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
青岛地铁频发塌陷事故,就是一再的预警,而“全线排查”“严肃追责”,也不应该只是地铁集团的事情,理应启动更高层级的彻查。
青岛地铁风波难平。7月4日9时50分许,青岛地铁1号线胜利桥站施工围挡处发生塌陷,一名地面施工人员失联(7月7日事故调查组证实失联人员死亡)。
这已经是青岛地铁40天内的第二次事故了。5月27日,青岛地铁4号线一施工路段发生坍塌,事故造成5名工人死亡。
这次发生事故的青岛地铁1号线,之前刚刚被施工方负责人刘飞云实名举报“电源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引发舆论轩然大波。尽管当地表示塌陷与之前被举报的“质量问题”无关,但一再发生塌陷事故,很容易让人遐想。
可以肯定的是,青岛地铁1号线外部电力管道配套工程确实存在层层转包的情况。而每一次分包转包,都要被抽走一部分资金,一根根“管子”抽血抽得太狠了,以至于连实际施工方负责人都觉得后怕,再加上利益分成问题,这才有了后边“自己举报自己”的事。
如果不是层层转包占用太多资金,导致工程失血严重;如果不是因为“中间人”无节制地贪婪索取;如果不是刘飞云现身说法,甘愿承受可能无工程可做的后果,层层转包尽管很多人心知肚明,但很难真正摆到桌面上。
而层层转包“联盟”之所以破裂,当事人转向诉诸媒体寻求解决的路径,足以表明,这一模式本身的不公正性,已经成为各方达成默契的最大障碍,只能走向穷途末路。当此之时,正是严厉打击、重建规范的时机。
尽管总包葛洲坝电力一再强调,不存在违法分包问题,但作为总承包方,葛洲坝电力公司存在履约过程管控不严、分包项目质量监测不到位等项目管理不善的问题。纷纷扰扰中,这样字斟句酌的表述,与其说是免责辩解,不如说是不打自招。
一个对质量要求极高的地铁工程,究竟什么人在施工,项目总包怎么可能不知情?青岛地铁集团罕见地将葛洲坝集团电力列入黑名单,就是一个态度。
而顺着地铁线路的延伸,把视野放开些,公众有理由怀疑,此种层层转包、層层分肥的现象,是不是仅仅存在于外部电力管道配套工程中?是不是仅仅存在于青岛地铁1号线?是不是仅仅存在于青岛地铁?
之前青岛地铁4号线的坍塌,已经提供了一个线索。而刘飞云的举报,也不应按照有关部门处置舆情的惯例被就事论事。有关部门调查的触角不妨宽泛些,视野也可以更开阔些。
早前的报道称,青岛地铁集团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对媒体报道涉及的问题展开全面调查。而此次塌陷事故发生后,青岛地铁集团于7月4日下发通知,要求青岛地铁所有在建线路立即全面停工整顿。这就对了,该查查了。
现在看来,青岛地铁频发塌陷事故,就是一再的预警,而“全线排查”“严肃追责”,也不应该只是地铁集团的事情,理应启动更高层级的彻查。
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而地铁施工和运行事故时有发生。地铁安全,没有小事,理应及早动手,抓实抓小,确保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