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宏
(中国人民解放军96751部队卫生队,辽宁 大连 116105)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心血管内科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血压的异常升高。高血压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但近年研究则表明青年人的高血压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针对青年人高血压临床治疗的研究较为缺乏,致病因素的分析也不够深入。现针对上述不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56例高血压青年患者作为对象,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18~24岁,平均(21.9±0.7)岁。病程5个月~1年,平均(0.7±0.2)年。患者资料无特殊性,可用于研究。本次研究为前瞻性,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控制病情。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应用利尿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两大类,视患者病情,给予噻嗪类、潴钾类、硝苯地平等。药物治疗主要起到直接控制血压值的作用。非药物治疗为本次治疗的主要方法。
①行为干预治疗。对于体重较大且体脂含量高的患者,建议对体重进行控制,降低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并拟定科学的运动减肥计划。每d早晚进行30 min左右有氧运动,以促进代谢。②饮食干预治疗。在饮食方面,要求患者降低食盐、含钠食物的摄入量,并在三餐之中增加能够补充钙质、钾元素的食物,如水产品、香蕉和鸡蛋等。每日摄入的食物总量可适当减少,如无法满足代谢需求,可更改饮食习惯,采用少食多餐原则,晚间入睡前30 min,应控制食物摄入量或不再进餐。③其他干预治疗。研究表明心理的异常变化、情绪大幅波动等,均有可能成为高血压诱因。青年人情绪易激动,建议患者通过阅读、钓鱼等方式,提升自身情绪控制能力,避免暴怒、失落等极端情绪。
调查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
治疗持续6个月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评估发病独立性因素。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s)
时间 例数(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治疗前 56 147.8±5.1 113.6±3.4治疗后 56 136.2±3.1 92.6±2.4 t-11.411 8.036 P-<0.05 <0.05
表2 青年人高血压发病的独立性因素(n=56,%)
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值异常升高为主要临床特点的慢性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可引发多种重大心脑血管病变,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此前学者在研究中发现,70%的高血压患者年龄大于50岁,但青年人高血压占比已经持续多年升高,2018年统计表明,24岁以下高血压患者占比已经超过4%[1]。针对高血压青年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综合疗法,即以药物控制为辅,以非药物治疗方式为主,强调控制疾病主要诱因,实现高血压的根本治疗[2]。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行为干预、饮食干预、其他干预等治疗方法,使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出现下降。治疗前,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达到(147.8±5.1)mmHg、(113.6±3.4)mmHg,治疗后则降低至(136.2±3.1)mmHg、(92.6±2.4)mmHg的水平。发病因素上,糖代谢异常、肥胖、血脂异常为三大主因,占比分别为32.14%、28.57%和21.43%,可作为后续相关疾病控制的重点。
综上所述,青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应强调致病因素分析和控制,同时控制临床指标,致病因素较为多样,具有可预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