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芳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 凉山 615400)
颈椎病是目前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发病基础为机体出现慢性退行性病理改变,主要是受机械因素导致椎动脉压迫,从而致使动脉血管供血不足,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患者发病。发病后患者肩、颈等部位会出现明的异常感觉,病情较严重者活动明显受限,对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41]。对颈椎病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将综合性护理应用到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颈椎病患者50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n=25):男14例,女11例;年龄45~66岁,平均(55.58±9.11)岁。对照组(n=25):男12例,女13例;年龄46~66岁,平均(55.95±9.11)岁。比较50例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遵医嘱实施对症治疗、药物指导,后期根据其病情发展情况实施饮食干预等。
观察组:综合性护理:(1)健康宣教:详细并完整掌握患者整体情况,包括年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而后感觉其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通过视频、宣传册等方式向患者详细讲解颈椎病致病因素、临床主要症状、常见治疗方案、后期康复锻炼方法等,确保让患者更好更全面的认识颈椎病。亦可列举近期内我院治疗成功或典型病例来增加患者治疗积极性和自信心。(2)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定时开窗通风,控制好病房温湿度,注意操作轻、说话轻,尽可能保持安静,确保患者有充足休息和睡眠。(3)心理干预:热情真诚对待患者,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的烦闷和想法,通过音乐疗法等干预措施消除患者悲观情绪,使其更好配合康复治疗。(4)疼痛护理:由于颈部酸痛为颈椎病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并且颈部酸痛会严重影响患者心理情绪及睡眠质量,因此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耐心并仔细的询问患者疼痛具体部位和疼痛持续时间,疼痛较轻者给予非药物(音乐、电视、聊天)干预措施来缓解疼痛,中重度疼痛者遵医嘱实施理疗、按摩、止痛药等措施。(5)营养支持:综合评估患者整体情况(血清蛋白水平、身高、血清转铁蛋白水平、体质量),而后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方案,叮嘱其少食多餐,多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6)并发症护理:治疗前实施的健康宣教内容便要涵盖并发症讲解,从而确保患者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去面对并发症,开展针对性药物治疗,整体减少并发症。
对比两种模式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颈部肌肉、上肢功能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颈部肌肉、上肢功能有所提高,日常生活轻微受限),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颈部肌肉、上肢功能无改变,日常生活完全受限);(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2]。
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独立性和运动性;其中独立性评价采用(FIM)量表,涵盖认知性ADL(5项)和运动性ADL(13项),分值18~126分,评分越高,上肢独立性越好。运动性采用简式Fugl-Meyer(FMA)量表,分值0~66分,评分越高,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QOL)[3]评估,主要从生理、角色、情绪、社会、综合等五方面进行,共26条目,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证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此研究用SPSS系统,计量资料以(±s)体现,采用“t”值统计分析并做检验;计数资料均以n(%)体现,采用“x2”统计分析并做检验;组间比值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n=2 5):显效1 6(6 4.0)例,有效7(28.0)例,无效2(8.0)例,总有效率92.0%;复发3例,复发率12.0%。对照组(n=25):显效14(56.0)例,有效3(12.0)例例,无效7(32.0)例,总有效率68.0%,复发10例,复发率4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较对照组高,复发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5000和5.0936。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FIM和FM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FIM和FMA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FIM和FMA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FIM和FMA评分对比(±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FIM和FMA评分对比(±s)
组别 FIM评分FMA评分时间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25) 69.42±5.36 99.33±4.42 50.75±6.66 60.44±6.26对照组(n=25) 68.78±5.22 85.35±4.58 50.11±5.45 55.77±3.34 t 0.4277 10.9820 0.3718 3.2909 P P>0.05 P<0.05 P>0.05 P<0.05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
组别 生理(分) 角色(分) 情绪(分) 社会(分) 综合(分)时间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25 56.53±5.26 90.23±1.14 55.46±5.12 88.56±8.24 56.14±5.15 90.45±5.58 71.26±5.15 92.77±3.58 80.45±3.33 92.15±4.12对照组n=25 55.26±5.12 80.23±2.15 56.33±5.00 75.26±5.15 55.12±5.36 82.75±3.15 70.76±5.15 80.26±5.26 80.11±3.00 85.15±3.12 t 0.8650 20.5462 0.5379 6.8436 0.6861 6.0083 0.3432 9.8307 0.3792 6.7723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随着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行为的不断转变,致使该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的同时呈低龄化发展。中医、西医等均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其中中医牵引措施可明显改变患者椎动脉供血从而消散局部炎症,达到治疗目的,但绝大多数对该病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使患者遭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临床研究认为在对颈椎病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4]。
研究证明: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由于年龄等自身因素,对疾病缺乏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所以导致其极易忽视日常预防的重要性,致使患者服药依从性变差,从而加重患者实际病情;且随病情进一步发展, 致使患者出现全身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可通过综合护理干预等措施督促临床开展一系列护理干预工作,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展开颈椎病相关知识培训,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相关医疗服务;通过健康宣教措施中“一对一”指导和集体讲座等方式,有效提高患者对颈椎病认知水平,使其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从而改变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整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多取平卧位,翻身时注意采取轴式翻身,避免颈部扭曲。当班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人躯体和双侧肢体的感觉及活动情况,有无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的现象。指导患者加强营养,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增加粗纤维饮食,保持二便通畅。同时要做好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综上,在颈椎病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对其实施系统性、全面性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复发率,不仅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还有利于整体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极高,适合广泛推广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