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国柱
(公主岭市中医院,吉林 四平 136100)
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高趋势。股骨头坏死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长时间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耗,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股骨头坏死在不同年龄阶层、性别均可能出现,主要为股骨头坏死轻微改变,要预防较为困难[1]。临床上对该描述无明显意义,仅对部分手术操作产生影响。股骨头坏死要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才能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关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本次研究中,抽取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小组后,通过组间对比分析来探究CT对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效果,详细如下。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年龄>18岁;②严格按照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诊断后入组;③有股骨头坏死病史的患者。诊断标准: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根据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结缔组织病、肾脏疾病;②近期有严重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③同时补充性激素、生长激素者;④同时合并垂体后叶受损的患者;⑤对激素药物过敏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2.26±1.12)岁;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2.11±1.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取X线诊断:了解患者基本病史和身体状况后,使用X线来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检查分析。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尽量帮助患者进行放松,并且应确保患者在诊断前切勿服用任何药物,以免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
观察组结合使用CT来进行诊断。采取飞利浦Mx 8000 MSCT机或者64排螺旋CT机,层厚为5 mm,间隔5 mm,常规软组织窗以及骨窗重新建立,对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扫描观察,并分析最终的影像结果。
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记录两组患者的疾病诊出率(诊出病症)和病情分析准确率(能够准确分析患者的病情)。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诊出率和病情分析准确率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 [n(%)]
股骨头坏死在临床较为常见,由于该疾病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因此起病时间难以确定。股骨头坏死可能导致患者疼痛、躯体不适等,时而病痛难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不能更好的参与社交活动[2]。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较多,当务之急是通过临床实践寻找出治疗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结合CT检查可以获取病人器官、血管、骨骼、软组织等身体细节图像从而更好地做出诊断,通过减少扫描过程中的数据量进而加快CT的扫描速度,用AI填充扫描过程中遗漏的图像。本次研究中,抽取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小组后,通过组间对比分析来探究CT对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效果。根据最终观察的结果,采用CT来进行诊断的患者,疾病诊出率和病情分析准确率均较高,诊断效果理想。能够对患者的病变部位准确成像,及时观察到股骨头坏死的具体情况,预防误诊漏诊。
综上所述,对股骨头坏死患者使用CT诊断,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的疾病诊出率和病情分析准确率,及时对患者病情有了准确的了解,有利于预后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