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07-22 01:48叶有禄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菇农香菇生产

叶有禄,王 宏,李 涛

(1.陕西省商南县林业局;2.陕西省商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陕西 商南 726300)

陕西省商南县是食用菌种植优生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规模化种植食用菌,现已发展成全国有名的香菇生产大县。如何顺应经济社会新常态,用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及时破解当地香菇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尽快实现产业化开发、高端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商南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1.1 群众生产呈自发性增长

商南群众种植食用菌历史悠久,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便自发种植黑木耳、香菇、天麻等食(药)用菌,特别是2003年以后,种植袋料香菇普遍成为自觉行为和主要经济来源,菇农人数以每年近40%以上的速度增长。据调查,商南县2010年有菇农1.3万人,2017年达到7.2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65.7%,香菇产业已自发发展为当地群众普遍认可、风险最低、见效最快、收益最好的优势产业。

1.2 基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3年以来,商南县香菇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并呈几何式速度增长。据调查,商南县2003年种植香菇1 500万袋,2015年达到8 588万袋,特别是2014年以后,年均种植香菇达7 000万袋以上,并呈稳步增长的趋势,香菇种植覆盖了全县10个镇(办)70多个村(社区),年种植1 000万袋以上的香菇专业镇达5个,超过500万袋的专业村(社区)近20个,年种植1万袋以上的专业户近1万户,现已成为商洛市和陕西省香菇生产规模最大的县,由表1可以看出商南已经步入了全国年种植香菇近亿袋的香菇之乡的行列。

表1 中国香菇之乡年生产种植规模统计 万袋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中国食用菌网。

1.3 菇农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商南菇农生产技术比较全面,当地气候环境优良,香菇品质优良,加之市场对香菇的刚性需求,菇农经济效益好且稳定。据调查,以香菇市场价较低的2015年为例,菇农种植1袋香菇成本为2.8元左右,每袋平均产干菇0.13 kg,价格按50元·kg-1计算,可收入6.5元,净收入3.7元,投入产出比达1∶2.32,每户群众每年可种植管理1.5万袋,年收入达5.55万元。

1.4 产业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商南县香菇生产主要集中在种植环节,经过多年的自主发展和市场的拉动,围绕香菇种植,从事原辅材料购销、劳务输出、产品收购、餐饮服务、产品加工等一、二、三产业呈现同步跟进发展态势。据调查,商南县已建成年产值超千万元的香菇加工企业2家,从事香菇经销的人员近1 000人,2017年产业总产值达75 650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6.8%。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自发发展的香菇产业优势明显高于由政府支持发展的茶叶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表2 商南县香菇和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对照表

注:表中香菇产业数据来源于现场调查,其他数据来源于商南统计年报。

2 商南香菇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香菇种植以栎类等硬杂木木屑为主要原料,通常每生产1 t干香菇需木材40 m3[1]。据调查,随着商南菇农生产技术改进和节约资源措施的推广,每生产1 t干香菇需消耗木材22 m3左右,以年均种植8 000万袋生产干香菇8 000 t计算,每年需木材176.0×103m3。商南是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区和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菇农种植香菇木材需求难以保障。

2.2 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商南香菇生产主要集中在种植环节,与此相关的物资经营、设施设备制造、产品分选包装销售、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物流仓储服务、农业观光旅游等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据调查,香菇产业的综合带动效益是种植环节的5倍,按照商南2017年香菇种植环节7.6亿元产值计算,还蕴藏有30亿元的市场潜能有待开发。

2.3 科技含量和科技能力低

商南香菇产业由群众自发发展,缺乏有效的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科技支撑等综合保障,产业科技含量低,生产技术落后,单产低,高端产品比重少。据调查,商南香菇单袋平均产鲜香菇1.0 kg、干香菇0.13 kg,分别占全国平均产量1.5 kg的67%、0.2 kg的65%,优质高档花菇比例不足20%,干香菇平均销售价格在每千克50元左右,为市场平均销售价的45%。

