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明
(焦作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属急性心脏病事件,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多表现为持续性心绞痛、胸闷等症状,如不及时诊治,可于短期内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严重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抗凝、抗血小板是治疗UAP的主要方法,其中氯吡格雷为常见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阻滞剂,可抑制ADP与血小板膜受体结合,阻碍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IIb/Ⅲa受体的结合,从而实现强效抗血小板聚集和活化的作用。替罗非班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继而降低血栓负荷,除此之外,还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本研究通过观察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对UAP患者炎症因子、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探讨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4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UAP的诊断标准;②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为Ⅰ~Ⅱ级;③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急慢性感染者;②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者;③既往有心脏外科手术史、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心肌梗死史者。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7.63±8.20)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5.84±1.91)年。研究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8.13±7.17)岁;病程4个月~11年,平均病程(6.17±3.4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两组入院后均接受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浙江普洛家园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35)治疗,首次剂量加倍,给予300 mg顿服,后75 mg/次,qd。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予以0.4 g/kg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28)静脉输注治疗,30 min内完成,再以0.1 g/(kg·min)滴速维持静滴3 d。两组疗程均为14 d。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纤维蛋白原(PF)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参考相关文献[2]判定疗效,分为①显效:心绞痛硝酸甘油剂量和发作次数均减少超过80%,同时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②好转:心绞痛硝酸甘油剂量和发作次数减少50%~80%,心电图ST 段回升≥0.05 mV,但未达正常水平;③无效:心绞痛硝酸甘油剂量和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且用药后心电图无明显改善。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1)。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前TNF-α、IL-6、sICAM-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sICAM-1较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前HBV、LBV、P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LBV、PF较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UAP是最终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主要病因,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3],UAP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表现,基本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供血无法满足心肌需血量,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继而诱发血小板黏附形成血栓,使血管完全性或非完全性闭塞。目前临床常采用氯吡格雷治疗UAP,该药能够选择性地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阻碍血栓烷A2合成,进而有效控制机体炎症反应。此外,该药物还可抑制由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活化过程,最终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部分UAP患者在经氯吡格雷治疗后仍无法达到满意疗效,炎症因子水平仍难以降至正常水平,严重影响病情康复进程,因此,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以提高整体疗效。
替罗非班为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Ⅲa/Ⅱb受体拮抗剂,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等优势。现代药理学证实,该药可通过竞争性抑制PF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结合来阻滞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栓负荷[4]。罗亚玮等研究表明,替罗非班可明显抑制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炎性反应、削弱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由于替罗非班与氯吡格雷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效果。此外,本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发现,治疗后研究组PF、HBV、LBV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治疗可有效调控UAP患者血流动力学,这可能与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具有促进微循环血流、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等作用有关。有研究指出[6],在UAP发病过程中有多种炎性细胞以及炎性递质共同参与,其中TNF-α是与UAP形成密切相关的一种炎症反应标志物,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可促进炎症细胞发生聚集与黏附,诱发慢性炎症反应。IL-6是由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等多种细胞因子分泌的炎性介质,可诱导肝细胞分泌急性反应蛋白,增强宿主自身破坏性炎症反应。sICAM-1系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可调节白细胞与血管内皮间的黏附,诱发过量炎性递质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心血管内释放,引起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病情。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TNF-α、IL-6、sICAM-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提示联合给药能够缓解UAP患者的高炎症状态。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清指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