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祥 林红明
摘 要: 在班级管理和教育实践中结合校情、班情和学情,找到班级建设的有效办法,是中职班主任的教育职责与使命。基于“潜能德育”的育人理念,本文以汽修班班级建设为例,在激发文化潜能建班的探索道路上围绕“六个点”,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地挖掘学生的文化潜能,培育有精神的人,汽修班走出了一条从物质到精神的文化建设之路。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潜能德育 班级建设 文化建设
一、 班级建设的文化缘起
(一)中职学生的文化潜能
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广泛的知识面和植根于人内心的修养。一些中职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失去了斗志、远离了精神。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存在的、相互独立的,具有整体性、多元性、差异性、实践性和可开发性。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成绩差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有效的帮助造成的。由此可见,一些中职生成绩、行为、精神不佳的“没文化”表征,在一定教育条件下,是可以挖掘出巨大潜能,成为有文化的人。
(二)中职学校的“潜能德育”
“潜能德育”是以人为本的激发德育潜能的教育,即通过积极的、全方位的培养、开发、挖掘包括教师素养、教学设施、教学活动、情感投入及学生的学习、做事、做人、处世等多方面潜能,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恢复并增强信心,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潜能德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当前一些中职学校在进行品牌化和特色化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无论是阳光教育、成功教育、快樂教育还是情境教育,实质都是一种在特定视角下挖掘学生潜能的素质教育。笔者所在学校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潜能德育实践,其紧紧围绕文化潜能为核心,构建包括行为潜能、劳动潜能、活动潜能和精神潜能的“潜能德育”体系。
(三)班级建设的文化梦想
14632汽修全男生班是本校最具潜能的班级,学生具有入学分段低、个体差异大、素质层次多、懒惰玩性强、暴力倾向高等特点。基于本校“潜能德育”的育人理念,结合班情和学情,汽修班级建设理念进行了二度开发,构建了“从物质到精神:‘六个点的班级文化建设之路”的班级建设理念:物质文化立“基点”;制度文化起“支点”:劳动文化作“点定”;活动文化为“重点”;行为文化有“落点”;教育文化是“焦点”。班级理念体系结构如下图。
二、文化之路的实践探索
(一)从物质到精神:物质文化立“基点”
江苏省天一中学的沈茂德校长认为,天一中学优质发展的基础是政府的长期投入支撑着校园文化的培育。对于班级来讲,物质文化其实就是为班级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育积极的班风、学风。14632汽修班入学两年来,教室文化建设以赛为契机,结合校情、班情和学情,教室文化布置紧紧围绕文化内涵、专业特色、班级个性、家的温馨四个维度设计打造,确立“‘小康教室、醉美班级”的奋斗目标。
教室开辟了图书角(书柜+花草+金鱼),潜藏了读书、生命、生活的积极德育功能。设计了班徽(贴在后黑板正上方),名字叫“方向盘上”的青春梦想,使学生牢记专业梦想。设计了班魂(红色条幅——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14632汽修,悬挂在后黑板班徽正上方),有助于凝心聚力。班训(成人、成才;向上、向善)激发学生成长的正能量。教室左右侧柱上铭刻了班主任寄语(吃苦吃亏吃天下,修身修车修未来),寄语时刻警醒学生如何赢得天下和未来。把物质转化为文化,在文化中培育精神,这就是14632汽修班级建设的起点。
(二)从物质到精神:制度文化起“支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建设需要制度保驾护航。班级制度对班风和学风建设具有导向和引领的作用。制定以公约为手段、养成为目标,人人参与、师生认同的班级制度,才能使学校规定逐渐内化为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班级制度根据职能可以分常规、组织、活动、评价等制度。14632汽修班班级制度确立了“师生同行、有度制约”的文化目标。在常规管理上制定了操行积分考评制,该制度注重每日常规管理与过程性评价学生相结合,有度地制约学生健康成长。
有度地制约班主任,是14632汽修班级的一项隐形制度(不张贴、不公开)。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傅维利)。汽修班级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需要大力赏识,但离不开惩罚。作为14632汽修班的班主任,根据多年理论学习与实践为自己制定了“罚前有据,罚前有方,惩罚有爱,惩罚有度,罚中有异,罚中有教,罚后有赏,罚后有思”的惩罚教育制度。有了科学的惩罚制度,既保证了班主任施教的科学性,又唤醒了学生的羞耻心,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从物质到精神:劳动文化作“定点”
劳动最光荣。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造就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职生的劳动意识,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升职业劳动能力,是中职生走出校门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一人一责”的劳动制度(每个学生分配一块小包干区,每天进行打扫和保洁)是本校潜能德育之劳动潜能砺德的重要内容。“能劳动、会劳动”是本班劳动文化建设努力的方向。
能劳动靠什么?要靠良好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一方面,要配备好卫生工具,并做到半个学期一更换,保证工具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制定公平的班级卫生制度,尤其是在教室内外包干区的安排上,采取抓阄担责(半学期一更换)是确保公平安排、有效执行的好办法。会劳动靠什么?要靠班主任入学初的带头、教育和平时的检查、督促、表扬,长期坚持才能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发现劳动价值,进而培育他们的劳动精神。
(四)从物质到精神:活动文化为“重点”
