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2019-07-23 02:32曾繁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缺血性

曾繁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步提升, 并有着非常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血压是急性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并且脑卒中也是高血压患者诱发脑血管病的关键因素。人体颈动脉位置相对较浅, 可以将患者冠状动脉、高血压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反映出来[1]。研究将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以具体分析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间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均符合高血压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经CT等相关检查证实;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 其中夜间≥120/70 mm Hg,白天≥135/85 mm Hg[2]。排除标准:静脉血栓、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根据是否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实验组(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 40例)与对照组(高血压未合并缺血性脑卒中, 40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28例, 女12例;年龄 34~85 岁 , 平均年龄 (59.5±12.5)岁 ;病程 1~6 年 , 平均病程(3.5±2.1)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26例, 女14例;年龄38~75 岁 , 平均年龄 (56.5±12.3)岁 ;病程 1~8 年 , 平均病程(4.3±2.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仪行颈动脉双功能扫描, 对颈动脉各段腔内的斑块数量、形态、最大厚度、最大长度、IMT进行二维超声观察。其中, IMT<0.9 mm, 为正常;IMT 在 0.9~1.2 mm, 为增厚 ;IMT>1.2 mm, 为形成斑块。根据质地不同将斑块分为软斑、硬斑、混合斑块3种类型, 其中软斑特点是呈低回声, 硬斑呈强回声, 混合斑呈不均匀低回声与强回声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结果(斑块检出率、单发或多发情况、斑块质地、IMT、最大斑块厚度、最大斑块长度), 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斑块检出结果 实验组30例(75.0%)患者检出斑块, 其中单发斑块24例、多发斑块6例, 软斑13例、硬斑15例、混合斑块2例, IMT(1.47±0.62)mm, 最大斑块厚度(2.52±1.30)mm, 最大斑块长度(8.52±3.20)mm;对照组15例(37.5%)患者检出斑块, 其中单发斑块13例、多发2例, 软斑5例、硬斑10例、混合斑0例, IMT(1.55±0.72)mm, 最大斑块厚度(2.31±0.82)mm, 最大斑块长度(8.25±2.15)mm;实验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斑块单发或多发情况、斑块质地、IMT、最大斑块厚度、最大斑块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 设置因变量为是否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自变量为患者年龄(大小)、性别(男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是否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是否正常)、血糖(水平是否正常)、颈动脉斑块(有无), 最终发现年龄(大小)、性别(男女)、LDL-C(水平是否正常)、HDL-C(水平是否正常)、血糖(水平是否正常)与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无明显关系(P>0.05),而有颈动脉斑块是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 1。

表1 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颈动脉及其分支是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 而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一经破裂, 血栓将非常容易产生, 进而诱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报道显示, 约77.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史, 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脑卒中几率高出未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倍[3]。还有研究显示[4],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作为脑动脉上游血管,颈动脉硬化程度是影响脑血管供应的关键因素。如果颈动脉发生硬化, 会造成颈动脉狭窄, 狭窄处血流减慢或堵塞, 血流速度降低, 脑灌注不足, 远端血管灌注速度降低, 出现低灌注性脑梗死[5]。同时, 长期高血压血流冲击下的颈动脉斑块, 非常容易脱落, 也是形成远端血管血栓的关键因素。有研究显示[6], 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中炎症细胞浸润会增多,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炎症细胞会诱导分泌活性物质, 促使斑块破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斑块单发或多发情况、斑块质地、IMT、最大斑块厚度、最大斑块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李尊奉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血管壁有正性重构特征,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 即使斑块体积增大, 管腔面积也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通过本次Logistic回归分析法最终发现年龄(大小)、性别(男女)、LDL-C(水平是否正常)、HDL-C(水平是否正常)、血糖(水平是否正常)与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无明显关系(P>0.05), 而有颈动脉斑块是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这也提示在临床预防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过程中, 除了重点预防高血压外, 还要提高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注。

综上所述, 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患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是诱发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临床在预防治疗上要密切关注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 以做好对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猜你喜欢
颈动脉斑块缺血性
Gray-Weale分型对症状性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