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提高男性大学生柔韧素质的时效性研究

2019-07-29 01:50瞿强袁凌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效贴活动度受试者

瞿强 袁凌燕

1 上海杉达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上海201209)

2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上海200234)

肌内效贴(Kinesio taping,KT)主要用于消肿、止痛、改善感觉输入及促进软组织功能活动,与普通贴布相比,肌内效贴在支撑和稳定肌肉与关节的同时不妨碍身体正常活动[1,2],其具有更好的延展性,不含有任何药物成分。其作用机理主要依靠贴布的弹性回缩[3],贴扎后产生皮肤皱褶,能相应增加局部皮肤与肌肉的间隙,继而促进淋巴回流及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影响运动功能的不适诸如肿胀疼痛等;同时,肌内效贴可使软组织有明显的牵拉感,具有良好的伸展性、防水性、透气性、低过敏性,与肢体贴合更舒适[4]。

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于肌内效贴在消肿、止痛等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发现其在此方面的效果显著[5-8]。对于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研究,肌内效贴集中于肌肉力量的促进、运动疲劳的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提高等方面,并在肌肉力量的促进、运动疲劳的延缓等方面取得了较一致的良性结果[9-11]。但肌内效贴在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尤其在其改善健康人的关节活动范围后,继而影响机体柔韧素质的研究较少。而国家2016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提出:柔韧素质是大学生一项重要体质测试指标。但电子时代的生活便捷化以及大学生学业压力,造成其身体活动不足,继而引起其柔韧素质下降。故而本研究尝试利用肌内效贴扎干预大学生柔韧素质。选取健康男性大学生受试者40名,选取腰部竖脊肌肌群及大腿部股后肌肌群作为贴扎部位,通过测试坐位体前屈值和脊柱弯曲活动度,对比研究肌内效贴对人体柔韧素质的影响,为肌内效贴在运动防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本研究假设为,肌内效贴可增加人体关节活动范围,持续改善其柔韧素质。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实验对象为上海某民办高校康复治疗专业在校男性大学二年级学生40名。

纳入标准:①无感觉异常、运动障碍;②无躯干和髋关节的运动损伤或其他影响柔韧素质的疾病;③无肌内效贴扎的禁忌症、无肌内效贴扎过敏现象;④依从性好,愿意完成试验。排除标准:①BMI≥28.0 kg/m2;②坐位体前屈成绩满分者(即坐位体前屈测试值≥24.9 cm);③肌内效贴扎部位皮肤有破损或相关疾病者。受试者退出标准:①在贴扎肌内效贴后发生皮肤过敏反应,导致无法完成试验者;②试验期间躯干或髋部出现运动损伤者;③因个人原因无法按要求完成试验者。

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决定40 名受试者分组,对照组20 例、干预组20 例。对受试者基本资料进行比较,从身高、体重、左右利手以及优势腿(支撑腿)方面进行分析,一般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受试者基本信息

1.2 试验材料

采用中国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通用型产品。产品名称:医疗用黏性胶带及黏性绷带;商品名称:肌内效贴。注册号为浙杭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1640147号。贴布宽5 cm。试验过程中,根据贴扎部位使用“I”形贴扎。

1.3 试验方案

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决定分组。对照组即为空白对照状态,干预组运用肌内效贴进行干预。肌内效贴保持时间为24 h,即此试验干预时间。

干预组贴扎技术方案为:①躯干竖脊肌群使用两条“I”形肌内效贴,采取放松的贴扎法。此时受试者背对操作者,取坐位且腰部微微前倾,此体位下,受试者双肘支撑于自身大腿上方或其他支撑物如椅背等。此时肌内效贴进行贴扎的“锚”(即肌内效贴起始段端)在尾骶部,肌内效贴进行贴扎的“尾”(即肌内效贴终末端)向背部延展至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连接处,过程中采用10%~20%拉力。②大腿股后肌群使用两条“I”形肌内效贴,采取放松的贴扎法。贴扎时受试者取俯卧伸膝体位,肌内效贴进行贴扎的“锚”分别在腘窝下方胫腓骨两端,此时肌内效贴进行贴扎的“尾”沿大腿后方内外侧向坐骨结节延伸,过程中采用10%~20%拉力。

1.4 测试指标

①坐位体前屈测试: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6版)标准方法。具体测试方法:受试者直腿、直腰坐在地面上,且双足脚底面紧贴坐位体前屈测量仪的垂直平面结合处。受试者需将双上肢伸直并前屈90°,此时让两侧肩部尽量保持后缩,接着双上肢自然下落至测试标尺处,此处为游标的开始位置。然后身体缓慢前屈至极限位置,且至少保持3秒,游标所在数值即为测试值。分别在干预措施实施前、实施后即刻(5 分钟内)、实施24 h 后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坐位体前屈值重复测量,每个时间点均测量3次,取其最好值。

②脊柱弯曲活动度测试:受试者直腿、直腰坐在地面上,脊柱弯曲测量仪放置的位置是第一胸椎和第二胸椎的交接处。需要受试者挺直脊柱让测量仪处于垂直位,此时在重力作用下,测量仪内水柱保持水平零度位,测量脊柱向前弯曲活动时,水柱将随着脊柱弯曲产生偏移,最终水柱所在的数值即脊柱弯曲活动的角度值。分别在干预措施实施前、实施后即刻(5 分钟内)、实施24 h 后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脊柱弯曲活动度重复测量,每个时间点均测量3次,取其最好值。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中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测试指标(坐位体前屈值、脊柱弯曲活动度)的组间数据进行分析;运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组内三个时间点(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24 h 后)的坐位体前屈值和脊柱弯曲活动度进行两两比较。所有结果使用SPSS18.0(中文版)统计软件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运用配对t检验对对照组组内3 个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干预组组内3个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即刻和干预24 h 后坐位体前屈值显著提高(P<0.05)。另对干预后即刻、干预24 h 后时间点上的两组组间数据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发现干预组的坐位体前屈值均有提高(P<0.01)。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cm,±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cm,±s)

