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制度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2019-07-19 05:47秦珊珊张美琴
活力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创新创业教育影响

秦珊珊 张美琴

【摘要】“学分银行”制度是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核算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已经成为世界众多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范式与学分银行体系的价值理念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是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建设的基础。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访谈等方法,在提出“学分银行”定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出学分银行制度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学分银行;创新创业教育;影响

一、研究综述

在创新创业课程方面,Kourilsky(库里斯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包括创业机会识别、整合资源和建立运营组织这三个方面。在教学方法方面,Mc Mullan & Long提出了评价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国内部分学者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方法展开了研究。卢宝臣以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学为中心,以拓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为依托,破除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性障碍、资源型障碍及制度性障碍。顾名思义,学分银行“经营”的不是货币,而是学分,主要开展基于学分的存、贷、结算等基本业务,并沿着学分获取一学分存储—,学分借贷一学分认定一学分结算等轨迹运行。

综上所述,以前的研究未有从终身教育的视角研究高校创新创业与大学生终身发展的关系,较少研究涉及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关系,“学分银行”诞生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已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学分银行”制度作为桥梁,链接学校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人大学生的终身教育之中,如何从“学分银行”的视角,梳理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也就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现状

2016年底,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用大数据分析了当时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情况。报告基于两部分研究对象:25万2015届大学毕业生和4.1万毕业3年后的2012届大学毕业生。报告首先指出在国家“双创政策”的引导和政府的领导下,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新实践的支持不断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高涨,高达89.8%的在校大学生曾考虑过创业。报告称,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逐年提升,2015届的自主创业比例是3.0%,比2014届高出0.1个百分点,相比于2009年更是有0.9%的增长,而且不仅创业比例连年提升,创业存活率也有相当大的提升,2012届的毕业生创业三年后仍在创业的比例为47.8%,比2010届的毕业生提高了近5.6个百分点。按照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680.9万来估算,2015届高校毕业生中约有20.4万人选择了创业,相对于前几年也是有巨大的提升。2017年2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高校学生管理规定12年来首次修订。新《规定》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学生不仅能够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还可以申请休学开展创新创业等活动,而且在其创业期间的经历和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这些都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其学业成绩。并且《规定》鼓励学校为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对于那些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单独划定最长学习年限,并且要简化休学批准程序。此次以教育部高校管理规定的方式对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制度上的落实还是头一次,可见国家和各高校越来越注重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制度上不断加大力度来支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进行创业,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一方面,从高校的角度来讲,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认识不清,不能真正领会其价值和意义,直接导致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大胆前行。高校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其最重要的理念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仍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为了“创业”而进行的教育,认为这与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不相符合,只是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当作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导致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重视,对于国家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存在认知偏差,因而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认知不到位。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总体持一种观望和保守态度,自己并不会去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因而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开展的活动和课程抱有一种“旁观者”的态度,对于学校教育开展的程度也不關心,导致高校在推进教育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把握教育客体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因而工作开展进程缓慢,基本停留在实物层面,成效不显著。

(二)缺乏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和适用的教材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高校的大部分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缺乏创业实践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他们不熟悉企业的运营过程。一些高校聘请了一批企业家为客座教师,但这些客座教师只是不定期地到校开几场讲座。另外,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适用的创新创业类教材,课程教学中所用的主要是教师的自编讲义。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评价较低。

(三)缺乏个性

高校“一刀切”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体现学生的个体特殊性。影响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如个体特征、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每个学生的影响因素也都不尽相同。越是能体现出受教育者特点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效果就会越好。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主要采取全校或全院统一的创业培训、创业实训等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个人特质、学科间创业生长点的差异、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的区别。然而对所有学生进行同样的创业教育,容易导致创业教育虚化,学生难以理解实质的创业教育,不仅会影响创业教育质量,还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创业兴趣。

(四)实践环节薄弱

长期以来,各大高校对于就业教育仅仅是在传统学术型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就业政策法规的解释、信息的提供、开办招聘会和传授一些应聘技巧,再者就是在课程设置上加上一些管理学知识,没有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更没有相关的专业教材和实践教学环节。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上的研究缺乏专业广度和深度,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体系、教学方法、质量管控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等。

三、学分银行制度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一)学分银行制度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样化

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知识、思维、能力和素质等的培养,也就要求学校构建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载体、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建设侧重创新创业理论和知识教育的学科课程,侧重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培育的活动课程,侧重创新创业思维、能力提升的实践课程,以及侧重创新创业意识、文化养成的环境课程等。学校应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特点和功能,构建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不断提升学科课程的理论适用性、活动课程的项目适用性、实践课程的市场适应性和环境课程的感召影响力。在当前主要关注学科课堂教学学分的学业管理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受到制约,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难以得到有力支持,而反映多元智能价值理念的学分银行体系的引入,能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接纳和包容各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形态的多样化。

(二)学分银行制度有利于建设优质教育资源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培养其能力的综合性和创新性以及思维的多维性和灵活性,必须要有大批的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基础。学分银行恰好可以发挥其优势,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在学分银行制度的作用下,学校和教师根本上而言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对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专业的设置、教师的水平与人格魅力等,都享有监督权、评判权与否决权,学生的“客户”身份明显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这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

(三)学分银行制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创新型人才的特征之一是知識构成的立体化和开放性。学分银行制度改变了以往“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状况,学校变成“超市”,向学生提供琳琅满目的“商品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以及时间安排、人生规划等,在“课程超市”里自由选择专业、课程、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方式等。个性化发展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学分银行制度以生为本,使学生自由选课、自由学习成为可能,利于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创新型人才对知识构成立体化和开放性的需求。

(四)学分银行制度支持了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的实践性

学分银行制度人本主义的价值理念,可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提供便利,支持进行多种形式的学分认定和累积;而描述并赋予有关创业思维和方法的实践,支持学习者在实践与社会交互中形成创业思维,并展开行动,更是体现了学分银行制度的价值理念。

结语

“学分银行”制度产生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选择提供了可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促进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之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人终身教育之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认可、积累和转换非常必要。但是学分银行和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在我国都处在起步阶段,它们的运行模式、管理系统和功能价值等都有待进一步挖掘、完善。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创新创业教育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