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静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的新问题,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教育革新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先对互联网+对思政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创新改进,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影响;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应当秉承学生为本以及因時而进的原则。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意识不断增强,同时也深受网络影响,学生的思想状态不稳定、多样化。
一、互联网+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影响分析
1、技术层面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数据系统进行优化建设,这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平台推进思政教育的前提,同时也世道互联网+成为空谈。技术建设主要在于网络基础、信息数据处理以及优化整合和预测分析建设。传统教育教学形式下,数据系统建设仅仅是单一形式下的无关建设,数据信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参考意义不大。基于此,互联网+背景下,应当重点整合原数据,并且对相关性进行具体分析,以此来促进思政教育教学转型。
2、操作环节
互联网+下的思政教育仅仅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仅仅作为生产工具而已;若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预期效果,还应当培训“生产者”,使其“互联网+”能力得以提升。对于高校教育者而言,应当加强互联网+工具教育培训,使他们具备互联网+教育教学的能力。在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应当及时改进教育工作,即互联网+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核心。高校教师在互联网+下,需不断进行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把握和利用各项教学手段,跟进发展,以免互联网+下的思政教育成为噱头。
3、影响层次
互联网+下的传统高校思政教育理念和模式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传统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是阶梯式的影响过程,由浅入深。发展之初,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仅仅是表层的,对教育教学形式产生影响。比如,利用现代新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后期互联网+的作用下使得上述影响逐渐向深层次转变;体现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理念和机制等多个层面。
二、加强互联网+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策略
知者行之始而行者知之成,不仅知不易,而且行亦难。在当前新形势下,应当全面贯彻和落实教改意见以及教学纲要,立足于校本实际情况,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1、严抓党建促发展,加强高校党建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当不断加强高校基层党建,保障高校建设和发展。通过党组织建设来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此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高校以培养人才为本,实践中应当坚持党组织建设和领导,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以立德树人,保证高校发展以及国家民族的同向同行,从而使高校能够真正成为民族育人之地以及培养栋梁之源。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当组织堡垒作用
高校互联网+背景下应当以党建为中心,积极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和网络教育,以抓好党建和促进发展为目标。实践中应当通过点亮一盏灯来实现照亮一大片的目的,充分发挥高校党员干部和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起先锋形象,从而使高校师生党员在党言党、爱党和为党;同时,还应当深入挖掘党建对网络思政教学的最大效能,通过加强党建工作来全面推动校园作风硬、党风正以及学风好和校风清,从而使网络思政教育有效实现强信心、暖人心以及聚生心和筑同心的功效。
3、加强网络思政教学阵地建设,掌控教育话语权
基于市场发展要求,网上思政课、党校团课以及论坛和手机微信公众号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阵地。为此,我们应当加强阵地建设,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教育以及价值观引导。比如,在五四青年节、清明节、端午节以及“一二九”爱国运动纪念日和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爱校以及尊师思贤活动,从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阵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进程,实践中应当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全面推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以此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薛秀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黑河学院学报,2018(2):49-50.
[2]王润萍.新时期民办高职院校"“互联网+”党建"的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4-6.
[3]张俊红.“互联网+”视阈下构建大思政平台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7(14):28-29.
[4]赵国亮,王艳秋.“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筑[J].长春大学学报,2016.26(12):86-89.
[5]赵廷昌.关于构建高校“互联网+大思政”工作的思考[N].贵州日报,2017-06-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