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二部创意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

2019-07-26 01:10雷超仪
艺术评鉴 2019年12期
关键词:演奏分析巴赫

雷超仪

摘要: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一部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古典钢琴教材,是巴赫为其孩子所编写的。这部作品中包括了二声部的前奏曲、三声部的幻想曲等。国内将这些作品分别称为二部创意曲和三部创意曲。本文将对巴赫二部创意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进行有效分析与梳理,试图为巴赫音乐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巴赫   二部创意曲   创作特   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062-03

“二部创意曲”和“三部创意曲”都各有十五首作品,是一套针对十余岁孩子或者钢琴初学学生的练习教材。其中十五首“二部创意曲”较之“三部创意曲”更为基础,以至于成为了近百年来钢琴教学的必修课程,它能够系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十五首练习曲风格和侧重点有所差异,分别针对学生人耳对音乐的听觉感知,大脑对音乐的思维理解,眼睛对乐谱的快速辨识,手指对钢琴琴键触觉的敏锐性、弹性感应度,演奏过程中的节奏性和表现力都有训练。特别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左手在灵活性、协调性和独立性方面弱于右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专项训练。

一、二部创意曲的多种构成要素分析

弹奏巴赫的二部创意曲这套复调作品前还是应该对这套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弄清楚乐曲的曲式结构、织体结构和音乐主题,找到反映音乐家思想的主题所出现的准确位置,找到做为主要乐思所陪衬的旋律,准确把握乐曲中乐句的层次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弹奏中保持每个声部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十五首二部创意曲由C、D、  E、E、F、G、A、  B八个大调及c、e、f、g、a、b六个小调组成,受篇幅限制,笔者选取其中具有明显特点的曲子进行分析。

(一)《D大调创意曲》

这首大调创意曲具有鲜明的大调风格,整个曲风欢快、明亮,同时兼具舞曲风格,这首曲子的最大特点就是最早勾勒出来近代奏鸣曲的曲式结构,这是一首三部曲式结构的作品,第一部分可以看成是奏鸣曲的呈示部,由第一段1-12小节组成,始于D大调终于A大调;中部由第二段12-42小节组成,其中包括了复对位变形、动机摸进、间插句等内容,在最后摸进到D大调属音,进而自然的过渡到再现段;第三部分再现段由42-59小节组成,最后终止于D大调。

(二)《E大调创意曲》

这是一首古奏鸣曲,其最大特点就是在这套创意曲中唯一进行反复标记的曲子,很多人初识这首曲子都会联想到热情奔放的爵士乐,确实如此,这首曲子是由连续切分的舞蹈节奏组成,表现出了特别的节奏感。这还是一首三部曲式结构作品,呈示部由第一段1-20小节组成,包括了复对位变形、间插句和主题减缩等,此部分终止于B大调;中部由21-42小节组成,多次使用复对位变形;最后再现部由43-62小节组成,此部分包括多种变形手法,最终终止于E大调。

(三)《A大调创意曲》

这首曲子曲风阳光且充满活力,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其特点在于双手所呈现出的不同音乐特色,即不同的动机,这对于钢琴教材来说极有意义,能够对学生开展双手训练,增加学生对钢琴演奏的理解。这首曲子是二部曲式結构,第一乐段是前八小节,较为鲜明的呈示了主题和对题,答句之后调性转为E大调;第二乐段由后13个小节组成,先后经过了B大调、E大调、A大调、D大调和A大调的转换,完成了主题再现。

(四)《c小调创意曲》

这是一首典型的小调乐曲,情感灰暗悲伤且具有演唱性。作曲家使用八度音程技法,高度平衡的展现了乐曲,其中先是由右手做为第一声部在第1、2小节中呈现主题,然后在第3小节中左手声部跟入,之后两个声部交替展现,直到乐曲后期。这首曲子三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为前10小节,其中第1、2小节呈示主题,此后2个小节对主题进行八度模仿,2个小节进行复对位呈现主题形式上的变化,之后两个小节再次进行八度模仿;第二乐段是第11-22小节,是第一乐段的复对位;第三乐段为再现部,多是复对位最终调性回归c小调。

二、二部创意曲的演奏原则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均是古钢琴作品,其音域不如现代钢琴作品。同时,在音色和音量的运用方面,古钢琴音色独特且变化较弱,无法实现现代钢琴所表现出的渐弱渐强等细腻性内容。因此要想更好的诠释巴赫《二部创意曲》原有的音乐,就需要使用现代钢琴尽量的不违背古钢琴的声音强度及音色特点,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演奏原则。

