每逢同学分别、亲戚朋友办喜事等需要赠送纪念品或礼物的活动时,贵的买不起,一个瓷盘大家还是买得起的。按照实际用途,瓷盘可以分为茶盏盘、实用盘、观赏盘、挂盘、青花盘、套盘等。

3 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日用陶瓷的艺术特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政策方针指引下,当时的瓷绘工作者受思想解放和斗争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创作风格和题材上都有了创新,彰显新时代自由、解放的思想气息。虽然创作风格相比以前更加多样化,但是受政治环境影响,大多数作品都具有浓厚的时代印记,记录和反映了当时的施政主张。在题材上,创作者更加注重反映现实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工农兵形象和农民意识的平民题材大量出现。艺术风格上受到民国时期和珠山八友艺术文化的影响,继承了民国时期注重体现虚实关系的艺术风格,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自然舒展,意境悠远。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繁重的画面,不管是何种题材都是简洁明了的画面。

20世纪7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出现了一大批新的艺术现象。瓷绘创作者们的思想从生活中解放出来,逐步摆脱陈旧的艺术创作模式,探索改革开放背景下瓷器创作的正确道路,这一时期出现了“乡土美术”“伤痕美术”等新的美术理论,为后来的瓷绘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瓷器作品在继承传统优秀技法的同时,结合当代名族文化艺术和西方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呈现出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和时代进步的特征。■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陈新,丛国滋.中国轻工业四十年:1949-1989[M].北京:中国轻工业年鉴社,1990.

[3]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4]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现代陶瓷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2.

[5]邓白,杨永善,秦锡麟.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发展概况
积极进行小水电建设 全面助推农业生产
泰国木薯产业发展近况
新形势下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探析经验谈
电力系统调度中的抗干扰控制
浅析油画技法和鉴赏的认识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及政策分析
屋顶轻便型速生草坪建植研究探讨
浅析大号基础学习中重点与难点
蒙医药特色与发展思路
城市智慧化建设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