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斌 颜姝悦
【摘要】贝多芬作为维也纳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古典主义时期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音乐创作题材广泛,留下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例如《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悲怆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等。其中《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巅峰。他突破了传统的曲式布局,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具有革命性。本文以《悲怆奏鸣曲》作者的创作背景为起点去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以及演奏技巧等,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好音乐情绪来演奏这首作品。
【关键词】贝多芬;曲式结构;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悲怆奏鸣曲》创作背景
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从小就显现出出众的音乐才华。他的早期音乐创作具有海顿和莫扎特的宫廷音乐风格,注重形式美。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沉浸于海顿、莫扎特影响中的贝多芬开始做出一些改变,开始确立了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再加上1796年后,当时风华正茂的贝多芬听力开始逐渐下降,极度贫困的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加剧压抑了贝多芬的创作,但他还是与命运坚持抗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作品成熟的标志。虽然与贝多芬后半生失聪后凄凉的悲剧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但因生活的压力也使作品中的某些片段充满了悲剧色彩,全曲充满了斗争的力量和热烈的情绪,表达了贝多芬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和热烈斗争的激情。
二、风格与曲式
(一)創作风格
早期在创作《悲怆》奏鸣曲时,深受耳聋威胁的贝多芬对传统曲式进行大胆的革新,并对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进行大胆的研究和探索,作品中的“英雄性”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阅历的丰富,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时代变革的贝多芬,音乐作品从没有深刻内涵的音乐风格转变为思想深刻、具有情感表达的音乐作品。最明显的变化是音乐作品的织体越来越复杂,戏剧性增强,强弱对比更加明显,形成了贝多芬独特并富有感染力的风格。
(二)曲式分析
《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为C小调,使快板的回旋奏鸣曲式。分为呈示部(0-61)、展开部(61-120)、再现部(120-210)三部分。
(0-8)是整个乐章的主部主题,旋律优美。(18-61)为第一间插部,要严格按照谱面标记的强弱记号进行强弱处理。连线的部分要弹得均匀流畅,力度要把握好,音色才能一致。第33小节开始,突强音开始交替,这里表现出了作者不稳定的心态。因此,这里左右手的交替要连接好,使其具有乐句感。(37-61)对插部的音乐情绪起补充作用,最后结束在C小调的属七和弦上,是这个间插部的扩充。(62-87)是主部主题的完全再现,从第80小节力度开始变弱,转入幽静柔美的第二个间插部主题,与第一间插部形成对比。(106-117)左右手交替的节奏型一直持续。(121-170)是主部主题和第一间插部的变化再现。(129-132)右手的旋律变为伴奏型,旋律换到了左手的低音声部,展现了男性浑厚有力的特点。从第134小节开始转调,变成了C大调。(171-182)是主部主题的第三次再现,第183小节开始,音乐情绪开始变得激烈,表现出作者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个性。189小节开始,双手的重音出现交替,右手在一三拍,左手重音则在二四,要把握好强弱规律,使左右形成对比。(193-198)作品结束前从思考到肯定、再犹豫,最后肯定是作者惯用的写作手法,在第二拍和第三拍上标记的强弱记号sf要弹得果断、鲜明,表现出贝多芬面对社会和生活中种种苦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斗争到底的决心。乐曲的(203-206)转到降A大调上,给人的感觉仿佛在询问和思考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磨难与挫败。最后,乐曲又回到C小调上,用坚定有力的主和弦,在犹豫过后终于给了自己一个坚定的、充满信心的回答。
三、演奏技巧
(一)触键及音色
1.跳音
