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话语特点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启示

2019-07-26 10:32王宗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思政课构建

王宗军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构建,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目前思政课教学话语还存在着解释力不强,缺乏时代性、刻板等问题,习近平的话语具有平民化、中国化、艺术化等鲜明特点,为思政课教学话语构建指明了路径,提供了研究范本。

关键词:话语体系;思政课;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3-0049-0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最新成果和光辉典范。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力”,谁掌握了话语,谁就掌握了权力。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也认为,话语是促成共识形成的文化工具。习近平话语体系实现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对宣传党的先进理论、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学话语建设有重大的研究和借鉴价值。

一、习近平话语体系的特点

1.话语平实、亲民。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其话语平实朴素,善用老百姓的日常话语传递治国理念,既接地气又妙趣横生。话语传递感情,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往往事半功倍,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些话语包括群众爱听且听得懂的谚语俗语俚语甚至大白话。习近平讲中国道路时“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阐明经济体制改革要处理好活力与有序的关系,“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1]。反“四风”要严,因为“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他形容有的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更是入木三分,调研“花拳绣腿”、“蜻蜓点水”,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有的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横眉竖目”。[1]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彻底消除贫困时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新年祝词中使用的“蛮拼的”、“点赞”、“朋友圈”等极富时代性的语言,不仅反映出他对互联网发展的重视,也表明了他与青年一代心灵相通。通俗性、平民化的话语在交流中普通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在实践中能用得上。“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列宁明确提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3],与大众语言的“零距离”反映的是他与大众在人格、身份认同上的“零距离”。

2.使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强调要“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4]讲各国人民都有权利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因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认为尊重和包容文明的多样性,就像中国老百姓常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1],阐述国际问题指出“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1]。中国坚持睦邻友好,是“亲望亲好,邻望邻好”[1]。习主席用中国话语讲中国故事,效果显著。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声音的传播面不断扩大,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模式在国际上愈来愈有吸引力。

3.大量运用精妙比喻,引用典故、诗词、对联等,话语艺术性强,极富感染力。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外化。习近平总书记善用形象比喻,用打比方化繁为简,用典古雅俗共赏,生动传神;用诗文古语,用优秀古今中外文化元素提纲挈领。“缺钙”、“软骨病”、“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等比喻已为人所熟知,制度建设要“扎紧笼子”,要给党纪国法这根“高压线”通上“高压电”已深入人心。精准扶贫要建档立卡摸清每户致贫原因,不能“手榴弹炸跳蚤”,既风趣幽默又形象生动。引用清朝郑燮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来喻“群众利益无小事”;引用《尚书》中“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来隐喻不管是国家要实现振兴,还是个人成就事业,都必须有理想且要勤勉。

二、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的途径和目标

教育部长陈宝生认为学生思政课抬头率低可能主要是“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所以亲和力就差了。习近平的话语对思政课话语构建的启示在于,思政课话语构建要追求以下目标。

1.话语要有平民范,体现大学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思政课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话语技巧,必须用学生听得进、喜欢听、记得住的话语来阐述教材内容体系,解决教学中理论抽象性与学生感受具体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理论的前提下,走向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不断丰富教学话语,比如选用学生日常生活话语、比较贴切的网络热词、新近发生的案例等,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话语要有流行范,彰显思政课内容的时代性。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成果,都是一定社会关系和物质生活的反映,所以,要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就必须注重它的时代性,彰显它的时代内涵、时代精神和时代风格。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政课要体现时代性,就要在话语表达、案例选择、问题设置等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可以主动设置紧密联系当今中国与世界发展实际的议题,及时回应学生们关心的重大问题或热点、难点,增强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吸纳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的话语资源。

3.话语要有中国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思政课必须摒弃“言必称希腊”、“唯西方话语为尊”的痼疾,从教材体系中筛选重要选题和视角,运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意蕴的话语,讲授中国理论,思政课话语体系要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本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进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4.话语要有文艺范,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话语体系建设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结合。如果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以枯燥、无味、呆板、严肃的面貌出现,使用枯燥、乏味、程式化的文件话语,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那么学生在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排斥感,导致道理再好,也不愿去感悟,因而形成了接受阻滯,难以达到应有效果。在这方面,思政课话语文学艺术化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可以使用诗词(包括毛泽东诗词)、对联、小说、影视、音乐、图画等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三、结语

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话语内容上,忠实于教材内容;在话语表达方式上,要说中华民族的话,说中国的话,说贴近大学生的话;在话语主体上,思政课教师要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透的理解,解决话语表达上功力不够的问题;在话语对象上,应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掌握大学生的认知需求,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大学生愿意听、听得进,入耳、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葛笑如.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话语转换——以概论课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0)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思政课构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