* P<0.05,与干预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干预24 h后6.04±4.50 9.94±3.75*##组别对照组干预组例数20 20干预前6.06±2.64 5.52±1.93干预后即刻6.11±2.87 9.54±3.83*##

脊柱弯曲活动度的数据如表3所示,对照组组内3个时间点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干预组组内3个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即刻、干预24 h后的脊柱弯曲活动度均有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对干预后即刻、干预24 h后时间点上的两组组间数据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脊柱弯曲活动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脊柱弯曲活动度测试结果(度,±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脊柱弯曲活动度测试结果(度,±s)

* P<0.05,与干预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干预24 h后71.51±13.40 79.14±10.16*#组别对照组干预组例数20 20干预前70.15±16.02 66.46±11.30干预后即刻72.01±14.12 80.92±12.67*#

3 讨论

柔韧素质的改善对于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运动损伤预防及提高运动表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选取躯干竖脊肌群、大腿股后肌群进行肌内效贴的贴扎,并对贴扎效果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两个部位进行贴扎后身体坐位体前屈值和脊柱弯曲活动度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在实施干预后即刻和24 h后均有改善。说明肌内效贴对于柔韧素质的改善具有一定时效延续作用。

柔韧素质与关节本身的构造、肌肉、韧带等组织的延伸性或伸展能力有关,同时制动、关节退行性病变、骨折、偏瘫等病理性改变也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柔韧素质下降[13]。在日常活动及运动训练过程中,常用到的增加柔韧性的方法有动力性拉伸、静力性拉伸、PNF法及振动训练等方法。其作用机理基本相同,通过各种形式的拉伸方法施加一定的负荷于软组织,改变肌肉、韧带以及其他软组织的某些属性,继而改善机体柔韧性[14]。其中静力性拉伸,最为简单可控,在运动时间的热身环节应用最为广泛[12,15]。然而有研究显示,运动前进行静态肌肉拉伸会导致被牵拉肌群力量或爆发力的急性下降,而动力性牵伸易诱发牵张反射[16]。在此情况下,寻找一种既能改善柔韧素质,减小运动损伤,同时又不降低运动表现的新方法,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肌内效贴也可显著增加健康人的柔韧素质,为此提供了新思路,并且肌内效贴使用简便。

关于肌内效贴对柔韧素质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对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且研究结果显示肌内效贴的贴扎应用不会限制关节活动范围[17,18]。但是对于肌内效贴能否增加关节活动度,从而改善柔韧素质还存在一定的争议。Yoshida[19]等选取30 名健康受试者,研究肌内效贴对躯干活动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躯干屈曲角度显著改善,后伸及侧屈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其认为肌内效贴对于人体脊柱弯曲活动范围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与其相近。Merino[20]等研究显示,在对铁人三项运动员腘绳肌、下背肌和腓肠肌进行肌内效贴的贴扎后,可显著提高坐位体前屈成绩。Karatas[21]等针对颈部和下腰痛患者运用肌内效贴进行为期4天的贴扎治疗后发现,患者的颈、腰痛程度缓解,患部的失能状态指数显著降低,同时活动范围亦明显增加。苏彬等研究显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将肌内效贴与针灸治疗联合应用,与单纯的常规治疗相比,可以更好地改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以及关节活动度[22]。而Salvat[23]的研究则显示肌内效贴并不能通过改善躯干屈曲活动范围增加柔韧素质。Thelen[24]等发现肩痛运动员进行肌内效贴Y形贴扎后,仅第1天肩关节外展角度增加,第3 天和第6 天两组并无差异,而肩关节的前屈和外展角度始终未出现显著改变。该研究者认为肌内效贴并不能长期持续增加人体关节活动范围,且在改善人体柔韧素质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本研究结果倾向于肌内效贴可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提高人体的柔韧素质,可能与以下机制[19]有关:肌内效贴在贴扎后可对皮下筋膜施加一定负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肌肉及肌筋膜的功能。也有学者[25]认为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善可能与疼痛感觉的减轻有关,应用肌内效贴可减少关节活动时疼痛的反馈,从而提高活动范围,改善柔韧素质。本研究还显示肌内效贴在贴扎24 h内对柔韧素质具有一定时效性影响,这与前人的一些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Slupik[26]的研究结论是使用肌内效贴在贴扎后24 小时肌肉的生物电活动增强,且此现象可持续到移除贴扎后的48 小时,表示肌内效贴具有时效限制。有研究[27]认为肌内效贴的效果可能与局部本体感觉的持续输入有关,肌内效贴在贴扎后可能对相关肌群的神经肌肉控制有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存在局限:选取的受试者人数较少,而且贴扎方式及贴扎部位较单一,并没有开展多部位、不同贴扎方式对柔韧素质影响的研究,也未将肌内效贴与常规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做比较。

4 结论

肌内效贴可以增加坐位体前屈值和脊柱弯曲活动范围,改善人体柔韧素质,且在24 小时内具有持续改善效果。

猜你喜欢
效贴活动度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