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人类接收信息、掌握间接知识的基本途径,是每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活动。群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领域中新兴的教学方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地实践。但当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浅表化、低效化、形式化的问题,有些群文阅读课堂甚至出现混乱、失控的情况。因此,把握群文阅读的特点,优化当前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范畴和数量提出了广度上的要求,使得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群文阅读教学得以形成与发展。把握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是优化群文阅读过程、提高其成效的关键。
一、从内涵分析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议题的选择盲目虚化
议题是群文阅读中师生阅读、交流的核心,具备可讨论的内涵以及开放的外延,师生可以围绕其展开民主多元的探讨;相比传统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题,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范围更加广泛,在选择议题时应该注意保证议题的发散性和多元化。但当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议题的选择存在盲目虚化的问题,一些教师将议题理解为“主题”,从而直接泯灭了议题开放多元的内涵特点,导致从群文阅读的第一步——议题的选择开始就出现了盲目性、形式化的问题;一些教师将群文阅读视为完全开放的教学,未深入地研究相关文本就随意提出议题,造成议题深入性不足,丧失了议题的价值。
(二)文本的选取片面化、经验化
文本是与议题相关的一系列文本的组合,通常以4—5篇为宜,可根据其阅读难度、字数调整文本数量;每篇文本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使不同文本的内容能够相互联结、支撑,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把握文本的联系点形成个体建构、参与集体建构。文本之间固然存在特定的联系,但也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挖掘,很多教师常依靠经验选取自身认为有关联的文本,其经验中的一些刻板印象也就随之迁移到了文本选择中。如面对“英雄”这个议题时,很多教师常有“战斗英雄”的刻板印象,在选择文本时常片面选取抗战英雄、维和英雄、警察等相关文本,忽略了医生、教师甚至许多平凡的人也因为其奉献同样是英雄,导致文本的片面化。
(三)建构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均
在群文阅读中,需要师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知识经验的建构,即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或认识,一般包括个体建构和集体建构两种形式。个体建构指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在阅读、讨论过程中的自我建构;集体建构指师生通过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无论是哪种建构方式,都需要每个个体的参与及其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但在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中,因师生角色问题的处理不周而产生了许多主体性作用的发挥问题,部分教师过度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群文阅读只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共同阅读的文本,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又丧失了群文阅读的真正价值。部分教师过度强调“学生中心”,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如同“脱缰之马”,不仅破坏了课堂秩序,还导致教学低效。
(四)共识的形成具有局限性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达成共识,即学生们所共同追求的认知、价值或者理想,这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这种共识并非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它可能是一种概念、认知,甚至可能是一个范畴。总之,群文阅读教学达成的共识不应是扁平 的、高度统一的,而应该是立体的、基本一致的。但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将群文阅读教学视为了传统教学的变形,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贯穿其中,并希望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形成高度一致的某种认识、某种知识,造成共识的局限性非常强,切断了群文阅读的外延。
二、优化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根据内涵分析,可以看出优秀的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在议题、文本、建构和共识几方面都达到开放与引导的并行。
(一)深研文本,做好议题的多元价值选择
分析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议题选择盲目虚化的问题,可以看出其成因是教师对议题价值的理解有误。因此,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本内外的相关文本,对其中的知识点、价值点进行综合系统的记录和评估,以保证对议题价值的认识全面正确;其次,教师应该在把握学生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尽量选择适合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与探讨的议题,确保议题具有可探讨性、开放性和多元性,防止因议题的单薄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再次,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形成方便学生理解的議题表述,使议题易于理解、便于启发、富有趣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议题具有多元化价值。
(二)紧扣议题,注重文本的全面化筛选
选取议题后,应围绕议题对能找到的文本进行全面化的筛选组合,筛选组合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筛选组合文本有助于依靠教师经验和文化水平选择更有价值、知识丰富的文本,充实群文阅读的素材;学生筛选组合文本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搜集文本、整合信息的能力。无论是哪一种文本的筛选,都要注意全面化问题,尤其是教师因经验丰富而难免对一些事物具有刻板印象和功能固着,因此教师应尽量发散思维,尽量扩大文本筛选的范围。
(三)教师引导,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
议题和文本中的知识、观念要想被学生吸收,必须经过学生主动的个体建构和集体建构。为保证学生建构的合理性和效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建构过程进行引导。阅读与交流正是学生进行个体建构和集体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把握自身角色,既发挥教师的必要的引导作用,又要弱化教师对学生行为的直接消极影响,如干扰、控制等,并时刻观察学生的阅读交流情况。当学生对议题丧失兴趣、讨论脱离议题或游离于探讨活动之外时,教师可以以抛出问题、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参与时,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建构成果,随时跟进其讨论进度,并对学生的主动参与提出表扬。
(四)把握核心,形成个性开放的共识外延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强、灵活性强的教学方式,其最终达成的共识也应该延续教学方式本身开放灵活的特点,若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强制统一,便失去了群文阅读应有的价值。但群文阅读依旧是以议题为核心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点:首先,共识应该是围绕议题这个核心而形成的,可以有部分认识脱离议题,但一定要有围绕议题的共识存在;其次,共识应该是学生主动形成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达成共识的过程加以引导,但不能强制实施干预,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对外部信息的有效内化;再次,应该形成个性开放的共识外延,即给予学生一定的灵活思考、得出结论的空间,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和不同结论、从不同角度进行总结,而不要盲目追求共识的绝对一致。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把握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才能组织合理高效的教学,只有真正把握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开放与包容,才能将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得恰到好处、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王敏.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2]王朔,李爽.群文阅读实践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5(4).
作者简介:陈颖,女,1986年生,山东省枣庄市,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红旗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