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丽 吉燕宁
摘要:通过“互联网+农业”的角度切入,借鉴国内外“互联网+农业”应用成功的发展案例。从中汲取借鉴点,分析西平坡满族乡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产业发展创新模式,探索出西平坡满族乡产业规划发展对策,为农贸型小城镇产业规划發展提供依据。
Abstract: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 Agriculture", and drawing on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cases of "Internet + Agriculture" appli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we draw on the reference points, and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Manchu Town in Xipingpo and propose an innovative model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 of industry planning of Manchu Town in Xipingpo.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industrial planning development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lanning of small towns in agriculturing and trading.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贸型小城镇;发展模式;产业规划
Key words: "Internet+Agriculture";"Internet+";small town of agricultural trade;development model;industry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12-0191-04
1 背景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网络信息技术对农业的改造,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等政策决议。项目通过借鉴相关经济理论,以“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实践为切入点,梳理农贸型小城镇产业规划的发展实践模式,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新农人、新型农业组织等“互联网+农业”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为农贸型小城镇发展规划提供实践依据。
2 产业发展及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发展概况
西平坡满族乡位于绥中县城的北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生产收入以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近几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棚菜成产和果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在未来发展中将占有重要比重。其城镇性质可定位为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以棚菜生产、果业生产为主导,集市贸易为龙头,其他农副业同时发展的农贸型小城镇。
2.2 区位分析
绥中县位于辽宁西南部,属葫芦岛管辖县之一,是辽宁省第一个省直辖县,素“辽宁西大门”之称。县城距离沈阳343.8公里,属于省域边缘县。西平坡满族乡为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18公里。
2.3 影响产业需求的因素分析
2.3.1 优势资源。全乡交通条件优越,位于快捷的交通网络之中,对外交通306国道穿过整个集镇,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乡镇交通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同时,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和农业产业基础为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根据绥中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可吸引投资人来此投资,扩大产业链条,从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2.3.2 劣势。总体布局尚不完整,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同时,基础建设相对薄弱。
2.3.3 机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为西平坡满族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绥中县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最西沿,是沟通环渤海经济的重要节点。项目把特色旅游及集贸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乡村民俗和自然风光及自然资源重点进行美丽乡村规划。
2.3.4 挑战。以实行"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吸引外来人口投资、人才集聚,从而带动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借鉴山东寿光的发展经验,加强蔬菜产业集群有效的空间集聚。通过市场辐射、技术扩散和文化与信息交流。让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结合现有的特色资源,打造独具魅力的“互联网+”产业。
2.4 现状调查与分析
2.4.1 区域环境要素
主要河流有黑水河、七里沟有一处小二型水库。全乡下辖10个行政村。乡域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数目众多,较大的一条为黑水河,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向东汇入六股河。
2.4.2 自然环境要素
①农业资源。利用农业果林种植优势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形成产业链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以及农建工程相对完善。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增强。主导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良好,玉米、蔬菜、花生、核桃、禽畜养殖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②旅游资源。西平坡满族乡依托交通区位优势、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产业稳步发展。
2.4.3 产业情况调查
根据调查显示,全乡产业资源富饶,优势明显。根据规模等级结构规划,确定集镇及各村庄职能分工与特色资源如表1。
①特色农作物。
沙金沟村种植着大规模经济作物——油牡丹。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备突出的“三高一低”的特点:高产出(五年生亩产可达300公斤,亩综合效益可达万元)、高含油率(籽含油率22%)、高品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2%)、低成本。 “牡丹油”被世界上称为“液体黄金”,具有观赏价值,不仅可以给农户带来切实的收入,也可以种植其他果木,实现更高的经理价值。
②畜牧业。
东平坡村与黑水汀村各自存在一些小规模的畜牧养殖场。未来可以集中发展大规模、现代化的养殖基地,不仅可以解决现有的散养对环境的污染,也更加方便管理。
③旅游业。
全乡有着丰富的自然山峰资源,在西北方向,拥有山脉资源,十分适合发展旅游业。沙金沟村拥有着大规模的油牡丹种植,这种植物可以榨油,而盛开的时候十分美丽,非常适宜观赏。未来乡内大面积的棚菜种植区域可以发展为具有特色的油牡丹采摘园,把西平坡满族乡打造成一个以满族特色、生态环境自然优美、以旅游和农贸为特色的宜居宜游的田园特色村庄。
3 “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西平坡满族乡产业发展对策
3.1 目标定位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规划从市场需求出发,充分挖掘当地自然资源、原始的民俗风情、以农贸型产业特色为导向,以宜居宜业宜游建设为出发点,以重点发展“互联网+农业”、温泉旅游、物流运输为落脚点,打造互联网+农业”示范区、温泉旅游养老基地、农业科技博览中心、物流运输产业基地。
3.2 产业发展创新模式
