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五大改造”新格局的哲学思考

2019-07-25 01:18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格局罪犯监狱

高 倩

(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四川 成都 610021)

一、从联系的视角,看五大改造的关联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任何事物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将“五大改造”割裂来看,要以普遍联系的整体视角厘清他们的内在关系。

(一)分清本与末的区隔

本与末是基于宏观视角,就五大改造与监狱整体工作的关系进行的探讨。分清本与末,关键在于辩清现象与本质,认清构建五大改造新格局的目的,目的即为本。五大改造新格局服务于监狱工作,故回答构建五大改造新格局的目的则必须回答监狱的“本”是什么。

清末修律大臣沈家本道,“藉监狱之地,施教诲之方,亦即明刑弼教之本义也”[1]。193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苏维埃的监狱对于死刑以外的罪犯是采取感化主义,即用共产主义精神与劳动纪律去教育犯人,改变犯人犯罪的本质”。[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明确规定,“劳动改造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之一”。1994年颁布的《监狱法》明确了监狱“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职能属性。追本溯源,贯穿始终的是教育改造的宗旨,是刑罚威慑的功能,是预防犯罪的职责,这即是监狱的“本”,是监狱存在与发展的根源、本质、内容和核心价值,亦是五大改造新格局要追求的“本质”。

何为末?从哲学视角看,末是本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延伸,末应符合本。五大改造新格局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无本之木,是渊源于新中国监狱改造罪犯的历史传承和丰富实践,是基于对当前监狱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深刻把握,是监狱工作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本质要求,是贯穿惩罚与改造宗旨的一脉相承。因此,站在监狱整体视角看,监狱工作宗旨是本,五大改造是末,这就要求构建五大改造新格局的目标与监狱目标高度统一,也为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在五大改造新格局的实践中,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的时间之争、监管改造和劳动改造的安全之争、教育改造和监管改造的轻重之争,都来源于“重生产、轻改造”“重看守、轻教育”的传统理念,都基于本末倒置的逻辑起点,而解决冲突的关键和原则恰恰在于判断其是否符合了“本”的追求,是否满足惩罚与改造罪犯的监狱宗旨。

(二)把握道与器的关系

道与器是站在中观视角,对五大改造新格局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的探讨。在五大改造中,谁是道?谁是第一位?毛泽东同志认为“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一个人实施什么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是由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因此,改造罪犯,必须以思想改造为主要内容。

政治改造和文化改造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同属精神范畴,贯穿于五大改造的始末,是“道”。那么既然政治改造与文化改造同为道的范畴,孰轻孰重?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监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国家的“物质附属物”[3]。国家是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监狱是这种暴力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我国的监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是惩罚、改造罪犯的场所,这就是监狱的政治属性。监狱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政治改造的统领地位,明确了政治改造是保证改造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所在。

同为“道”,文化改造发挥怎样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指出,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4]。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化。文化改造具有规范、自律、熏陶、导向作用,服务于政治改造,渗透于其他几大改造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劳动改造、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是具体的方法、是手段,是器的范畴。道与器的关系怎样体现?作为“道”,政治改造决定了五大改造的方向,文化改造渗透于监管、教育、劳动改造之中,升华出监管文化、教育文化和劳动文化。作为“器”,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承载着政治改造和文化改造的最终实现。

(三)认识己与彼的统一

己与彼是立足微观视角,对五大改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的探讨。相互作用是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表现,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因素之间联系的一种表现形式。五大改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呢?

(图一)

狭义的观点认为五大改造的相互作用,指的就是政治改造的统领作用,是政治改造统领下的并列关系,其呈现出的关系如图一所示。这样的认识割裂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忽视了联系的相互性,没有认识到唯有相互作用才能使客观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发展中。那么,五大改造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图二)

笔者认为其关系应如图二所示,呈现出彼此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作用,正确认识这一关系对实践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五大改造之间具有同一性。坚持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统筹推进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的五大改造新格局,决定了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统一整体,最核心和关键的更在于“五大改造”具有价值目标的一致性,即分别从政治改造、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的不同方位和层面聚力,依法对罪犯实施公正文明的执法管理教育,着力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最终实现践行改造宗旨。其次,五大改造之间具有耦合性。政治改造是统领,引导五大改造的发展方向;监管改造是基础,保障五大改造的有序推进;教育改造是载体,决定五大改造的功能发挥;文化改造是灵魂,引领五大改造的价值内涵;劳动改造是支撑,提供五大改造的发展动力。最后,五大改造之间具有同向性。“五大改造”要做到协同发力,就是要在安排部署每项改造任务的同时,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树立全局观的辩证思维,科学考虑其他改造因素,使它们在实施中做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最大程度地减少五大改造方向不一致而带来的内耗,共同推动构建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格局。

