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家出台多项政策,要求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教师要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变革,开展创新型教学。《高等数学》是人工智能理论的基础,在高职教育中,应秉承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思想开展教学。进一步调整内容体系,培养学生计算与编程的基本素养,实现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职教育;《高等数学》;良性互动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逐步进入我国各行各业,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而人工智能的探索研究、推广应用离不开研发人才和技术人才。因此教育与人才将成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工智能教育也随之提升到重要的位置。
1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时代,制造业将由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随着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今后操作岗位的工作需求将大幅减少。新兴产业需要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从培养技能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转型。
未来人工智能将延伸至很多领域,与多个学科领域互相交叉,这必将使传统专业受到危机。因此高职院校要围绕新兴产业重新进行专业布局,建立“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模式。
2 我国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战略决策
2017年,国务院颁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应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同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指出,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在教师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中设置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和技能课程。
2018年4月我国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正式出版,在全国40所学校进行试点开设。
3 《高等数学》与人工智能理论的契合点
3.1 《高等数学》是人工智能理论的必备基础
人工智能需要数学和编程两方面知识作为主要支撑。在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其中极限、导数、极值等内容都是掌握人工智能理论的基础。例如,传统BP神经网络的算法就是基于复合函数求导数思想发展起来的;又如监督学习的算法多数是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理论,而求解极大似然估計则先要掌握导数、极值等相关知识。
3.2 《高等数学》应继续秉承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思想开展教学
2018年全国首套包含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人工智能教材正式出版,于2019年春季开学后在全国数百所中小学投入使用。未来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系统地学习人工智能理论,进入大学后已经在数学、算法、编程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对于《高等数学》课程而言,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经过《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已经触及《高等数学》领域的部分经典问题,但并没有理解深层次的内涵或解决方法。因此《高等数学》课程应结合《人工智能》理论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人工智能中与数学相关知识的本质。
4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4.1 课程定位、知识讲解依旧沿袭传统模式,缺乏新思想
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公式、定理、例题展开,并反复强调题目的解法与计算,教学思想也保持着传统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被动、死板的,不能够真正灵活运用数学思想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
4.2 有限的应用案例不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多年来《高等数学》在教学内容上,结合专业的应用问题已经成为固定的模块,但应用案例没有改变与突破。一成不变的应用案例不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5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策略
5.1 调整《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体系,与人工智能理论对接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数学》在教学内容上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向学生传递人工智能的思想和理念。从目前出版的《人工智能》教材来看,导数、矩阵的运算、积分变换、贝叶斯定理等都是《高等数学》的重点内容。将这些内容贯穿于《高等数学》课程,深化学生对人工智能知识的理解,为培养未来的“人工智能+X”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5.2 以人工智能时代必备的基本能力为教学主线,培养学生计算与编程的基本素养
以往在教学中增设的数学实验,如Mathematic、Matlab等软件的学习,只是单纯使用其计算功能,对其中编程模块等都没有涉及,学生在能力方面没有明显提高。经过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在学生已经具备编程基础的情况下,今后要对Mathematic、Matlab等软件的学习功能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用深层功能做出高级分析。
5.3 以实现个性化学习为目标,积累学生课堂行为的有效数据
自适应学习作为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虽然当前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开发还未在高职教育中展开,但为做好《高等数学》课程今后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开发,高职院校教师应记录学生有效的认知数据,设计优质的教学方案,为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7062/201804/t20180410_332722.html,2018-04-02.
作者简介:张旭(1975—),女,天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应用数学,应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