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玉祥
(元阳县人民医院,云南 红河 662400)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脏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前区疼痛,常见于情绪波动和剧烈运动后,若治疗不及时,将会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心律失常为冠心病常见并发症,当下尚无特异性药物用于治疗此病,常以控制病情进展为主。胺碘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但单独使用疗效有限,且毒副作用多,易导致病情复发。现本院接收的8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胺碘酮、胺碘酮结合阿替洛尔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展开探析,内容汇报如下。
研究纳入选取2015年5月~2018年8月的800例患者均证实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分为两组,每组例数一致,甲组男219例,女181例,年龄43~66岁,平均(55.02±5.49)岁;病程1~4年,平均(2.13±0.08)年。乙组男223例,女177例,年龄42~68岁,平均(55.16±5.50)岁;病程1~3年,平均(2.7 6±0.0 3)年。两组基线资料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研究要求。
甲组:仅给予患者胺碘酮(生产厂家: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456)口服治疗,将药物初始剂量控制为每日0.4 g,2次/d,待持续用药14 d后再调节为每日0.2 g。
乙组:在A组治疗前提下给予阿替洛尔(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062;生产企业: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口服治疗,每次用药剂量为12.5 mg,每日两次,持续用药7 d后结合患者耐受程度增加用药剂量为每次25 mg,每日2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三个月。
(1)效果评价[1]:临床症状、心律失常消失,经心电图检查提示正常,心功能恢复或改善不低于2级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功能降低1个等级判定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恶化判定为无效。(2)观察不良反应:低血压、窦性心律、过敏反应和消化道反应。
通过SPSS 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总有效率与乙组比较后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相比(n,%)
甲组出现10例消化道反应,10例过敏反应,5例窦性心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乙组出现5例消化道反应,10例过敏反应,5例低血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乙组不良反应与甲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87,P=0.4429)。
冠心病为多发性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生活饮食方式不合理、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会提高冠心病发病机率;另外,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情绪激动、年龄增加、体力活动增加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现代医学指出[2],冠心病常导致左室前后负荷过重、多个组织和器官血液灌输不足,病情进展后,可危及肺、脑与心等多个器官,使患者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心律失常指的是心脏冲动起源位置,或心搏节律、频率,又或者冲动传导异常。心律失常会使冠心病病情进一步加重,引起心源性猝死,使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胺碘酮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此药能使动作电位产生间期延长,可消除折返激动,达到控制心率的目的。阿替洛尔为β1受体阻滞剂,用药后能阻止心肌细胞钙内流以及钾外流,继而使心脏电生理趋于稳定。将上述药物联合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能达到抗血压、改善心功能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还可积极控制心室心律不齐,降低猝死率,改善预后。研究提示甲组和乙组不良反应相当,但总有效率对比后乙组(99.25%)明显高于甲组(97.25%),表明乙组治疗方案切实可行,能显著改善病情,使患者早日痊愈。
总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疗效确切,药物副作用少,值得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