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9-07-19 02:09:12王海燕李淑梅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课程

王海燕,赵 瑞,李淑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获得学生学习行为的表现信息,能够方便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教学效果,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方式的普及,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基于虚拟环境的网络教学逐渐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成为传统学习方式的有力补充.[1-2]众所周知,虚拟环境的教育价值是对教学内容的快速广泛地传播,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参与,它既可以通过实时的视频会议或其他替代系统实现,也可以通过论坛、聊天工具或其他形式向包含非即时通讯的参与者进行开放.相对于传统教学,网络教学方式具有独特的特征和优势.不同的网络教学方式在信息传输和交互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有不同的原理,所使用的虚拟工具也比较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符合校本要求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为研究的热点.

1 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差异的情况,可以实现学生从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的过渡,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和内化.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学资源的管理具有系统化、模块化等特征,网络教学平台把教学资源系统地、分门别类地集成到各个模块之中,在系统内部相互调用,利用平台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用,极大地弥补了以往其他教学手段的不足.[3]

在众多的开源平台中,Moodle平台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首选.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而开发的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平台是一个开源的、集课程管理和学习管理为一体的软件,它允许教师创建在线的环境来支持教学活动,包括作业提交、讨论组、文件上传、日历、成绩评定等功能模块,现已成为大多数课程研究的首选平台.[4-5]它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具有初步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师生即可使用,并且它的源代码对外开放,方便使用者依据实际需求二次开发.对于某些特定课程来说,Moodle还用于鼓励学生进行大学课程外的讨论,从而进行等同于实习过程的教学实践活动.

2 基于Moodle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在使用Moodle平台进行网络课程的研发时,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多样化、个性化、自主化的教学活动形式,形成基于网络的建构-合作的学习方式.另外,网络教学平台的研发团队必须要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参与,这样在平台研发时才能更贴近教学实际,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从功能的角度来看,Moodle平台具有易配置的特点,可以方便地实现学生的评估过程(测验、在线测试和调查),此外,平台还提供了各种辅助工具来支撑教学过程.

2.1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1)登录、注册功能模块的实现.登录页是系统的入口界面,通过验证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获得相应的用户权限.平台管理员身份登录后就可对该平台的整体框架进行设计.

利用平台授课的教师账户一般由学院给定,学生的用户账户可以由两种方式进行注册获得.第一种是通过个人自行注册,注册时应遵守学院对注册账户的规范,如:用户名必须是学号,最终由系统管理员进行审核通过.第二种是由系统管理员批量添加或系统管理员赋予授课班级教师权限,由授课教师批量添加.因为学生人数较多,系统管理员可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信息用Excel办公软件另存为.csv格式的文件,并使用系统平台中上传用户的功能进行批量添加用户,最好是按开课的课程名称进行导入,省掉学生再去选课的麻烦,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录到Moodle平台.

(2)添加课程和资源功能模块的实现.①课程设定.本平台建设初期已经创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果进行其他的课程添加或修改已有课程设置,以授课教师的身份登录Moodle系统平台,点击网站管理按钮添加/修改课程链接即可对课程进行添加和修改,其中课程的格式分三种:

星期格式:根据教师设定的学习时间进行学习,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限制.

主题格式:没有时间限制,随时可学.

社区格式:学生们以社区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具有自由、开放的特点.

②添加课程资源功能.此模块具有上传和显示的功能.以授课教师身份登录到Moodle平台中,教师可以添加和修改课程资源.

2.2 功能子模块的实现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的实际需要,选用了Moodle平台的标准模块和拓展模块,主要包括传送、聊天室、讨论组、新闻、Wiki和测验等,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功能子模块

3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提供了更多元的授课形式.任课教师通过平台上传系列课程资源,可以方便地开展如翻转课堂、探究性学习、OTO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1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1)能够兼顾学生知识结构差异.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在初高中阶段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同,致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然而短暂的课堂教学很难让教师兼顾所有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更难达到这个目标.在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之后,教师可以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并利用平台的分组模块,布置不同标准的导学内容;课中通过讨论法、学生授课等形式进行知识的验收;课后根据知识内容完成情况,又可以布置不同水平的迁移性作业.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随时调整分组,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2)能够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或Office高级应用课程一般是开设于新生入学的第一、二学期,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时一样多,分别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课教学,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理论课和实验课之间相隔小则一天多则三天,间隔时间过久,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并且学生的疑难问题可能相同,导致同一个教学班针对同一个问题要重复讲好几次,教学效率低下;通常一个教学班少则几十人,多则百余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全部解决所有学生的疑问,甚至部分学生对于重讲了几次的实验内容也未必能够及时消化理解,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理论课之后马上通过作业、问卷调查或者小测验等形式反馈疑难问题,有目的地在实验课上解决共性问题,并通过讨论组、聊天室等模块针对个别同学的特殊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3)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专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门共同课,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讲授,并且一位教师可能要教多个专业的课程.在传统教学中,任课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只能围绕课程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所举案例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联系不紧密,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知道如何运用,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课堂纪律不好,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根据不同专业的知识特点,提供与专业背景联系紧密的辅导资料,并且把此背景要求迁移到作业的布置中,使本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内容进行整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2 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效果调查

3.2 教学效果分析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个学期后,关于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利用平台进行教学实践的实际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针对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8个教学班共613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学生们参与度很高,如实反映了教学效果,本次调查一共回收有效问卷600份,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过程中为了简便,将四个选项分别用A~D表示,并且由于选择D选项的学生数较少,现将选择D选项的学生人数加到选择C选项人数之中,对这九道题的汇总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效果分析

由图1统计信息可以看出,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认可度很高,总体上提升了课程的学习质量.通过调查,学生认为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学习组织形式及过程性评价两个方面.目前网络教学平台还处在运行的初级阶段,学生只是关注作业的收发、学习任务的布置、测评的结果等,忽视了平台上的学习交流,或者说利用平台进行的师生互动不太多,有个别学生还不善于通过讨论的方式实现课外学习,所以对学习组织形式还存在一定的疑问.另外,学生对于过程性考核中的高频率测试还不太适应,所以这部分的满意度不太高.相信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持续运行,学生会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课程的学习质量.

4 结束语

开源的、模块化的设计使得Moodle平台成为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的主要工具,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设计和管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分组”和“新闻”等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有效的课前学习,避免了课堂上全体同学的“零起点”教学;通过“传送管理”和“小测验”等模块,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测验和评价,加强了学生的知识内化,提高了学习质量;通过“Wiki”“讨论组”等多种师生互动形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及时进行反馈,方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未来,此平台还可以移植更多的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课程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基于计算思维视角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41:50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27:24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35:30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7:10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