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真
【摘要】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多的诗歌走进了小学语文教材中。但在教学过程中,诗歌却并未得到足够深入的了解和欣赏,只是被反复背诵。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的教学原则及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原则;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诗歌这种类型的理解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儿童诗的教学中,既要保持儿童诗的艺术特色性,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让学生能够学懂儿童诗,理解诗歌的浪漫与内涵。
一、架起学与诗的桥梁——儿童诗教学原则
(一)情感性原则
儿童诗的易于朗诵、理解、欣赏,为小学生的诗歌学习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同时,作为诗歌,其蕴含在深处的就是作者感情的表达与叙述,儿童诗作为情感抒发的媒介也是蕴含了深厚的感情,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选取内容也是比较简单,情感方面也是比较简单容易被儿童理解的,这些情感通常是富有童趣的,以便于儿童深入体会理解。这就为小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助力,让小学生在优美的诗词中丰富语言词汇的同时能够感受得到美的体会。作为诗歌教学的情感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作者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从表面的优美文字走进诗歌深处所表达的情感,学生一步一步走进作者所构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感受诗人的喜悦、体会诗人的悲伤,进而能够充分理解学习一首儿童诗。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儿童诗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把握情感性原则,师生之间多进行交流与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和诗歌相结合,促进儿童对诗歌的情感理解。
(二)模糊性原则
诗歌语言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象征性。诗歌的句式构造能够被大众分析,但诗歌里所蕴含的境界就不是文字能够描述的了,这就决定了诗歌的模糊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歌所蕴含的境界不是固定不可变的,诗歌的情感欣赏就如同连绵不绝的山峰一样,在不同的角度欣赏就会发现不同的美。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可能在这首诗歌里体会到了无奈惆怅,别人或许就在这背后感受到了不灭的希望。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诗歌词句的分析必不可少,但教师要注意不要以分析作为核心。在诗歌的教学中,没有绝对的正确分析,诗歌美就美在模糊与朦胧之间,教师的授课不要太过一板一眼,不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与想象。毕竟诗歌的特点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说,教师的过度分析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反而更容易让学生感到糊涂、难以理解。当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和积累到了一定地步,对诗歌所表达的意蕴也就豁然开朗了。词句通过变异、粘连等手法组合成一个境界,而境界意蕴却不可能用文字描绘的。
(三)阶段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的儿童诗教学中,学习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儿童诗,其编入低年级教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帮助儿童进行初步的语言诗词训练,激发儿童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汉字、巩固知识。但有很多一部分教师,没有明确将儿童诗编入教材的目的,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严格教学,但对小学生要求过高,在教学中以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分析为核心,以背诵记忆为主要目标;还有一些老师把小学生当作思维能力都比较强的初高中学生来教,在诗歌教学与创作中一味地强调句式的工整、用词的新奇优美,而往往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这就导致小学生在进行诗歌的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力,久而久之对诗歌避而不谈,学习诗歌的动力也消失殆尽。在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中,更应该打好学生的基础,不急于求成,从基础学起,从诗歌情感与兴趣培养开始着手逐步向更深层次学习进步。
二、找到打开诗歌国度大门的钥匙
(一)文字为骨,想象滋养血肉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作为儿童诗的主要受众群体,儿童诗的创作都是贴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以心理特性为出发点的,小学生和创作彰显个性的儿童诗更能产生共鸣联系,儿童诗描写的生活内容所展开的想象与构思,还有诗人写作时运用的手法和词句,都是符合儿童心理的。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教学时,可以用语言描述诗歌情境,帮助学生进行想象,以便更好地产生情感共鸣。如在儿童诗《钓鱼》的学习中,“天黑了,/钓鱼的,/回家吧,/你的妈妈在等你,/鱼儿的妈妈在等它”。教师可以用语言为学生创建一个更为完整的情境故事:伴随着太阳落山,在外辛苦工作的大人都回到家中,小朋友也成群结伴一蹦一跳的结束游戏赶回家吃饭。路过小河边,孩子们看见撑着鱼竿的叔叔还在垂钓,孩子们看向不远处家里烟囱升起的烟雾,看见靠在门边等自己回去的妈妈,不由想到钓鱼叔叔的妈妈是不是也在等他收工回家吃饭呢?鱼妈妈是不是也在家门口等着出来玩耍的小鱼儿回家呢?小学生们处在教师所描绘的情景中,就更加能够体会这首儿童诗所表达的那种渴望回家的感情,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
(二)诗歌为舟,实践扬帆起航
詩歌描写抽象,对于尚处年幼的儿童而言,可能单看文字还不能理解所描写的场景,唯有在实践中才能对教师所教知识内容得到更深的领悟。实践是对诗歌理论的体验与验证。“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多实践,才能得到理论的升华。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后,可以通过让学生重现诗歌内的情境,帮助学生去深入理解所学诗歌的诗情画意。比如在学习《虫与鸟》这篇儿童诗“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只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只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 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帮助妈妈洗晒袜子和手帕,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所形容的场景,给孩子带来与作者感受到的相同的快乐情感。这样的实践教学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思想情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方面都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在学习了教材中的诗歌之后,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通过现实观察、模仿进行诗歌创作。比如在学习了《雨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雨天观察下雨的景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观察得到的体验,学生能够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时,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也会更进一步。
(三)朗读为本,情感滋养心田
在学习诗歌的时候,诗歌朗诵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有节奏的朗诵不仅能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增强诗歌学习的记忆。在诗歌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锻炼语感,有助于自己创作的语言措辞描写。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在第一次朗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自主分析、表达自己的理解;然后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做出合理的点评;在多次熟读之后,学生还能够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更加深入分析理解。诗歌朗读对儿童的学习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
三、小结
综上所述,儿童诗的教学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有很大的益处。作为教师,要重新重视儿童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在学会诗歌知识的基础上学懂诗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性对儿童诗的教学计划做出改革和创新。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格外加强学生诗歌吟诵和情感理解等重点环节,在儿童诗的教学中不但要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和实践技巧指导,还要尽可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学生的诗歌学习与创作多加鼓励。
参考文献
[1]王泉根.儿童诗的两种尺度与儿童认同度——序钟代华诗集《迎面而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冯杰.漫谈儿童诗[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