德育即活动,活动即德育。近年来,在“潜能德育”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学校高度重视“活动潜能育德”,构建活动潜能育人体系。学校通过“三化”活动(制度化、多样化、特色化)深度挖掘德育潜能,先后创立了“三规”教育(军规、法规、弟子规)、激情早读、阳光跑操、“一人一责”、师生“双杯赛”、七彩社团、动力特训营、校园梦想秀、“百优十佳”评选等“潜能德育”特色活动品牌。活动德育让学生从自卑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自强,培养自强不息的学校校训精神。
本班确立了“有追求、齐行动、拼荣誉”的班级活动目标,学生积极参加每天的常规活动,如激情早读、阳光跑操等,形成了良好的活动文化氛围。以2016年春学期为例,二月班级瞄准“最美教室”校级教室文化评比,获得一等奖。3月投入到了“我们的教室最有范”市级教室文化评比,获得“温馨教室”奖。4月转战校外汽修考工实训活动,全班学生拿下了第一张“毕业证”。5月咬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市级主题班会比赛,班级获得一等奖第三名。活动齐上阵,努力拼荣誉,活动过程成为师生精神潜能的激发过程。
(五)从物质到精神:行为文化有“落点”
知、情、意、行是德育的四要素,行即道德行为,是知、情、意的外部表现,是衡量道德品行的关键。营造良好的行为文化氛围,让物质、制度、劳动、活动等文化在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上找到文化的“落点”。本校潜能德育强调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素养。学校以“5S”(整理、清扫、安全、节约、素养)为培养目标,以“6W”(床位、学位、车位、餐位、工位、岗位)为管理抓手,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4A”(德育、学习、实训、实习)量化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
本班确立了“守规矩(做人)、讲规范(做事)”的班级行为建设目标,入学来学生形成了较好的行为文化观念。要学生守规矩、讲规范靠什么?在学生行为养成的教育实践中,本班建设牢牢抓住“四个靠”:一要靠物质文化建设形成的良好环境氛围;二要靠制度文建设中逐渐内化在心的班级行为准则;三要靠劳动和活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锤炼学生的精神品质;四要靠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艺术,即教育文化。如赏识激励树立榜样、整合包括家长在内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沟通力和教育、引导力等。
(六)从物质到精神:教育文化是“焦点”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级的建设水平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艺术水平。潜能德育育人理念的落实,需要一支具有潜能意识的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工作队伍,只有挖掘班主任的教育潜能,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班主任的教育文化成了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焦点”。本校在多年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了“学、行、思、研、赛、评、竞、晋”八位一体的班主任专业潜能激发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提升了班主任的教育艺术。
打造汽修班级,引导学生成长,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我在汽修班带班实践中确立了“艺术发展学生、文化成就自己——做有文化的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目标。主张教育既要做好“男人”,又要做好“女人”,还要在“男人”和“女人”之间寻找到教育艺术的最佳平衡点。“男人+女人”的教育艺术,即严+慈、惩+赏、动+静、勤+情。把握好这四对“男女”,能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育过程中不断闪耀智慧的火花。
三、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效
班级凝聚力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班级凝聚力是衡量班级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班级文化建设理念运用于14632汽修班建设两年之际,2016年6月我对本班(52名男生)和14525学前班(49名女生)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问卷方法进行了调查对比研究。之所以選择14525学前班与本班进行对比,是因为两个班级同时建班有可比性。具体因素有:1.学前班入学分段在490分以上,本班入学分段在300分以上,生源素质差距明显;2.14525学前班2016年5月获市级先进集体,是全校优秀班级的标杆。调查统计结果及相关指数见下表。
调查结果关键指数分析:
1.14632汽修班级凝聚力总体状况(指标指数平均值)只比14525学前班低了0.01,说明入学两年来汽修班在文化建设理念的指导下,班级建设成效显著。
2.从班级活动指标指数对比中可以发现汽修班指数要比学前班高0.02,说明文化建设理念下汽修班活动文化建设发挥出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汽修班核心人物作用和班主任两项指标指数与学前班指数比分别为2.89:2.68与3.34:3.30,汽修班两项指数都略高,说明在文化建设理念下汽修班教育文化建设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4.在归属感(学生对集体的精神寄托)和集体意识(反映出学生的团队精神)指数上,汽修班分别高0.04和0.06,说明汽修班走从物质到精神的文化建设之路,激发了学生的精神潜能。
参考文献:
[1]唐云增.王增龙.周再斌.班主任专业化读本[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
[2]林红明.构建潜能德育体系,践行育人为本理念[J].职业教育研究,2015(2):71-74.
[3]林红明.“潜能德育”视角下中职惩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115-117.
本文为2019—2020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新时代整体构建“潜能德育”体系的实践与研究》,及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中职学校“潜能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实践》(课题编号:ZCZ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