二、从矛盾的视角,看五大改造的侧重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它既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又体现于具体事物运动中的独特矛盾。“五大改造”新格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每一项改造都各有侧重,五大改造在惩罚与改造罪犯的不同发展阶段亦面临着不同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构建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格局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辩证理论,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观点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一)从五大改造的个体看,各有侧重

五大改造在功能作用上既有统一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准确掌握每一种改造的着力点和侧重点,就准确把握住了每一改造功能的主要矛盾。

从政治改造看,其核心在于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改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视角,监狱要确认罪犯在改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只有触发和调动了罪犯的改造心理,培养了罪犯的改造态度,激起了罪犯的改造愿望,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才能从本质上体现“人是可以改造的”的伟大思想。政治改造的侧重点便在于此,用“五个认同”去矫正罪犯思想认识中的错误,用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认知去根除罪犯思想中的堕落、腐朽、落后的思想残存,让其自觉接受改造。同时,政治改造的统领地位决定了其需要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贯穿于五大改造之中,确保其他改造方式和手段始终在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坚定不移发挥促进罪犯改造的正能量推动作用。

从监管改造看,其核心在于规训。“规训”来源于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其涵盖纪律、教育、训练、矫正、惩戒等多重含义。福柯认为监狱通过这样的规训方法让罪犯最终发生转变,这为我们揭示了监管的内涵和外延,其不止是简单的关押和管理,监管的侧重点应在于通过科学文明的管理,规范、训练、矫正罪犯行为,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5]。

从教育改造看,其核心在于明理。毛泽东改造理论强调“犯了罪的人也要教育。采取镇压、压迫的方法,他们宁可死。如果采取帮助他们的方法,慢慢来,不性急,一年、两年、十年、八年,绝大多数的人是可以进步的。”教育改造是实施其他改造必不可少的媒介和平台,教育改造的侧重点在于要以促使罪犯洗心革面、改恶向善、成为新人为着力点,通过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教育手段,帮助罪犯学以明理、学以养德、学以修行,达到攻心治本的重要功能。

从文化改造看,其核心在于教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的重大功能,是“教化”“化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改造的侧重在于发挥渗透性,先导力、吸引力、影响力、创造力、孵化力和感染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公平正义法治文化以无形的意识和无形的观念,融入罪犯的精神基因,积聚改造正能量。

从劳动改造看,其核心在于更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就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从改造罪犯角度看,劳动与新生息息相关。毛泽东同志指出:“劳动改造罪犯,生产是手段,主要目的是改造,不要在经济上做许多文章。”刘少奇同志指出:“劳改生产,国家不打主意,自己独立核算,不足的补贴一些,以改造为主。”周恩来同志指出:“劳改的目的,是要把犯人改造为新人,政治教育是第一,使他觉悟,劳动是增强他的劳动观点,而不是用从犯人身上生产出来的利润办更多的工厂,这还是第二。”[6]这些皆说明劳动改造既不是惩罚手段,更不能作为盈利工具,其侧重点在于矫正罪犯好逸恶劳的恶习,培养劳动技能和自力更生的理念,做一个于家庭、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从罪犯类型的差异看,各有侧重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不同的罪犯类型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对其差别对待,进行针对性改造,这就客观造成了在面对不同类型罪犯时,五大改造不应均衡发力,需要根据其矛盾和差异有所侧重。

从犯罪类型看,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罪犯,在立场上犯了国家政治立场错误,对其进行改造中更应侧重于政治改造,发挥重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财产型罪犯好逸恶劳,损人利己,不劳而获、追求享乐,用非法手段剥夺财富以满足自己贪婪无度的物欲,对其进行改造中应更侧重于劳动改造,发挥习艺矫治的功能;暴力型罪犯性格偏激、冷漠无情、暴力倾向显著,对其进行改造中更应侧重于监管改造,规范其越轨行为,帮助其走上正轨;淫欲型罪犯多是趣味低下,道德沦丧,行为卑劣,寡廉鲜耻,对其进行改造中更应侧重于文化改造,用积极的文化对其进行熏陶和引导,达到净化灵魂的功能;职务型罪犯文化程度较高,贪图享乐,入狱后情绪低落,失落感较强,对其进行改造中更应侧重于教育改造,帮助其学法、懂法、守法,帮助其认清犯罪的不良影响。从罪犯特点看,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罪犯,五大改造的运用亦各有侧重。例如对于冲动型罪犯,针对其易冲动、情绪稳定性差、耐受性低的特点,监管改造和劳动改造更易发挥规训和矫治的作用;对于活泼型罪犯,针对其开朗,爱出风头,喜欢交际的特点,文化改造更易发挥其专长,帮助其积极改造;对于安静型罪犯,针对其沉静、不喜交流、较为孤立的特点,教育改造更容易引导其沉下心来学习知识和文化;对于反动型罪犯,针对其反叛思想严重,认罪悔罪态度恶劣等特点,政治改造和监管改造更易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从服刑改造的阶段看,各有侧重