2.4 生产管理方式粗放

商南香菇生产机械化程度低,菌筒接种、香菇采收、菇柄修剪、菌袋注水等环节全部是手工操作,生产装袋、菌筒灭菌、菌袋刺孔等环节也都是半人工半机械化。生产管理粗放,生产季节、原料配比、菇棚搭建、烘干方式、产品分级等无统一标准,缺乏市场竞争力。

3 加快商南香菇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引导扶持和宏观管理

3.1.1 加强宏观引导和服务 成立香菇产业发展行政管理机构,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宏观管理和全程服务。成立香菇行业协会,规范从业者生产经营行为,保障菇农合法权益,维持生产经营秩序。组建香菇生产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立香菇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香菇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加强香菇经营购销队伍及经纪人队伍建设,回避市场风险。

3.1.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出台扶持香菇产业发展的金融、保险、资源保障、技术研发、产品流通等配套政策,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设立香菇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高效节约木材资源、优良品种选育、高新技术试验示范、标准化生产经营等进行重点扶持。推广香菇种植环节金融保险政策,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等风险能力。实行香菇生产及产品流通税收减免政策,激发市场活力。开通香菇产品销售绿色通道,降低产品交易物流成本。

3.1.3 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香菇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和专业规划。根据当地资源状况及市场发展前景,对香菇产业的长远目标、年度计划、种植规模、区域布局、资源利用、环境保障等作出统一规划。根据香菇产业发展方向和消费趋势,对种植模式、品种选择、产品质量、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等作出专业规划,提高生产效率。

3.2 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方式

3.2.1 实行生产管理标准化 制定香菇生产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对原料质量、季节安排、配方比例、菌种类型、出菇期、采收期、烘干工艺、质量分级等作出具体标准,加快香菇标准化种植进程。推广标准化生产管理,对香菇生产的自然环境、水源水质、菇棚搭建、道路规划等配套设施作出统一要求,鼓励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开展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提高香菇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2.2 推广工厂化生产菌棒模式 鼓励和引导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建立菌棒工厂化生产线,推广“企业(合作社)+菇农(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实行合作社或企业统一生产菌棒、统一搭建菇棚、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按保护价回收产品、贫困户进行出菇分户管理的“四统一分”生产管理方式,解决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

3.2.3 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 加快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技术在香菇生产中的运用,加快推广普及机械化装袋、接种、菇柄修剪、菌袋补水、产品分选等机械化生产技术。鼓励菇农和企业,率先使用大型机械化香菇生产加工设备,对大型设备列入农机具补贴范围,对先进的生产线进行适当补助,加快香菇生产经营的机械化进程。

3.3 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技含量

3.3.1 加强科研能力建设 成立县级香菇生产技术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成立香菇生产试验站,建立标准化的香菇实验室,开展科技研发。开通生产技术网上服务平台,提供高效、便捷的在线服务。设立香菇生产专题科研项目及专项经费,增强科研能力。

3.3.2 加大先进技术研发 开展香菇标准化生产、绿色及有机产品生产等先进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开展菌糠、作物秸秆、象草等替代原料种植香菇技术试验示范。开展优良品种引进选育、液体菌种生产试验示范。开展机械化生产、加工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研发,提升生产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3.3.3 加快科学技术转化 鼓励企业、合作社开展香菇生产先进技术、先进工艺的试验示范和普及推广工作。定期举办香菇生产经营技术培训班,实行菇农生产技能资格证制度,提升菇农科技素质。建立县、镇、村三级香菇生产技术推广队伍和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开展经常性的技术指导服务和专业化服务,及时将最新生产技术、工艺、科研成果、优良品种推广到生产一线,提高科技转化率。

3.4 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3.4.1 提升产品质量和知名度 通过电视、网络、展会等媒体和开通商南香菇网、举办商南香菇节等方式,提升商南香菇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申报注册香菇产品商标,创建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并进行奖励,申报“商南香菇”原产地地理标志并加大保护。推广香菇生产标准化,鼓励无公害、绿色、有机香菇生产,培育高端产品。

