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科颖
[摘 要]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这是当今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凝缩、提炼和现实写照。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质。由于工匠属于技能型人才,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因而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越来越受到职业学校的重视。中职教育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需要确立和重塑工匠精神的地位。虽然中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塑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在教学中切实做好每一步,将会逐步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工匠精神;中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174-02
提到匠人,我们脑海中想到的更多的是日本的匠
人,比如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动漫大师——宫崎骏,木工匠人——秋山利辉等。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匠人的国度,远的像“木工祖师”鲁班和修建赵州桥的李春,就非常值得我们引以为豪;而近的像生活在我们当下的许多默默无闻的匠人。团扇狂人——李晶,旗袍匠人——楮宏生,景德镇陶瓷匠人——董全斌,竹编师傅——何福礼……他们都具有执着、专注和严谨,不惧枯燥和漫长的精神品质。
我们的国家不乏好的匠人,但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而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58年,欧美40年,特别是日本,超过百年以上的老铺多达十多万家,而与我国相类似的老铺如同仁堂中药等仅存五家,究其原因是工匠精神的普及。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即工匠。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具有匠心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一、工匠精神含义及重要性
(一)工匠精神含义
什么是工匠精神?我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长年累月的付诸耐心、细心和专注,追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做事做人的态度。这种态度首先体现在追求极致的目标上。这是一种精神“钙质”,固化成型,不可更改。匠人热爱自己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所带来的收入。一生只专注一件事的工匠精神已经在技艺精湛的师傅头脑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1.打造“中国品质”,需要工匠精神
泱泱大国不乏各种工匠,“中国速度”离不开他们。但是这种短期的经济效益并不能使国家长远发展,我们更需要将这种速度慢慢过渡到“中国品质”。何时我们能以“中国制造”为傲?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以严谨的态度去把控好质量关,逐渐树立起国人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看法。
2.创建创新型社会需要工匠精神
我们普遍认为,工匠就是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工作,专注把它做好就可以了,没有创新。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工匠的创新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正是对本专业的熟悉和专注,才有更多的机会去创新、这种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思维的创新、品质的创新等。人类社会每一次进步,每一步向前的脚印,无不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着人们的创新。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能更好地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有更高的热情把工作做到极致,有更多的激情去创新,从而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3.中国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工匠精神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不断受到各国文化的冲击,如何在大环境下,扎根中国文化,服务现代文化,處理好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中国匠人,在这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长年累月地坚持着,不问成功与否,不问名利有无,一直专注其中,让宝贵的传统手艺和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4.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
只有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才能走得更久,走得更远,在中国超过150年的百年老店只有五家,分别是六必居,剪刀老字号张小泉、陈李济、王老吉和同仁堂。而日本这个国土面积只有37.8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家,却是世界上拥有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有专家研究这些长寿企业时,发现一个共性,就是专注和诚信,而专注正是匠心的核心。
二、中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实现大国梦想,必须弘扬工匠精神,这是适应时代的需要,是必然趋势。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转
变,势必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而造就更多的工匠,必须重视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中职学生恰恰是工匠精神最佳的传承者。然而因社会认知度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使职业教育始终重职业技能,轻素质培养,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我们始终培养不出真正专注用心做好一件事的匠人。因此必须让工匠精神在中职教育中重塑,并成为中职教育的灵魂。
三、中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注重细节,从身边做起
这里所指的细节,不仅包括专业技能上的,更包括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如教室环境卫生,自己的课桌椅的保护,书本学习工具的摆放,寝室的卫生、床铺叠放、洗漱物品摆放,衣服晾晒等是否按照要求执行,学生实训车间工具的使用摆放等是否严格执行7S管理制度。这些看似与专业技能的提高无关,但正是这种平时对细节的关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做人做事品质。
(二)课堂教学渗透工匠精神
1.发挥德育课堂育人优势
曾看过日本匠人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一书,秋山利辉被称为日本“匠人中的匠人”,他27岁时创立秋山木工社,已经成为培育“一流匠人”的“黄埔军校”。他说:“我培养的不是‘会做事的工匠,而是要培养会‘好好做事的一流匠人。是有修为、素养高、懂得尊重别人、替别人着想的人。如果有了这种人性的光辉,就会进入更高的境界。”在秋山利辉眼里,无论是谁,必须谦虚才能成长。而傲慢的人只顾自己,既不会有感恩之心,也不会关心别人,根本无法成为一流人才。所以,他规定每天早晨学员要大声朗读30条“匠人须知”,这些须知无一不是在教人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也就是在做好事之前,必须时时刻刻记住做人的原则。本人非常认同秋山先生的育人做法,因此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课堂教学应该发挥它最大的育人优势,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2.专业课堂上教师言传身教
在节目“了不起的匠人”中,我看到了竹编师傅何福礼对徒弟小郭的严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严师,在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里,编织一只竹篮是那么不起眼,有谁能想到他们的可贵?但是通过节目我被何师傅那个倾注了他多个日夜的竹编作品望月楼所震撼。在摄制组的镜头下,我看不到何师父对成功的渴求目光,看到的,只有沉浸其中的用心编制,只有手艺愈发精湛带来的满足,只有对徒弟的谆谆教诲。正是师傅的这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示范,让徒弟不仅能从师傅那里学会技能,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师傅那种扎根在内心的专注。在中职教育中,作为专业课程教师,在课堂中在实训室里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担当起心灵的引领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应该有民间匠人的那种严苛教诲。
(三)利用榜样,学习工匠精神
榜样就在身边,没有比这更直观的学习途径了。通过观看节目大国工匠、了不起的匠人,学习这些不平凡的劳动者,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这种心灵和视觉上的冲击,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工匠精神。
匠人、匠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们的中职教育直接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的质量直接决定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所以,在我们的中职教育中,应提前渗透工匠精神,使其贯穿学生的职前和职后。
参考文献:
[1]黄乔.了不起的匠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
[2]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
[3]秋山利辉.匠人精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1.
编辑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