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杰 鲁娜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我国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互联网+”创新创业成为国家一项重点发展战略。鼓励和培养大学进行创业活动是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点。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意愿并不高,创业能力不足,对“互联网+”也了解不深。对此,文章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优势作了适当介绍,并结合“互联网+”下大学生的创业现状,提出了几点措施来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明确提出了“互联网 +”这一概念,该说法一经提出,各个行业积极响应,立刻激起千层浪。“互联网 +”理论对我国传统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阔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带来了新的创业方式,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为积极响应号召,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高等院校和政府采取了各種有效的措施,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依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创业的优势
(一)提供了更大的创业平台
根据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为59.6%。同时,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0亿,较2017年底增长14.4%,占网民整体比例达73.6%。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在经济发展中,“互联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网络消费扩大了消费范围,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各种心仪的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关注。“互联网+”下,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大的创业平台。
(二)提供了更平等的创业环境
和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具有轻资产特征,大大减少了创业初期资金的投入,有效的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创业成本。创业者只要有创新性项目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寻找合作伙伴、天使投资资金。同时,“互联网+”下消除了空间、时间的差距,能提供更公开的市场信息,面对的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消费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避免传统行业形成的市场垄断。“互联网+”背景下,创业更关注的是创新能力和创业项目,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更加的平等些。
(三)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业项目
“互联网+”是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完美结合下的产物,将使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得以广泛的渗透和应用。对于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新技术的推广和经济方式的转变,都会伴随各种新经济、新形态、新模式的大量涌现,产生各种各样新的消费需求。“互联网+”下创业产业链长、衍生性强,与传统产业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创业者只要能够在这个产业链上找到可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点,就可以产生好的创业项目。
二、“互联网+”下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创业意愿不强烈
首先,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发展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在校学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专业课程,等着顺序毕业。至于毕业之后,是找份工作还是自己创业并没有深入的考虑和分析。其次,我国许多家庭父母都抱着让孩子找一份相对稳定体面的工作的想法,比如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进入大型的央企、国企等。家庭教育在对孩子的培养意识方面都比较保守,不希望孩子去冒风险创业,大部分父母对创业并不看好,甚至有些家庭对孩子创业持反对或者抵触的心理。最后,大学生所具备的知识体系中,创业知识是相对比较缺乏的。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种种困难,对自己持怀疑态度,对创业项目没有信心,特别是在资金不足,经验不够的情况下,不认为自己可以走创业这条道路。种种原因,大部分学生不会选择创业,创业意愿不强烈。
(二)创业能力和经验不足
能力与经验是创业项目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创业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如不断创新的能力,识别人才的能力,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与他人洽谈的沟通能力,遇事的应变能力,企业的管理能力等。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只关专业知识,虽专业能力尚可,但综合素质不高,给其进行创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我国的大学生普遍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对公司的运营缺乏必要的了解,对项目的市场前景,发展路线,人员的配备,资金的投入,项目的收益等缺乏考虑,最终创业项目会因管理不善,导致经营失败。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对社会的环境还不能马上适应,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创业的前景感到十分的迷茫。市场竞争是非常残酷的,一旦有获利空间就会产生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进入也会导致大学生不知所措。
(三)没有充分认识和利用“互联网+”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生涯都是学习专业知识,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活动。虽然各大院校对“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模式作了大量宣传,但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理念只停留在表面,对互联网下的创业模式并不了解,导致他们在进行创业的过程当中没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在社会经济运转的过程中,每个企业既是服务者也是被服务者,只有与各企业保持良好关系才能达到共赢。在“互联网+”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所有参考者都在同一个平台,互联网消除了空间距离,每个参考者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寻求合作伙伴,从而使自己的项目得以更好的发展。但大学生在实施创业项目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来推广自己产品和服务,很少与其他企业合作,偶尔在一起合作,也是各怀心思,难以统一行动,没有在互联网下寻求更有利的合作伙伴形成战略联盟。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互联网+”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激发的。首先,学校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革新,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模块。高校可通过设立创新创业课程,加大对互联网、物联网、云数据的宣传和介绍,拓展学生思维模式。其次,要增加实践训练课程,提高创新创业实践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观念。最后,开展与“互联网+”内容相关的创新创业讲座,以真实的案例和研讨的方式来培养大学生的“互联网+”创业意识。
(二)深入企业,增加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社会经验
学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办学,建立实训基地,在企业员工与在校老师共同指导下,由学生进行实际项目的操作。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让其参与到企业的项目研发中,学生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更直观、更深入的学习,走进企业学习真正的本領,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创业的热情。同时,校方可以邀请企业员工到学校或实训基地讲述职场工作内容与工作技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工作中的新想法、新技术,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于创业意愿比较强的学生,校方还可以安排他们去企业实习,培养其学习、沟通、应变、管理等创业能力,增加其对公司运营的了解和社会经验。
(三)构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实践平台
要有效的促进大学生“互联网+”下创业能力,高校还应构建一个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实践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政府、企业、消费者和高校联系在一起,实现数据共通,打造一个政校企合作的创业孵化平台。在此基础上,由高校大学生提出创业项目,高校与企业进行初步评估与筛选,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项目上报给政府单位,再由政府审核,对符合要求的项目,根据相关文件的要求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或其他帮助。项目启动后,大学生团队还可以根据需要,寻找创业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开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求合适的供应商与经销商,实现共赢。同时,要积极对消费者进行调研,根据反馈的结果,对产品或服务加以改进,使之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互联网+”创业实践平台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实践,帮助大学生走向创业的道路,更好的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创造了更大的创业空间、更公平的创业环境和更多的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大学生应牢牢抓住这次机会,积极的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互联网+”创业意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剑英,胡译方.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高教学刊,2018(22).
[2] 王玉莹,刘强.分析影响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意愿的因素[J].中国商论,2019(06).
[3] 李辉.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几点思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