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概,黄卫娟,何秀云
(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学部,广东东莞 523900)
抗菌药物应用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控制患者细菌感染,而通过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同时可避免发生宿主体内的菌群失衡现象,有利于更好地节约药品资源,实现安全、经济且有效的应用抗菌药物。现阶段临床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长以及药源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是令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的原因之一,同时也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若不能对临床中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进行有效规范及防控容易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PDCA循环是一项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通过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在管理过程中严格依据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周期进行循环,周而复始,有助于促进管理质量的持续性提升[1]。本文将重点分析通过应用PDCA循环对于促进院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科学化管理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起,到2018年12月住院的围手术期患者400例为回顾分析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分组,定义为观察组(2018年1月及以后)、对照组(2018年1月以前)。观察组200例,男性114例,女性86例;年龄范围24岁-86岁,年龄均值(54.3±0.6)岁;I类切口手术患者134例,介入治疗患者45例,冠脉造影患者21例。对照组200例,男性109例,女性91例;年龄范围23岁-89岁,年龄均值(54.5±0.4)岁;I类切口手术患者135例,介入治疗患者43例,冠脉造影患者22例。两组入组对象的上述资料比较均衡度高(P>0.05)。
1.2 方法 我院自2018年1月起开始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推行PDCA循环法,具体方案如下:(1)计划(P):确定管理方案,首先对参与调查研究的围手术期患者在一年内的抗菌药物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的具体使用情况、I类切口手术、介入治疗、冠脉造影、患者在抗菌药物中的具体应用比例以及人均应用频次等,还需统计患者的药物总费用,即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等相关指标。对于PDCA循环法应用之前在抗菌药物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明确,并据此制定PDCA循环法的管理目标和具体执行方案;(2)实施(D):成立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及权利进行明确划分,由医院药学部和医务科共同协作,联合起草明确临床抗菌药物的具体应用及分级管理制度,并征集院内临床科室的意见,针对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加以调整及修改,并将最终的管理制度作为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中的行为管理依据。同时对相关医务人员开展培训与学习,通过实施考核制度采取书面考核的方式,考核通过后方可获取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权。特别是要求临床药师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并积极地配合临床抗菌药物的具体管理工作,每月对医院内各临床科室具体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加以点评和分析,并将点评结果纳入到该科室的质量考评中。同时还定期开展对于临床微生物标本的检测和细菌耐药性监测,通过运用非发酵菌、药敏试剂盒者等实施药敏实验;(3)检查(C):根据所制定的抗菌药物使用标准由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和检查各科室抗菌药物的具体应用情况,并针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每月召开小组例会对于上月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集体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全面搜集和整理各科室意见和建议,以便于对抗菌药物管理方案进行及时有效调整,确保各科室均能够维持良好的执行性,以推动院内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及管理科学化;(4)处置(A):对于各月抗菌药物的具体管理成效进行整理和汇总,并在院内公示,将反馈意见及时提供给相应科室,在此基础上制定改进循环方案,并在下一循环中落实整改,确保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持续性。
1.3 评估指标 比较PDCA循环开展前后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应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和分析,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对比 PDCA循环干预后I类切口手术、介入治疗、冠脉造影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率较干预之前显著下降,干预前后应用率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见表1。
2.2 患者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对比 PDCA循环干预后住院患者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的品种应用合理性、用药时机合理性、≤24 h使用率、≤48 h使用率均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均<0.05),而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见表2。
在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PDCA循环法,依据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的流程开展循环管理,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管理质量的持续性提升。在计划环节中需要针对I类切口手术、介入治疗以及冠脉造影患者围手术期内的抗菌药物情况、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开展全面调查和分析,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结合原因开展分析,制定管理计划方案,特别是对于未能够掌握相关临床指征基础上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和优化[2,4]。其次抗菌药物应用品种合理性、用药时机合理性以及用药时间合理性等相关问题均应进行优化和管理,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医护人员对于抗均药物应用知识的情况掌握不全或服务意识不足,院内的监督管理措施不完善等,根据以上情况需要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方案和应用规范等加以调整,逐步提升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5-7]。
表1 PDCA循环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对比[n(%)]
在PDCA循环法的执行阶段需要确保对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责权分明,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考核及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培训,并将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纳入医护人员绩效考核,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组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与管理小组,严格参照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规定和围手术期指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围手术期内药物应用的安全性。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开展医护人员的专项培训,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或专家培训等方式,加强医护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意识[8,9]。将临床抗菌药物的具体应用模块录入到院内信息系统当中,实现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实时监控。本次研究针对PDCA循环法开展前后,住院患者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通过开展PDCA循环法管理之后I类切口手术、冠脉造影以及介入治疗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率较管理之前显著下降,同时住院患者围手术期内的药品应用合理性、给药时机合理性、用药时间合理性等均较管理之前显著提升,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则较管理前显著下降。结果显示,通过开展PDCA循环法,有利于确保住院患者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抗菌药物管理效果,维护患者用药安全以及提升治疗效果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PDCA循环法有利于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安全性和管理科学性,PDCA循环法值得在抗菌药物临床管理中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