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把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019-07-27 15:53王振付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甲乙条腿丽丽

王振付

将数学教学与活动教学相结合,是新时期一项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各类有效的教学形式融入至数学课堂中,如游戏、视频、图片、音频等,能够提高学生的感官能力。因此,教师务必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至问题的探索当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进而达到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体涵括了数学理论基础理解、数学抽象思维、问题建模能力、微观想象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心算及口算能力、数学学科意识以及对应的责任意识等。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具体来说,通过系统的模式培育,能够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索、形象思维、分类讨论的好习惯,而这些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基于儿童视角把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一)情境式教学,引领学生进入思考空间

情境式教学即通过融入合理的教学,将学生引导至积极的教学空间当中,进而促使数学教学更为趣味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游戏或多媒体的形式,将各类教学资源导入至数学课堂中,进而展现出一个生动、灵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例如在人教版《位置与方向(二)》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遇问题、追击问题的流程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让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这方面的问题。

图1追及问题、相遇问题的基本形式

在上述图示中,A为甲乙两人两人面对面的行走方式;B为甲乙两人反方向行走的方式;C为甲乙两人朝同一方向行走的方式。其中,教师务必结合相应的flash,借助短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初步认知A、B、C三种形式的基本特征。此时,教师需提出“通过这个视频,结合我们已学的知识,你能明白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中,如何计算甲乙两位同學行走的总路程吗?”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于是,学生利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形式展开了讨论,以下是讨论的过程:

生A:我认为在相遇问题中,总路程可以表示为“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生B:我认为总路程可以表示为“甲乙两人的速度和×相遇时间”。

师:你们的回答都是正确的,学生B用简便的算法,学生A用分步计算的方法,那么在追及问题中甲追上乙所用的路程的算法与相遇问题相同吗?

生B:我认为不相同,因为相遇问题和追击问题的方向是不同的,所以不能使用相遇问题的公式形式。

师:那如何计算呢?

生C:我认为追击的路程其实就是“甲乙两人的速度之差×追击时间”。

随后,教师需借助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讲解,提出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的核心就是 “在相同时间,判断甲乙两人能否达到相同的空间位置”并介绍问题模型中所需要的时间、位置、速度关系,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这方面问题的解题方法,借此,教师可以引入以下例题:

例1:逸夫小学有一条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小明和丽丽同时从同一位置起跑,小明跑步的速度为6m/s,丽丽跑步的速度为4m/s。试问,小明第一次追上丽丽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第二次追上丽丽时,两人各跑了几圈?

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小明和丽丽的运动情况。此时,学生A提出了“小明第一次追上丽丽使用了:400÷(6-4)=200(秒),小明第一次追上丽丽时,所跑的路程应当为:6×200=1200(米),丽丽第一次被小明追上一共跑了:4×200=800(米)”;此时学生B则予以了补充“我认为,小明第二次追上丽丽时,一共跑了(1200×2)÷400=6(圈),丽丽第二次被小明追上时,所跑的圈数为:(800×2)÷400=4(圈)”。

通过上述情境的讨论,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问题模型中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主分析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达到相应的需求目的。

(二)游戏式教学,提升学生的主动意识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引入相应的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进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需重视数学课本的基本理论,将多元化的理论与游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由于小学生处于一个爱玩的心理状态,借鉴游戏教学模式,能够达到“学习”与“游戏”的实践目标。

例如在人教版《简易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利用“鸡兔同笼”的问题模型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要素。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何使用方程的模型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索。

例2:一只大笼子里面关了一些鸡和一些兔子,小明计算了它们的总个数,发现一共有36只动物;又数了他们的腿,发现一共有100条腿。求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

学生们通过小组分析,明确了1只小鸡有2条腿,1只兔子有4条腿,并做了以下的讨论:

生A:我假设笼子里一共有小鸡x只,那么小兔一共有 (36-x)只;小鸡有2x条腿,而小兔有4(36-x)条腿,那么可以列出方程:2x+4(36-x)=100,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x=22,则小鸡有22只,那么小兔有14只。

生B:我假设笼子里一共有小兔x只,那么小鸡一共有 (36-x)只;小兔有4x条腿,而小鸡有2(36-x)条腿,那么可以列出方程:4x+2(36-x)=100,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x=14,则小鸡有22只,那么小兔有14只。

师:在鸡兔同笼的问题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都可以解决这方面问题。

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鸡兔同笼”的益智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闯关”实践,这种在形式上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闯关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教师需对这方面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让学生系统的了解方程的运用技巧,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并依据科学事实建立正确的解题思维,形成正确的学习思想,促使学生在不同的解题方式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素养。这不仅是学生文化基础的积累,更是学生人格塑造和意识塑造的重要一步。

(三)“问题——探索”式教学,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个人习惯已经逐渐形成。因此,教师需选择“问题——探索”式教学,结合绘画的方式让学生在图形中进行分析与探索,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人教版《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圆锥和圆柱的图形,再根据自己所绘图形让学生在图示中标出圆锥和圆柱底面圆的半径及其高度,结合各类图形进行的形状进行综合理解,通过自己测量得知的数据进行运算,进而提高学生认图、识图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基于绘制出来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例如,学生会对所谓的半径和高的概念不能直观的理解,教师可以依据问题结合生活实例引入实体教具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另外,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有利于按照其思维过程和学习能力开展引导教学。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通过逐步推理以及自身努力得到结果的探究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实践创新、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今后遇到问题时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自身实践得到结果,不断挑战自己,这符合当代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实践创新的观念。

综上所述,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人思维方式和个人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同时,教师还应制定严谨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认知数学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甲乙条腿丽丽
不会算账的蝉
画一画
《咔嚓!老田就爱高丽丽》
按属性分类
鸡兔同笼
I love my family
丽丽的周末
减肥
画图解题
有趣的“换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