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日东
【摘要】越南阮屿作品《传奇漫录》受到中国明代小说《剪灯新话》的影响,同时由于越南本土具有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局面,《传奇漫录》中的人物形象颇具儒家经典的思想特色,如仁政、德义等,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起到了榜样、警示的作用。本文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儒家义士形象进行整合化的研究,分析作者的用意,品喇乍者本土化的融合与创新。
【关键词】传奇漫录;阮屿;儒家义士;人物形象
越南在古代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并且其还使用汉字书写、著作,所以可以说,越南古代传奇小说的开创与发展受中国汉字以及中国传奇小说题材与类型的影响很大。越南作家阮屿的作品《传奇漫录》被誉为16世纪越南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后世传奇类型题材的小说奠定了基础,仿作颇多。国内外的学者都在研究《传奇漫录》与中国明代小说作家瞿佑所撰《剪灯新话》之间的联系,认为《传奇漫录》模仿《剪灯新话》里故事的人物、情节和类型,但学者们仍然能感受到阮屿的文笔造诣、极高的模仿创新的能力,所以《传奇漫录》在越南本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传奇漫录》中儒家义士的形象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儒家义士的个性特点,有助于了解阮屿所寄托于作品形象的精神品质,侧面反映出人民对于社会的理想需求,以及对《剪灯新话》等中国传奇小说中此类形象的借鉴与创新。
一、《传奇漫录》简介
《传奇漫录》全书分为四卷,五篇一卷,共二十篇,其较之《剪灯新话》,内容上加长了不少,地名与人物也具有浓厚的越南本土风情,几乎所有的卷尾都附带有作者阮屿对故事情节、人物的看法和总结,这表明作者不仅在内容上有所修改,而且还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寄托作者的真实感受。《传奇漫录》一书出现后,越南本地的仿作颇多,如段氏点的《传奇新谱》、阮演齐的《传闻新录》、范贵适的《新传奇录》等。由此可见,《传奇漫录》占据了越南汉文小说中传奇小说类的重要地位。
二、《传奇漫录》中的儒家义士
(一)儒家义士的概念
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周边的国家,如日本、泰国、越南,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和周边国在古时频繁的经济贸易及文化输出,儒家思想逐渐成了周边国家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组成了“儒家文化圈”。而越南本国的儒家思想,由中国传人,加之越南已有另外两种文化宗教——佛教和道教,所以越南儒、释、道三教融合,文化色彩浓重。
在《传奇漫录》作品中,也刻画了众多的儒家形象。所谓儒家义士,往往是指具有行侠仗义、正义凛然、刚正不阿等品格的儒士,阮屿则为作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的人物形象。仁义道德,是儒学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指标之一。阮屿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根据儒道的标准,集众多优秀品质于一身,为当时社会树立起儒学道德的标杆。
(二)小说中的儒家义士
1.《茶童将诞录》——正义
《茶童将诞录》为读者塑造了杨德公、杨天赐这两个行善积德的儒士人物,他們在篇章中的表现乃是忠诚为国,正义为民,不偏袒任意一方,没有利用私职贪赃枉法,勾结恶人。两人的做法,便是国家所需,民心所向。作者阮屿也在篇章的末尾点评道:“为善在人,福善在天”,借德公、天赐两人的善行,为世间所有的善意和恶行显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招福或报应虽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同时,《茶童将诞录》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需要像德公、天赐一样的清正廉明、公平正义的官臣,明理百姓,辅佐君主。
2.《徐氏仙婚录》——侠义
《徐氏仙婚录》讲述了徐氏的所见所闻,见女子无意折花被软禁,又无人认领,便行大义之道,救人于苦难之中,积善成德,既成贤宰,又入仙境得以婚配。且徐氏不求功名,与“不为五斗米折腰”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徐氏游侠之意,断不是久居之心,终要回归隐居的生活。作者点评道:“后之君子倘目焉,笔之削之,舍其怪而存其常”,君子追求的亦是日常的尘世爱情,而不是仙婚许配,由此批判当时社会奢侈非凡、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
3.《夜叉部帅录》——情义
《夜叉部帅录》主要是塑造了文以诚刚正不阿、匡扶正义、为人可信的精神品质,后文通过给予友人黎遇的救命之策,侧面烘托了文以诚是一个重感情、重情义的人。正如作者阮屿的点评:“朋友,五伦之一,其可轻乎哉”,朋友当以“情义”为重,同甘共苦,出生入死,危难时刻更应该挺身而出,拔刀相助。从整个篇章来说,阮屿希望当时妖魔鬼怪、权利纵横、恃强凌弱的社会,能脱颖而出一位实施“仁政”、以人为本的思想家,以“诚信”和“仁义”去唤醒众人,包括掌权君主。同时,还要树立“情义”的价值观,切勿为了蝇头小利,舍人为己,愿善恶终有报。
