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杰,冯 敏,吴 琼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冠心病是一种不能根治的心脏疾病,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难以延缓病情[1],通常的治疗方式是植入支架或者冠脉搭桥术。冠心病患者在发病期间通常会产生绝望、恐惧等不良情绪。延续性4C护理是一种具有全面性、合作性、协调性和持续性的护理模式,保证患者在治疗前后依旧能得到持续性的健康护理。在本文中,将对延续性4C护理对于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实验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35~69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40~72岁。两组患者在以上相关数据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并通过植入支架或者冠脉搭桥术治愈出院。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2]。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实验组:实施延续性4C护理。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全面性、合作性、协调性和持续性的护理特点对患者进行护理。其中全面性是指在冠心病患者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身体和心理状况、家庭情况等进行了解,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策略,在手术后保证对患者实施持续性的健康护理。合作性是指,通过各种联系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确保患者在任何时候都能接受监督,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病情。协调性是指通过培养医护人员的合作意识,来协调好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延续性是指对患者的出院流程进行全面指导,且保证出院后续的健康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试表(ESCA)评估自我护理能力的变化情况[3],主要包括健康水平、护理能力等。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80分以上为合格。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的健康水平评分为(46.62±3.58),护理能力评分为(30.56±4.65),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水平评分为(40.32±2.68),护理能力评分为(21.86±3.18),t=6.3546/7.3589,两组数据存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5.92%,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改善率为71.43%,两组患者的数据存在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n(%)]
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在手术后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保证患者接受全面的有效的健康护理。在此研究中,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95.92%的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的改善率。
因此,延续性4C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应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