跳音的演奏在各种触键方法中最为轻巧、活泼,因此,手指和手臂必须完全处于放松状态,可以把手指当成一个弹簧,触键后利用反弹力立即离开键盘,弹奏出来的音才能短促、明亮。当乐句中连续几个跳音连在一起出现时,要做到音断而音乐情绪不断,把握好乐句的连贯性。作品里第一小节跳音中标记的力度几号P,在演奏跳音时也要表现出来。
2.装饰音
乐曲的呈示部主题出现两种装饰音记号,大量的倚音和少许的颤音。装饰音的加入,使音乐变得活泼、有灵性,要把握好装饰音的时值和力度,要弹得清晰均匀,切忌喧宾夺主。在演奏技术方面,手指的独立性很重要,手指触键动作要迅速敏捷,这样弹奏出来的音色才能准确、清晰。
(1)倚音:倚音分为两种:前倚音和后倚音,这一乐章主要为前倚音,在弹奏前倚音时,不能增加其主音拍子的时间,在弹奏时右手的手腕先用巧劲带起来,弹奏倚音的时候指尖碰到琴键的时间越短促越好,把强拍放在主音上,倚音弹奏时应一带而过,触键方式集中轻快,短促。
(2)颤音:tr是颤音常用的一个记号,标记在需要装饰的音的上方,它的演奏是将音符上与其二度快速交替弹奏。颤音的弹奏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放松,二是均匀。首先放松很重要,如果手腕和手臂紧张,弹颤音就很容易疲劳。同时力度要适中,速度要均匀,音色才能均匀、不突兀。颤音的弹奏要以手掌为支撑点,手指要放低,快速接触琴键。此外,颤音在快速弹奏的时候,手腕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手指要贴键弹,省距离,才能够很快地触键弹奏。
3.连奏
这首乐曲的连线大量出现,在弹奏这首乐曲时连奏很重要。作品的副部主题主要由八分音符组成,欢快又活泼,构成了快速流动的乐句形式。乐句上方都标有圆滑线,演奏时手指要落下,弹起要迅速,音与音之间不要发黏,弹奏时要准确、有颗粒性,弹奏要清晰。同时,注意连线与连线之间的“呼吸”,不要都连在一起。右手弹奏流动性音符时要注意发力点要小,如果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手腕,则会使小臂的压力过大。指尖弹下去之后,手不能再对琴键施加压力。弹奏时不能因为过于放松而表现为松散的演奏,在手指换指时保持支撑点不变,使音色和速度一致,这样弹出来的音色才能流畅、准确、有弹性。
(二)节奏与速度
《悲怆》第三乐章速度标记为“Allegro”,音乐情绪欢快活泼,表示演奏者要以愉悦的情绪去演奏。速度不论多快一开始都要慢速练,节奏准确无误后再加速。在这首乐曲中,三连音的演奏是这首乐曲的难点,弹奏每个音都要均匀,把握好对三连音的控制。这首乐曲的节奏型比较复杂,对演奏者弹奏这首乐曲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演奏要有效把握好每个节奏型的弹奏手法。
乐曲的篇幅较长,且为变化的再现的回旋曲式,为快-慢-快的古典音乐风格。在弹奏时速度还是要保持一致 。在54-61小节最后的下行音阶,要求准确并快速地弹奏出来,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必须爆发出愤怒的情绪。
五、情感把握与处理
在整个第三乐章中从头到尾都保持着郁闷、游移的情绪,虽然一开始音乐节奏使情绪欢快活泼,但快乐的情绪始终没有占据上风。它表现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坚定与执着和坚强乐观的情绪。贝多芬似乎在寻找能够摆脱生活中的种种磨难的避难所,最后出现的坚定的曲调,表现了作者不惧困难、勇于斗争的信念。全曲结束部分不断地徘徊,又不断地加强,最后用轰轰烈烈的结束手法,显示了贝多芬天才的构想、大胆的作风。
參考文献:
[1]卡尔·车尔尼.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正确演绎[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约瑟夫·班诺维茨.钢琴踏板法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1992.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2001.
[4]蔡良玉.外国音乐欣赏丛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5]贺锡德.365首外国古今中外名曲欣赏[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6]邵义强.古典乐派乐曲赏析[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7]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8]唯民.贝多芬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9]贝尔加米尼.贝多芬和古典时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0]郑兴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出版社,1994.
[11]汉密尔顿.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12]童道锦.钢琴艺术研究(上中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白斌,男,蒙族,硕士研究生导师,预科、研究生、博士就读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和南乌克兰国立师范大学;颜姝悦(1993-),女,汉族,齐齐哈尔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器乐演奏与教学研究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