3.4.2 建立网络化销售渠道 依托集镇及移民小区建设,建立鲜香菇及干香菇产品初级交易市场,方便菇农就近交易。依托园区建设,建立集鲜香菇收购储藏、干香菇收购分选及包装、产品交易、仓储货运、信息服务、物资供应等为一体的香菇专业市场。抓住“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开辟西安、兰州、北京等国内市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外市场。推广“互联网+”经营模式,建立电子商务香菇供应街和镇、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点,开通香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3.4.3 开展系列产品加工 通过资源重组、资金重组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建立香菇产业园,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鼓励企业开展香菇筒袋、消毒药品等生产资料的研发和生产,降低生产原料的物流成本。建立鲜香菇机械化烘干生产线和干香菇自动分选包装线,进行香菇初产品加工,提高香菇销售价格。加大香菇片、香菇条、香菇脆、香菇罐头等小食品,香菇酱、香菇饮料、香菇方便面等方便食品,香菇多糖等保健品和系列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3.4.4 走多元化融合发展之路 引导菇农适度发展天麻、猪苓、茯苓等药用菌生产和金针菇、平菇、白灵菇等草腐菌生产,增强产品互补性。将香菇生产与经济林种植融合,发展立体高效农业,与餐饮、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融合,建立香菇旅游观光采摘园、香菇博览馆、香菇科普园、香菇旅游购物一条街和“香菇小镇”,开展“菇乡一日游”,开发“香菇宴”,繁荣香菇经济。

3.5 科学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5.1 适度利用现有资源 根据当地森林消长和活力木蓄积情况,适度控制香菇种植规模,防止过度超前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利用国家木材限额采伐政策,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木材采伐政策和管理办法,解决菇农有资源无采伐指标的问题,提高保护资源的积极性,此办法每年可解决约30.0×103m3木材需求。利用国家森林抚育政策,对抚育采伐的病虫木、枯死木、枝丫材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此办法每年可解决约15.0×103m3木材需求。

3.5.2 提高资源利用转化率 引导群众将生活烧柴先种植香菇,废旧菌棒再作为生活燃料,实现木材循环利用,此办法每年可增加约58×103m3木材。推广废旧菌棒菌糠(添加15%左右)进行香菇反季节(夏季出菇)栽培[2],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此办法每年可节约木材约24.0×103m3。引导菇农用菌糠发展平菇、蘑菇等草腐菌生产[3],实现多菌类发展。鼓励群众使用沼气、电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木材消耗。引导菇农以煤代柴进行生产灭菌和产品烘干,以水泥杆代替木杆搭建菇棚,此办法每年可节约木材20.0×103m3。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菌袋成活率,降低5%的杂菌污染率每年可减少8.0×103m3的木材浪费。

3.5.3 发展新型替代资源 鼓励菇农营建以杨树、柳树等树种为主的速生用材林,以刺槐、栎类等树种为主的薪炭林,营造菇木专用林,加快后备资源培育。支持菇农以棉籽壳、玉米芯[4]和作物秸秆等为补充原料,以菌草和象草等为新型替代原料种植香菇,解决香菇生产资源不足问题。

3.5.4 广泛利用外地资源 引导菇农从苹果主产区或外省外县有木材资源的地方调购苹果枝条等各类硬杂木木屑种植香菇[5],缓解当地资源压力。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建立香菇物资储运供应市场,多渠道保障资源供应。

4 结论

(1)商南食用菌发展历史悠久,香菇产业发展基础良好。通过对其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与茶叶产业对比分析,认为香菇产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显著带动效应,确定了商南县步入全国香菇之乡行列的优势地位。

(2)虽然商南香菇产业目前发展效益较好,但产业的发展受到资源限度、科技投入、产业融合以及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 商南香菇产业发展须把政策扶持、科技研发、精细管理与现代互联网营销紧密结合,确保资源的替代和产品多元化,实现产业的持续健康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菇农香菇生产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香菇接种三招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