一是保持相对一致的演奏力度。鉴于古钢琴演奏力度相对单一,因此演奏力度方面需要相对一致,这既是演奏需要,也是做为钢琴教材给学生提出的训练要求。弹重音时注重发力饱满,弹弱音时注重发力均匀,音阶变化时注重弹奏清晰,通过训练培养良好的发力习惯,实现每个音的力度保持一致、不同音阶音量变化明了准确。

二是注重指法控制。这里比较重要的是拇指弱音控制,因为拇指力量相对较强,在弹奏强音是拇指发力容易,但在弹奏弱音时拇指发力控制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多加练习;同时无名指和小指的运用也需要训练,主要体现在保持小指无名指与其他三指的力量对比。指法因人而异,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及手掌生理特点进行灵活选择。

三是谨慎使用踏板。巴赫创作古钢琴曲时是没有踏板的,曲子声部清晰,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不应使用现代钢琴的踏板。笔者认为踏板可以一定程度上诠释创意曲的泛音效果,因此可以适当使用右踏板,主要在相对圆滑的节奏中对于跨度大的音程进行使用,在声部衔接处还要注意保持作品原味中的清晰,而不是在需要使用手指联奏的地方通过右踏板产生联奏效果;其次是避免进入通过左踏板控制音量的思维误区,要认识到创意曲所有的音量都是通过手指的弹奏力度进行控制。

四是相对宽松的速度要求。受时代影响,巴赫作品没有对演奏速度进行标记或表述,换言之二部创意曲没有明确的演奏速度要求,这就给演奏者提供了非常宽松的演奏空间。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演奏速度,这是一套为十余岁儿童创作的钢琴教材,根据儿童的钢琴弹奏水平,可见这套创意曲的演奏速度一定不会太快,只要演奏者能够匀速弹奏、前后基本一致,最后阶段速度放缓,就能够满足演奏速度要求。

三、二部创意曲的演奏练习方法

在十五首二部创意曲中,演奏难度有难有易,笔者认为只有G和  E两首曲子可以使用相对较快的速度进行演奏,其他作品演奏速度一般不超过每分钟80。无论是演奏难度较为容易的《D大调创意曲》还是难度较大的《  B大调创意曲》和《A大调创意曲》,在练习时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前分析每首曲子的曲式结构,先从整体把握曲子的整个脉络,然后开始进行分手练习,练习左右手分别使用指尖跳奏的方法,加强每个指尖对力量的集中控制,尤其是对八分音符顿音的练习和对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

二是进行双手相互配合练习,当熟练完成分手练习之后,就要进行双手相互配合练习,此阶段练习主要是为了实现两个声部产生呼应的音乐效果,需要双手相互独立、对位过程中弹奏准确,相互间避免感染,以八分音符顿音和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为例,在弹奏八分音符顿音时,通过手指力量控制避免声音短促,在弹奏分解和弦时要保持声音连贯、音色圆滑。

三是进行准确的节奏练习,多个曲子节奏变化明显,且带有明显的“摇摆”特点。因此進行节奏准确性练习就成为重要一环,练习中可以先缩小拍子,先以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当成一拍进行练习,然后逐渐扩大拍子,达到以一节为一拍的演奏节奏,通过这种方法提高演奏练习的纯熟程度。

四、结语

巴赫的音乐创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也许是因为巴赫生活在“自由复调”盛行的历史时期。同样,巴赫的二部创意曲具有典型的巴赫创作风格,也属于那个时代的产物。通过对巴赫二部创意曲创作特征和演奏方式的分析,既可以了解巴赫的音乐创作思想,又能够探索“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创作方式,特别是可以将音乐思想融入到现代钢琴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对于继承历史与开创未来都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美]罗萨琳·图雷克.巴赫演奏指南[M].盛元、盛方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美]威拉德·阿·帕尔默.二部创意曲和三部创意曲[M].汤蓓华、周锵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德]巴赫.巴赫创意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演奏分析巴赫
让人闻风丧胆的巴赫
古筝重奏曲《沙漠玫瑰》的演奏分析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及演奏分析
我是听巴赫的
一个也不能少
斯克里亚宾b小调练习曲Op.8,No.3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
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一生都在争工资的巴赫
巴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