项目积极借鉴山东寿光的发展模式,抓住农业市场化的发展机遇,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驱动的发展道路。发挥初始农业比较优势,提倡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互联网+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工业和农业共同繁荣、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如图5)。
因此,项目产业模式构建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方式:
①专家+示范基地(园区)+农户模式。以科研单位专家和示范基地作为新技术成果以及新品种的展示平台,通过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收。
②专家+合作社(协会)+农户模式。该模式把分散的农户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以及组织培训的效能,增强与外界市场的竞争力,让广大的农户积极的参与其中,对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专家+涉农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依托科研单位专家资源科技指导为首要特色,由涉农龙头企业荣利批发蔬菜市场、北方牧业有限公司引导带动的农业推广模式,使周围农户接受现代科技的指导,会对大棚蔬菜的推广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目前,北方牧业有限公司以现有形成的产业为支撑,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示范园区的建设,便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一产“互联网+生态农业”创建农业科技博览中心,二产有机绿色的食品加工业,三产温泉旅游养老基地、物流运输产业基地的产业结构体系。
3.3 “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规划
3.3.1 产业发展选择
产业规划未来重点是现代生态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引入“互联网+农业”的现代农业模式,发展生态种植,养殖基地等业态,利用现状的千亩原料种植和万头生态黑猪养殖。重点发展现代化的特色健康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形成年产2000吨速冻食品的生产能力。
①“互联网+农业”: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设施农业、无公害农业;同时发展生态养殖、花卉培育、杂粮种植等现代农业。
②有机农业食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黑猪屠宰、养生食品(速冻食品、有机榨油)等产业。
③生态旅游、物流运输产业:温泉养老、生态农业观光、果树采摘、滨水休闲娱乐等。
3.3.2 产业发展策略
①第一产业——“互联网+现代生态农业”。通过将绿色农业做大、设施农业做强、观光农业做精。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的农业新品种,如“油牡丹的栽植与深加工”。同时加快棚菜种植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发展果蔬采摘、花卉培育等现代农业。积极发展智能农业、利用农业的基础要素推进“互联网+农业”在农业生产和流通中的创新应用,发展智能农业和电子商务。
②第二产业——生态农业食品加工。通过区域合理的布局、完善园区管理、形成渐进式发展模式。规划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养生食品加工和有机农业产品包装冷藏等产业。
③第三产业——农业科技博览中心、生态旅游养老示范区。依托温泉旅游、休闲养老、农业科技、物流运输,打造农业科技博览中心和生态旅游养老示范区。
3.3.3 产业基地建设
①生态食品现代化种养和加工基地。重点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生态养殖、育苗培育等产业。以东平村为例,发展无公害绿色生态蔬菜生产基地,发展生猪屠宰,速冻食品、熟食加工等产业。
②生态食品现代化商务基地。重点发展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網络营销、现代物流等产业。
③健康教育、医疗、保健基地。依托优势自然资源,建立健康医疗、老年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产业。与省内多个专业大学联合办学建设分校,成立北方老年健康创业教育中心,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④健康餐饮、生态娱乐休闲基地。重点发展健康餐饮、休闲农业、温泉疗养等产业。借助北方牧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工无公害绿色健康食品的优势,开发特色健康餐饮业,并与田园餐桌联合开发,面向全国招募连锁加盟发展健康餐饮业。通过建设示范区,开发温泉旅游养老餐饮,建设温泉游泳馆、四季垂钓园、四季采摘园、温泉理疗中心。利用温泉资源,开办对外休闲养生基地,既为外来旅游度假养生的人服务,又为老年人提供了养生养老的好去处。
⑤农业科技博览中心、物流运输基地。依托优势现代农业资源,结合“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基础,利用西平坡满族乡荣利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通过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现代物流的引入,规划建设东北地区最大的农业农业科技博览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输基地。
3.3.4 产业规划建设
结合示范区的现状特点,规划将示范区分为六个功能片区,包括:乡村生活体验区、满足风情体验农庄、现代农业采摘篱园、山水人家养老养生基地、生态湿地体验区、生态食品加工区。
①乡村生活体验区。本着农民闲置院落旅游功能化的复活、农民闲置资产资本化注入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原则进行建设,建成后村民以入股形式负责酒店经营、管理和客源市场等。依托原有淳朴老瓦、老砖、老窗,外观保持整洁院落,尊重传统建筑文化、保持原有建筑风格、针对都市人的度假生活需求,打造“外朴内秀”的乡村度假服务酒店。
②满足风情体验农庄。深入挖掘满足历史,完善满足传承,开展以满家乐、满族文化表演、满族特色饮食为主的满族文化体验项目。
③现代农业采摘篱园。以设施农业为基础,形成农业观赏园、采摘园,体验“蓬勃生机”。形成以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为基础,为游客提供感受当地风土民情、亲近大自然的场所,采用“互联网+农业”的形式,以某项农作物、养殖业定制化种植为卖点,给消费者提供更人性化、智能化的种植模式。
④山水人家养老养生基地。利用现有独特的水资源环境,在新堤坝与老堤坝之间建设生态旅游、养生养老项目。包括:老年公寓、老年保健中心、老年大学等。
⑤生态湿地体验区。在新堤坝和老堤坝之间打造湿地公园、滨水休闲区,并形成组团式布局的结构。湿地公园内建设苇塘、荷花池、垂钓园、摄影基地等休闲景观项目。
⑥生态食品加工区。以北方牧业有限公司为基础,结合牧业广场形成生态食品加工、冷藏区。重点发展精品食品加工,订单农产品制作。规划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为基础,实施“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运用“互联网+农业”的销售模式,依托智慧农业、农业电子商务、社群支持农业,打造区域性高标准、现代化的绿色健康食品加工示范基地。
4 结语
西平坡满族乡的产业未来要向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生态化、循环化、信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芝的成效。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西平坡满族乡产业发展模式是产业内在要求,也具备有力的外在条件。因此,产业融合、城乡一体、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融合的大潮中,应该起到核心的组织作用与龙头带动作用、其自身也能在这种大融合中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互联网+”现代产业发展中最为耀眼的增长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第4页.
[2]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 年7月,第5頁.
[3]肖力.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农业[N].经济日报,2015-07-10(11).
[4]钱卿.农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和若干建议[J].上海农村经济,2012(7):17-19.
[5]王新伟,龙毅.贵州农业冲上“云”端[N].经济日报,2015-06-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