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君,谷青华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人民医院1.内二科;2.中康科,新疆 阿克苏 842300)
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管腔狭窄,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坏死,多数患者均呈现发病急,病情重,病情恶化快等特点,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源性休克或者恶性心律失常,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本文主要就心脏康复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临床护理中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其中,参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4.05±1.35)岁,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63.25±1.55)岁,研究组患者给予心脏康复护理。本次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组患者于静脉溶栓后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的则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具体为:1.溶栓治疗后1~3天,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更衣、饮食及擦身,对其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防止静脉血液淤滞或形成血栓。2.给患者讲解医院环境,减轻陌生环境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有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3.溶栓后4~5天,指导患者进行上半身主动活动,引导其缓慢呼吸,每天两次,每次持续5~10分钟。4.指导患者取坐位进行洗脸和饮食,每天三次,每次的时间维持在10~20分钟之间,注意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患者心理状态保护,可借助音乐、电视以及报纸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增强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5.于第6、7天,引导患者自由起坐,于床旁边用餐,两餐的坐椅时间维持在10分钟左右,第8~10天,让护理人员在旁指导进行床旁走动,每天进行两次,每次持续走动10~15分钟,此期间可以允许患者会客,但要先让患者全面了解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6.在11天后,指导患者于室内步行,依据患者具体的耐受情况对步行运动量进行调整,出院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心理调整、饮食控制、药物使用以及活动监测等方面,帮助患者逐渐回归社会。
观察两组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以抑郁(焦虑)评分量表对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进行评定,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其焦虑及抑郁情况越严重。护理满意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评定,最高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研究组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患者的心理状态(±s,分)
表1 比较两组的患者的心理状态(±s,分)
组别 n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参照组 30 55.81±5.43 48.38±8.22研究组 30 26.33±4.31 32.18±5.32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参照组为80.00%,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静脉溶栓治疗在县级医院是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再通患者闭塞的冠状动脉,使其心肌得到再灌注,可以复活或缩小濒临坏死的心肌,临床疗效显著,但需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改善预后。心脏康复护理可以在很多程度上使患者冠状侧支血管开放,有效缓解其心肌缺血症状,降低患者冠状动脉血栓的发生率和病情发展。一般来说,心肌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且机体免疫力低,患者极容易出现肌肉萎缩或者无力的情况,降低其血容量和心血管系统对于外部环境适应的能力,因此,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再给予有效的心脏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的重要条件[2]。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且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