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丽珍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告诉中小學语文教育工作者,教师应抓住教材根本,使教材文本中的语言为作文教学所服务。课文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教材作品中学习语言知识与写作技巧,并能有效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文章基于教学实际经验,结合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有效利用教材中优美句段篇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以课堂小练笔的方式,有效学习课文中的文本语言并进行写作。教材文本语言的范本能吸引学生,还能起到激发其写作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范例;作文指导;借鉴仿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6-0040-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对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教师们尽管花了很多心思,但是往往成效不大,究其原因,很多是学生的语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
培根有言:“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诚然,书籍在学生成长旅途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书籍里的课本又是学生汲取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同时,也是教师最直接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素材。所谓“范本”,谓之“模板”,也就是通过范本,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写作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课文是小学语文表达的最佳范本,让学生跟着课文学习作,也是最佳途径之一。“小学语文表达范本教学研究——跟着课文学习作”这一课题的立项,让笔者更加笃定这是学习写作的一条捷径。跟着课文学习作,实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教学目标,更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愿望所在。文章结合教学研究经验,从以下三点进行探讨:
一、优选课文 写作之源
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地指导学生“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材是专家经过筛选后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教科书,即将深奥的内容简单化却又能将重点知识输出给学生,让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收获知识从而培养学习技能。仿写需要教师选择有效的仿写范本,让学生在范本中学习语言,范本主要源于学生熟悉的教材,即一篇篇优美的课文。这些范文往往具有品位高、语言美、易接受、经典性等特点,容易让学生借鉴模仿。刘国正先生说:“取法乎上始得乎中,让学生登高丘而望远海,开开眼界,大有好处。”例如,在上完《匆匆》这篇课文后,笔者又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让学生阅读欣赏朱自清的几篇文章《春》《荷塘月色》《绿》,感受语言美,学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学生,并把这种美用文字表达出来。无论是“东风来了,春天到了……小草……钻出小脑袋”,还是“花儿……红似火,粉若霞,白如雪……”等句子都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语言魅力。笔者抓住这个契机告诉学生:“我们的身边不缺乏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并让学生观察教室、同学、窗外的校园。学生也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窗外银杏树不知不觉已变成金黄,金黄的叶子在风中舞蹈呢!”;“小梅今天上课特别精神,两眼忽闪忽闪的,似乎告诉老师她都听明白了。”还有的学生将自己以往邂逅的美与大家分享,说出了“校园空地上生长着一种花,小小的,默默的,如果不是我蹲下系鞋带,怎么也不会发现原来野花也会在秋天这样寒冷的季节里开花”这样优美的语言。可见优美经典的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让学生产生创作的灵感。
二、品读课文 借鉴方法
在每日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入选教材的课文,了解其表面含义,并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其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再举一反三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成功实现将已知转化为未知的过程。
不仅是学生要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学会巧妙地使用课文文本资源,即教师需要有效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对学生的写作学习提供一些参考或者借鉴的素材或方法。
(1)借句式学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特殊的句式,例如,“把”字句、“被”字句、反问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关联词句式。这些特殊句式能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有效为其写作提供一些句式表达的语言积累。例如,《槐乡五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此,这种写作表达技巧值得师生去学习或借鉴。然而在小学的阅读教学当中,是不要求教师对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内涵剖析的。那么如何使这有用的方法为学生接受呢,笔者曾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出示比喻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比较两组句子,说说你喜欢哪组句子,为什么?
①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②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
这里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即可,继而笔者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进行仿写《丰收的果园》,结果学生仿写出彩之处极多:把柿子比作一盏盏红灯笼,把葡萄比作一串串透亮的水晶,把柚子比作一张张可爱的娃娃脸……其实,“借鉴”与“临摹”有本质区别。“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如是说。习作也是一样的,教师要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及时勾画并让学生反复朗诵,使其体会字里行间的文学素养。并让学生们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将阅读朗诵课文后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增加其熟练度,激发其好奇心,从而提高其积极性,这样既能“借鉴”课文中的方法,又不失自己的思考,从而达到最后的教学目标。
(2)借行文学谋篇布局。著名文学理论家朱光潜先生说:“在作文构思时,最重要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是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和安排。这就等于说,给它们一种完整而有生命的形式。”写作时,学生往往不管不顾提笔就写,想到什么写什么,结果写出的文章不是记账式的就是杂乱无章,根本不知什么是谋篇布局。在这方面,入选教材的文章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全文围绕“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从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两方面展开描述,这是分总的文章结构。作者描述景色优美又分别写了天空、小河、原野,而写原野又运用了总分的写法。这篇文章既教会了学生全文的布局,又让学生学会了构段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在相应的环节设计这样的小练笔:①课间的操场热闹非凡。 ;②节日的广场真热闹。 ;③大扫除时,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 。这是运用总分的写法写一种场面,也可以写一处地方。如:家乡的秋天真美。枫树 ;古道 ;稻谷 。這样的文章布局在小学中段的语文课文多见。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白鹅》,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文章,学生一定能品读出白鹅性格的高傲。因为这些直白的语言可以看出“左顾右盼,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后面再从“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从容不迫”的吃相这三方面进行具体细致刻画鹅的高傲。可以说,一代文学大师的丰子恺先生创作的这篇课文的行文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为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写作主旨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具体以“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叙述这是怎样的高傲动物,并且课文中的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总起句或者过渡句,是学生学习篇章结构的典范。只要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这种范本,学生必将熟能生巧,写作就不会杂乱无章了。
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有意地向学生进行专场指导,让学生形成整体结构的概念,从而为布局谋篇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文就是学生学习习作的良师益友。
三、广收博采 学以致用
小学教材中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范本举不胜举。如《翠鸟》《我爱故乡的杨梅》;再如,《少年闰土》一课中两处有关闰土外貌的描写,刻画了闰土活泼可爱的形象。借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描写身边熟悉的同学的外貌。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只写特征,不写人名,然后集体评改,并让同学们猜猜描写的是谁。这样的小练笔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使学生学会了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外貌描写的方法,避免了以往学生写人物外貌时“千人一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为他们以后习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各种表达方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引导学生将这些表达方式运用于平时的作文写作、日记等,并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将平时课外生活中的素材积累下来,结合教材中的表达方式写作。诚然,能够入选教材的文章,必有写作可借鉴之处。或中心,或内容,或体裁,或章法……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常常强调的是阅读,往往会忽略了习作、练笔的重要性,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应该也必须加强对习作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保证从课文中挖掘的精华不轻易流失,保证阅读与习作之间的相互性、关联性与时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以教材文本为本,指引学生走进教材语言,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将教材阅读理解推向纵深。当学生吸收了教材文本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转化成写作时的文笔素材(语言),就可以让“阅读与写作”同步共振,给语文写作教学带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俞 静.立足阅读教学开启写作之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5):81.
[2]赵以敏.品读文学名著 提高语文素养[J].科普童话,2018(2):21.
[3]王丙太.学生作文应发挥教材范文的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