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震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众所周知,青少年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之一,也是个性心理特征逐渐定型的主要阶段,而逆反心理则为目前青少年中相对大量出现的一种消极心理,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顺利发展,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和成绩,严重时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乃至悲剧。所以,剖析研究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找出正确的的解决方法,对青少年健全心理的塑造具有重大意义,对家庭、社会、国家亦有重要贡献。
关于逆反心理的定义,目前国际上还存在争论,笔者认为这是青少年对待客观的人、事、物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在教育与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对立情绪,进而在行为上出现了与人们普遍接受的行为相背离,从而带来消极的后果。
逆反心理的出现主要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在接受各种教育中,一旦认为与自己的认知观点相违背之后,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出现积极的或消极的对抗行为。
现象一:有的青少年常常和父母或老师“顶嘴”,当家长向子女询问在校情况时,“烦”,“烦不得”,“烦死了”等就是得到的答案,更有甚者去躲在房间内不出来,他们变得不再和小时候那样听话,不愿意遵从家长和教师的指挥,有心里话也不愿同父母和老师说,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不接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现象二:有的青少年情绪变得越来越难捉摸,脾气越来越大,只要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别人怎么劝说都没有用。他们过分强调自我,常常发脾气,情绪波动大,不稳定,多变,有时还会离家出走。
现象三: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会有自己的小天地,小秘密,小隐私及自己的思维活动,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常有不听别人摆布,在行为上也多种多样,有时违背常理。这时如果家长或老师有明显的“抵触”或“对抗情绪”,他们就会越发强烈地反抗与违背,有的青少年甚至会不慎走向犯罪的道路。
现象四:青少年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加重,学习内容加深,学习科目增多,考试压力加大,在学习、生活中总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自己认为的枯燥,平淡,焦虑,竞争和压力。这些反映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同时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过剩的营养,复杂的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初步形成,还有常常被家长、老师及社会简单处置或忽视他们逆反心理的现象,任其滋生蔓延,这往往会形成他们对别人或对某事的多疑,偏执,冷漠,导致他们不合群,孤僻等病态性格,会让他们的信念动摇,儿时的美好梦想泯灭,意志衰减,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甚至少数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毁灭了自己的人生,毁灭了自己家庭的幸福生活。
能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较多,分析如下:
从生理发展情况来看,青少年时期其中枢精神系统尤其是脑的飞速发育,大脑皮层越来越复杂,功能也逐渐增强,因而思维活动也变得日益活跃,思维的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从单纯的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跨越,并随之出现了逆向思维,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
由于青春期的到来,性发育的成熟,第二性征的明显和突出,让青少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得到强化。身体上的成人化使他们逐渐形成强烈的个性及独立意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不愿受到家长、长辈、老师的管教、约束,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显然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现实中一些家庭中错误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否。一些家长由于没有教育方面的良好经验,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仅凭一些自身的旧式经验去管教孩子,或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或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并逐渐积累,最终会对一些青少年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及相应的逆反行为。
2.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但是也存在一些对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方法不当,且长期不变,未能跟紧时代潮流,没有深入了解零零后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仅重视分数而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得教育方式单一乏味、陈旧落伍,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不爱听、不想听,有些会产生反感情绪,更有甚者会对教师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3.社交因素:从人际交往方面来看,青少年更愿意跟同龄或相近年龄的伙伴进行交往,组成朋友圈。因为彼此之间都有相同或相近的需求、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他们之间容易深入交往,彼此影响,既能产生积极向上、共同进步的作用,但也能出现消极思想、不良行为的情况,例如消极的价值观、追求不良刺激、狭隘的江湖义气等,严重时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4.社会因素: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有些影响因素是积极的,而有些则是消极的,例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求知的新途径,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同时,互联网上不良的、低级趣味的信息也给青少年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给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困惑,甚至误入歧途。另外,当今社会上出现的多元化思想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容易造成思想混乱,认识偏激,对传统的说教不再依从,直至产生逆反心理。
首先,家长应更新教养观念。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是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所致,对此,家长应该充分理解,以平常心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同时,家长必须改变教养方式,家庭教育应以孩子做幸福、快乐的人为根本,以培养健康有益于社会的人为导向。
其次,家长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和万事兴”,家长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个性,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细心观察,善于倾听,增强亲情关系。家长及时和孩子沟通交流,从心理上和感情上接纳孩子及其一切,然后再平心静气地给出正确的引导。
再次,家长要设计开展一些必要的家庭活动。活动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交流的良好方法,父母应带着目标和孩子开展活动,例如家庭的重大决策可征求并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或者带领孩子一起进行家务劳动,或者全家共同出游,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生活情趣,丰富其精神生活等,使孩子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重要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从而避免消极的青春期逆反心理和行为给亲子关系带来的不良影响。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是较普遍的现象,教育者应面对现实,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转化和发展。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青少年青少年对错误思想的鉴别能力。其次,改变教育方式,针对青少年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地运用说服教育,正面引导。
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一个青少年,尊重信任他们,不能溺爱或嫌弃。遇到偶发事件或青少年有失礼的言行时要善于制怒,学会宽容大度,理智地进行冷处理。教师应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置于青少年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对青少年教育要以表扬为主。每个青少年都有优点和长处。教育者要善于调动青少年的积极因素,使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只有注重表扬的方法才能充分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
净化社会环境,规范网络管理,降低其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这需要社会各部门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对于那些大量发布消极的、偏激的、蛊惑人心的、色情的信息的网站坚决严厉打击,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以排除各种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强化校风建设,消除各种不良的精神污染, 创设优化环境,在学校里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开设宣传栏,举行读书活动;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引导青少年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
青少年出现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是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家庭、学校及社会通过交流合作,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使得其度过这一时期,反之,如果存在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将会导致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加剧,造成更大的矛盾甚至悲剧。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该问题,运用智慧和真情,深入实际,全面查找根本原因,因材施教,为了青少年的未来,探索出解决问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