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倩雯
[摘 要] 自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迅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高校里,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如何应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武装大学生还有待探讨和思考。
[关 键 词] 新时代;大学生;途径;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248-02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故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武装大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入行是我们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掌握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武装大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观点和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党面臨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值得每个大学生去细细品味学习。信息化时代,人人都能接收大量的信息,但是如何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就要靠个人仔细甄别。而大学生是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接班人,要积极去顺应时代,踊跃推进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武装头脑,大学生对其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首先要明确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界定。
“入耳”就是思政课教师在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之后,再经过自己的深入理解后,通过自己的方式把习近平新思想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给学生,使学生能真正听进去,提高大学生的“抬头率”;使学生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入脑”是在“入耳”基础上,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演绎方式来让大学生明白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丰富含义,真正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认同,让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入驻大学生头脑之中。
“入心”是在“入脑”的基础上,使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在大学生中内化于心,渗入血液,让大学生将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牢牢镌刻在心中。
“入行”是在“入脑入心”的基础上,使大学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以致用,在做实上下工夫,理论上与实践结合,真正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并把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自己的精神食粮。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是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以及实践上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日新月异的年代,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朝前发展中。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面,世界各地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地球村的信息都交杂在一起,大学生每天都被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影响着。要想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符合社会弘扬的正能量,更是为了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准确的掌握,需弄懂、吃透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而真正使大学生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入行,仍任重而道远。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途径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要真正落实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必须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来宣传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新媒体还没有得到广泛传播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是靠电视、广播或者报纸来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如今,大学生基本人手拥有一台手机,这就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现在的思想教育工作者都有意识地应用创新的方式来传递信息。时代变迁,高校思政课老师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上课方式,开始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快速给学生传递所需要的信息。随着现代新媒体的出现,各类信息得到最快、最广泛的传播。大学是集中最有活力的大学生的地方,各种各样的思想也能通过新媒体最快传播大学生。如今,每个大学生基本都同时具备微信和微博或拥有其中之一,大学生的班级群基本都是以QQ群、微信群等的方式存在。
这就不能不说最近网上流行的微信“打卡”活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在网上用“打卡”的方法来展现自己的读书成果,并且认为这是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的好办法。除了像“读书打卡”这样普通大学生都可以自由参与的学习活动,还有不少班群自发组建了微信群来学习习近平思想。新媒体的出现,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用微信等新媒体来给青年学子宣传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是最快捷的途径之一。
(二)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坚守好主阵地
我国高校肩负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责任与使命。毫无疑问,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给大学生传播习近平思想最有效的途径。作为高校思政课老师担负着向大学生宣传习近平思想的重任,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继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养料,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内涵。高校思政课老师务必要先弄懂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在融会贯通后再把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和课本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各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是一个主要方面,今年高校思政课更可结合改革开放40年的实际,进一步提高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吸引力,引导广大学生发自内心地信仰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高校的“毛概课”2018年版本的这门课更是大篇幅介绍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开设这门课是为了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大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大量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而思政课老师更是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负责带领学生去仔细品味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另外,应高度关注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所以各思政课老师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坚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主阵地,让各青年学子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各思政课老师继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来创建实践的平台
大学生坚定信念,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后,可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實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实践自我最好的方法。通过实践,大学生才能真正明白要想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除了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思政课应可适当强化实践教学,课堂上可以通过作业设计、参观访问、志愿服务、公益活动、读书报告、影视观后感、调查报告等来增强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理解;课外,通过参观革命遗址、党史陈列馆、红色旅游景点、开展纪念活动等,加深大学生的感性体验,真正将思想寓于行动之中。每个大学生都有满足自己精神的需要,传统学习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如今社会都在呼吁注重实践教学,可见实践教学对其的重要性。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在实践中大学生更能明白思想对行动的重要性,大学生正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诠释着自己对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意义
(一)提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高校思政课老师是宣传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最重要群体,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政课老师要想把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融入课堂中去,就必须深入了解和学习,吃透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深化高校思政课老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理解和认同。随着时代变迁,社会上对老师的政治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更不用说对高校思政课老师的素养要求了。所以高校的思政课老师责任重大,务必要顺应社会潮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继续弘扬主旋律,继续宣扬正能量,继续做青年学子的指路明灯。
(二)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大学生的需要
高素质的大学生是新时代的需要,时代呼唤具有新鲜血液的大学生。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朝气蓬勃,敢于接受新思想。新时代的各种思潮掺杂在一起,经过网络的传播,便快速传扬出去了。大学生接受思想的来源和渠道是十分广泛的。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我们与世界日益交融,在这种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大学生如何还能保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坚定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就需要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来武装头脑。只有大学生牢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才能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把握现代中国先进思想。只有青年大学生牢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才能更好地把握时代的主流,才能更好地把握理性的价值判断,鼓舞青年学子共同奋斗、共创未来。
(三)新时代中国社会主流思想的重要精神支撑
如今的社会思想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大学生可以从多种途径中获得各种各样思想的交流从而引起思想的激烈碰撞。在这种思想激烈碰撞的情况下,中国务必要保留具有中国特色并具有正能量的主流思想。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吸取前人思想的精华,站在时代的前端,从而成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新思想之一。习近平的新时代思想不仅仅是吸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思想,还与时俱进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的实际需要,是现时中国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思想之一。在改革开放40周年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正确带领之下实现的。大学生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带领下,在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人生价值的道路上赢得甜美的果实。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2(15).
[2]王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8.
[3]周玉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N].光明日报,2017-08-14.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