世界万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变化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这就决定了人的思想和行为同样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罪犯的服刑阶段来看,入监到出监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同一个罪犯在不同服刑阶段的改造侧重点亦会有所不同。

在入监初期,罪犯身份转变的不适应,以及对监狱服刑认知的不清晰构成了其这一阶段改造的主要矛盾。针对于此,政治改造让其认清罪的实质和罪犯的身份,教育改造让其学法知法,监管改造让其规范行为养成,是这一阶段的侧重点。在服刑中期,单调的服刑生活带来的困苦,以及对于重新回归社会的向往和焦灼构成了这一阶段改造的主要矛盾。针对于此,劳动改造帮助其掌握一技之长,文化改造丰富其狱内文化生活,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出监阶段,对于社会的向往和惧怕,对于前途未知的焦虑构成了这一阶段改造的主要矛盾。针对于此,政治改造为其敲响回归社会前的警钟,教育改造为其提供出监就业培训、创新培训、出监适应性培训等为其搭起出监的桥梁,是这一阶段改造的侧重点。

三、从发展的视角,看五大改造的创新

五大改造新格局落点于“新”,新相对于旧,可谓创新。构建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格局,不在于从“三大改造手段”到“五大改造新格局”这一表象的创新,而是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是理念上和实质上的发展与突破。构建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格局,必须抓住推动创新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一)强内力,激活创新源头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构建五大改造新格局就必须首先激发发展的内力。

从模式层面看,现有的改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五大改造”新格局的要求,政治改造和文化改造需要全新的模式作为支撑,既有的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模式需要进行兼容性的重新考量,就五大改造的关联性和政治改造的统领性进行重新修订。同时结合犯群特点和改造阶段,急需研发适宜的“改造套餐”,以提升改造的科学性和效益性。

从机制层面看,机制不完善,就会造成组织内部要素之间“内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事物的科学发展。构建“五大改造”新格局就必须建立耦合发展、协同发力的共建局面,必须根据“五大改造”的发展规律再造改造工作流程,改革现有的体制机制,健全五大改造标准化体系和责任体系,构建评价评估工作模型,为五大改造新格局的活力运转提供支撑。从人才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才是第一资源。五大改造新格局是基于三大改造手段的进一步细分和升华,其蕴含着改造专业化的价值取向,客观要求我们着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打造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三化、四铁、五硬”队伍。

(二)挖潜力,提升创新活力

所谓潜力,是内在没有发挥出的力量和能力。五大改造新格局的提出是一次理论的创新,更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丰富它、践行它,推动其不断深化和发展。

挖掘结合点。从马克思主义联系观和矛盾观可以看出,要想推动五大改造新格局的创新发展就不能将其割裂来看。诸如,政治改造与教育改造之间可以通过结合点,探索出“诚信改造”这一兼顾政治改造和教育改造的新模式。政治改造和劳动改造之间可以探索出“更生改造”的新模式。以此类推,以结合点为切入口,五大改造之间将发生彼此影响的化学反应,发挥1+1〉2的叠加效应。

挖掘突破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就决定了推动五大改造理论的创新,实践是最大的突破口。客观要求我们带着问题去实践,不断积累五大改造新格局构建中的重点、痛点、难点、亮点,不断深化五大改造新模式,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发展。

挖掘提升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品格。监狱是政治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这就要求监狱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中心工作,切实维护国家总体安全观,自觉融入现代社会治理大格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审视五大改造新格局的创新,探索向外延伸触角,在公共法律服务、放管服改革、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中寻求五大改造新格局的提升点,最大限度发挥刑罚执行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有机结合功能。

(三)借外力,铸牢创新支撑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对于监狱来说,外力在于借助党政和社会力量推动五大改造新格局的构建。

借势。“势”是推动或影响事态运行所施加的“力”,是促进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构建“五大改造”新格局的“势”是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诸如罪犯教育、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就业帮扶等等,这些政策的支撑对于五大改造格局的构建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力。

借智。“智”即知识和智慧。要构建“五大改造”新格局就必须走出固有藩篱,认识到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才能真正指导工作,实现实践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邀请专家学者一起,以理性思维关注“五大改造”新格局构建中的深层次问题和长远性问题,厚植理论根基。

借力。“力”是事物间的作用产生的推动力。在构建“五大改造”新格局中,要借力于外,积极引进专业的教育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对罪犯开展专业化的教育,弥补自身专业化不足的劣势,促进“五大改造”新格局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构建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格局是一个新的课题,迫切呼唤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笔者受制于知识储备和实践阅历等多重原因,只能浅尝辄止,期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课题的研究中来。

猜你喜欢
新格局罪犯监狱
监狱选美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欢迎你到监狱来
论罪犯“确有悔改表现”的认定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深化医改构建省市县联动新格局
新机制 新格局
创新应对媒体新格局
聪明的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