三、《传奇漫录》儒家义士形象对中国传奇小说的借鉴及创新
《传奇漫录》受到了中国传奇小说的影响,尤其是瞿佑的《剪灯新话》,但本人通过对《传奇漫录》进行详细的解读和研究,发现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作品寓意等虽有很大程度的借鉴,却不乏阮屿本土化的融合和创新。
(一)以理服人到以德服人的本质改变
《何思明游酆都录》出自明代李昌祺所作《剪灯余话》卷一,通过细读《茶童将诞录》与《何思明游酆都录》,杨德公与何思明都有死而复生的经历。但除了上述部分情节相似以外,故事中的人物塑造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
《何思明游酆都录》中的何思明是一个以儒学理论为知识储备的六品知县,但何思明自以为精通五经,却常常运用错误的儒学知识去批判佛、道两教的人。即使他死而复生,改过自新,仅仅只是因为他害怕再次受到惩罚。所以,《何思明游酆都录》中的何思明是一个思想闭塞、才学浅陋、迂腐荒谬的封建官员,算不上正经儒士。
对比《茶童将诞录》,两部作品的主要人物何思明与杨德公、杨天赐都是担任知县、县宰的官职,往往需要处理百姓的日常琐事,且具有明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秩序等能力。但不同的是,《何思明游酆都录》中的何思明在任期间倡导的是错误的思想理念,推衍天理,愚弄百姓,只为了批判佛、道两教。而阮屿在借鉴的同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杨德公一生廉洁,替民伸冤,积善积德,杨天赐虽不及杨德公,但也忠于国君,严于律己。通过阮屿的借鉴与创新,避免了人物形象使用枯燥的理学知识,减少读者趣味的流失,又除去人物的思想偏见,避免越南本土三教融合的宗教特色产生不必要的冲突,进而提倡以杨家二人的儒士形象为榜样,引导世人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观。
(二)从隐士到侠士的世俗化
《鉴湖夜泛记》出自明代瞿佑《剪灯新话》卷四,文章中的成令言的个性形象与《徐氏仙婚录》中的徐氏如出一辙,并且通过两篇文章的通篇比对,误入仙境的故事情节极其类似。
《鉴湖夜泛记》的成令言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隐士,寄情山水,与万物相融,与他有关的描述,几乎看不到半点世间的人情味,处于脱离世俗,但又达不到仙境的状态。直至文章的结尾,成令言依旧是一副隐士的形象,不谈烟火,不谈仙境,随风飘荡。
可以看到,《鉴湖夜泛记》的成令言人物形象几乎塑造成一个半仙的状态,文中也写出他能讨路人的欢心,但他的生活方式卻脱离了世俗。而《徐氏仙婚录》中的徐氏虽借鉴了成令言隐士的性格,喜爱山水、游玩、诵诗,但阮屿为徐氏增添了许多人情味—一怜香惜玉,不慕功名,乐观大方,使徐氏更接近拥有“七情六欲”的世俗形象。首先,阮屿深知读者们喜欢“英雄救美”类型的故事,这种类型的题材不仅满足了读者们的幻象,而且也提升了读者们行侠仗义的勇气,所以他给徐氏添了一笔侠义;其次,阮屿也曾隐居于乡,他想通过徐氏的形象塑造来寄托他的生活理想;最后,阮屿细致地描述了徐氏在面对众仙的冷嘲热讽时,依然能够乐观开导别人,表达阮屿自己辞官隐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求功名的乐观心态,同时也希望世人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
(三)从刚毅到情义的升华
《太虚司法传》出自《剪灯新话》卷四,文章中的主人公名日冯大异,为人刚正不阿,不惧鬼怪,胆量过人,凭着一身正气,获得上天赐予的太虚殿司法一职。
冯大异不相信世间存在鬼魂,一身正气和胆气,路上凡是见到妖魔鬼怪,面无惧色,勇气过人。但他被称为狂士,是因为他遇到妖怪时,必将实施侮辱品格、火烧祠像等残忍的行为。冯大异在逃出佛像的诡计后,不但不惧怕,还猖狂地训斥鬼怪,与他作对就是自作自受。即使冯大异被变成妖怪一般的模样,他也要坚持自己的刚毅。可以看出,冯大异是一个性情狂放,不信邪魅,顽强不屈的人。
与《夜叉部帅录》相比较,冯大异与文以诚同样都是降鬼能手,但是瞿佑与阮屿在塑造两位人物形象上,却有着细微的不同。冯大异对于鬼怪的态度,是打击、消灭的态度,甚至愤懑而死,也要执着于消灭鬼怪。而文以诚对于鬼怪的态度则是寻根摸底,了解百鬼横行的缘由,实行正确的管理政策,进而成为众鬼的首领。阮屿不仅塑造了文以诚不惧鬼神的刚正形象,并上升为具有领导能力,甚至还具有救苦救难的精神品质。此外,阮屿再添加文以诚救助朋友的事件,文以诚的人物形象瞬间升华至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为世人树立了榜样。
结语
综上所述,越南文人阮屿所著《传奇漫录》受到我国中国传奇小说作品的影响,加之阮屿自身对于汉文字的掌握,使他的创作在越南本土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且中国儒家思想也影响着越南的宗教思想,形成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场面。《传奇漫录》中塑造的形象既使得内容情节更加生动、有代入感,还具有教化、激励、鞭策的作用。通过对作品中儒家义士的形象研究,不仅对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了解作者阮屿的人生理想和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更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