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過去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集中在中上层政府中央、省级、地市级政府,到县、乡镇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就相对较弱。本文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式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后发现,农村地区居民对电子政务的知晓率、使用率、满意度普遍偏低。最后,针对一系列当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四川省;农村地区;电子政务;三维指标
一、引言
探索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治理模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整合农村地区公共财政资源、实现乡村经济协调发展,使新农村建设尽快驶上“信息化高速公路”、建设“智慧农村”,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至关重要。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在城市发展相对完善,农村相对薄弱。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农村电子政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地方甚至优于城市水平。但在中西部的大部分农村地区,电子政务的硬件设施建设落后,民众信息素养、接受能力普遍较低,整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这些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我国东西部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差距。
三、调研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通过对“知晓率”、“使用率”、“满意度”三维指标进行实证探究与分析,走访调研绵阳市、成都市、遂宁市、宜宾市部分农村地区,得到356份有效调研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农村居民对电子政务的“知晓率”、“使用率”、“满意度”普遍较低,电子政务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建设进程缓慢且推广困难。
图1 电子政务知晓率
(1)农村地区居民对电子政务的知晓率较低
一是四川地区的乡、村两级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正处于规划中,服务体系还未大面积普及,多数群众仍然只知线下服务大厅,对电子政务服务知之甚少。二是大多数基层政府人员对电子政务的宣传推广工作有所忽视,未能及时向群众宣传推广,两端存在信息传递受阻、沟通不畅等问题。三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电子政务的建设进程不一致。对于资金匮乏的地区,有限的资金用于更加基础、更加重要的民生项目中,而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投入的成本就非常少,致使电子政务得不到高度重视而被忽略。
(2)农村地区居民对电子政务的使用率较低
一是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乡村结构的分散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信息接入点建设的难度,增加了农村居民获取公共信息的难度与费用。二是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的农村居民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能力普遍较低,信息化意识相对薄弱。三是受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尽管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融合人们的生活,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其对网络安全问题愈发重视,危机意识增强,而这在农村居民中表现得相对明显。
(3)农村地区居民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较低
一是在建设农村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基层政府部门未能深入了解民生需求,从“需求导向”出发,而需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又给电子政务的建设增设了一定的难度。二是在实际运用电子政务服务办理政务事务的过程中,农村地区居民普遍认为操作比较困难,流程过于复杂,细节过于繁琐。三是政务建设内容单一化、形式化,更新较慢,公开的信息数量较少,质量也不高,没有真正发挥电子政务的实际作用。
四、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有关建议及对策
(1)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居民对电子政务的知晓率
加快我省五级服务体系的构建,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的覆盖率;积极建设地区发展的高校合作关系网络,引导高校大学生走进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农村,为大学生提供基层实习岗位,不断加强政府和高校的联系;结合当地特色积极发展地区经济,当群众资金充足、物资丰富时,对电子政务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间接促进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加快“智慧乡村”的建设步伐。
(2)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居民对电子政务的使用率
加强政府与企业的高效合作,企业为政府解决资金与技术难题,政府协调企业关系,让更多的地方资源流入企业,从而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与共赢;各基层政府应积极争做“示范标兵”,不断加强各基层政府的学习交流,提升信息化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带动群众学习,共同发展与进步;依托线下服务开展线上服务,充分实现线下与线上平台的高效融合,积极构建安全稳定的网络体系,营造更加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
(3)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居民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
力争因需制宜,在充分了解民生需求的前提下建设服务内容,提供有效服务;全力发挥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桥梁作用,让群众与政府有渠道、有机会进行沟通交流,让群众充分实现话语权与监督权,以此建设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民政府,提高其公信力;全面加强地方规范化管理和技术流程优化,对当地电子政务服务的建设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电子政务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对服务系统不断进行升级,对操作流程不断进行优化。
五、结语
加快建设农村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将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但这一过程是必须要经得住考验与实践的,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会看到突破性的进展。但更重要的是,基层政府应主动加强与社会、企业、高校的密切合作,在共同努力之下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王益民.2018年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行政管理改革,2018(08):51-55.
[2]陈建刚.“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精准扶贫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7(04):31-34.
[3]王雅泰.我国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4]陈立松.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1(03):90-93.
[5]杨兵.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6]孔晓娟,邹静琴.中国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综述[J].电子政务,2015(01):90-96.
作者简介:许佳(1997—),女,汉族,四川省遂宁市人,本科生,单位:西南科技大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农村留守儿童与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