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琼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下腔, 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慢性硬膜下血肿多发于脑外伤后2~3周, 临床常见症状为头痛、呕吐、恶性、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1]。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上首选钻孔引流术清除血肿、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操作, 常会使患者产生较大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 影响术后康复及患者的生存质量[2]。因此治疗期间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减少并发症, 促进术后恢复。本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40例, 所有患者经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自愿接受钻孔引流术治疗,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脑肿瘤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及哺乳妇女、有相关药物过敏史患者、有手术禁忌证患者、精神异常患者。所有患者中男24例, 女16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 (51.32±8.90)岁 ;血肿量 19~103 ml, 平均血肿量(53.62±22.74)ml;出血部位:额颞部12例, 额颞后部14例,额颞后枕部9例, 额部5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20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包括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用药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术前主动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具体过程、预后及相关注意事项, 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 并向患者分享临床成功案例, 帮助患者坚定治疗疾病的信心, 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3]。
1.2.2 引流管护理 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 避免弯曲、打折、受压, 保持引流管通畅。更换引流袋时保持引流管密闭,并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调整引流高度, 控制引流量,初始引流高度在血肿腔之上10~15 cm, 之后每5 小时放低5 cm。术后2~3 d引流颜色及量逐渐减少、变清, 通过头颅CT复查确认血肿引流完毕、脑组织基本复位后拔除引流管[4]。
1.2.3 饮食护理 术前指导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提高机体耐受性, 术后先进流质饮食, 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及普食。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应结合自身病情指导患者低脂、低盐或低糖饮食等。
1.2.4 体位护理 术前指导患者学会在床上大小便, 术后指导患者绝对卧床24~72 h。术后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及呼吸,促进痰液排出, 预防感染。对通气功能下降者给予低流量吸氧, 每2 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 必要时采用软枕垫在身体空隙处 , 使用减压床垫及相关敷料 , 预防压疮[5]。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感染、血肿复发、颅内积气积液)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评分;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情况。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情况采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WHOQOLBREF)进行判定, 从自觉生存质量、自觉健康状况、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环境维度6个方面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共计26个条目, 每条目1~5分, 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6]。患者出院当天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满分100分, 分数越高示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76±2.33)d, 短于对照组的(14.38±2.74)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自觉生存质量、自觉健康状况、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环境维度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患者自觉生存质量、自觉健康状况、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环境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自觉生存质量 自觉健康状况 生理维度 心理维度 社会维度 环境维度研究组 20 干预前 2.80±0.59 3.02±0.68 12.79±2.28 12.68±2.39 8.02±1.68 15.58±3.09干预后 4.12±0.28ab 4.11±0.58ab 19.88±3.77ab 17.78±3.91ab 10.31±1.86ab 21.13±4.78ab对照组 20 干预前 2.82±0.65 2.99±0.71 12.85±2.46 12.67±2.41 8.00±1.72 15.62±3.15干预后 3.61±0.45a 3.52±0.52a 16.16±3.32a 14.92±3.55a 9.11±1.67a 18.23±4.32a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n(%),±s]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n(%),±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感染 血肿复发 颅内积气积液 总并发症研究组 20 1(5.00) 0 0 1(5.00)a 95.14±3.28a对照组 20 3(15.00) 1(5.00) 2(10.00) 6(30.00) 80.38±3.27 χ2/t 4.3290 14.2520 P<0.05 <0.05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类型, 是存在于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的一种包膜完整的血肿, 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但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与纤溶亢进、炎性反应、血肿外膜增生形成新生血管有关[6]。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常因对疾病及手术缺乏了解而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态, 治疗依从性较差, 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常规护理多为机械性执行医嘱, 缺乏系统性及全面性, 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7]。优质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服务模式, 其核心为 “以人为本”,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 同时通过针对性的病情护理来促进患者病情康复[8]。本研究通过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及体位护理等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树立良好心态, 保持引流管通畅、加强营养、预防并发症, 以促进病情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自觉生存质量、自觉健康状况、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环境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