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的学校家长教育创新

2019-07-17 05:22王德军
中国德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课程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教育部也相应地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为教育更好发展助力。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学生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除完善自身机制外,还必须加强与家庭的合作。近年来,家校共育理念深入人心,但家长在教育理念、态度、能力、意识等方面的不足让家校共育效果大打折扣。开展家长教育,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已成为家校共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开展家长教育,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学校不但应该有责,而且应该有为。

当前,学校家长教育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效果评估等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我们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基于问题解决,积极探索家长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基于问题解决推进家长教育团队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周彬教授说:“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这句话在家长教育中同样适用。目前,学校家长教育教师多为兼职,教育能力和时间不足严重制约家长教育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我校另辟蹊径,找到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家长教育教师选拔培养路径。

(一)组建多元化教育团队

我校选派心理教师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学习,然后作为家长教育的专职教师,负责家长教育日常工作。我校还在德育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志愿者、高校学者、行业专家、社会志愿者团队中选拔或招募兼职教师,走多元化选拔道路,组建家长教育团队。

在校内选拔家长教育教师,首先是看教师的意愿,只有教师愿意加入我们才会吸纳;其次看教师的具体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管理、家校沟通、活动开展、行为问题纠正等具体事务层面经验丰富、能力突出,才能成为家长教育教师。

在校外招募家长教育教师,要求参加者必须是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专业人员,如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能切实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具体问题。我校特别重视优秀家长资源的开发。优秀家长是家长教育的重要资源,他们更懂得家长的期待,更了解家长的困惑,对解决家长家庭教育中的具体问题有丰富的经验。招募家长担任家长教育授课教师时,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家长需求,注重家长师资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类型家长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提升家长教育教师能力

学校家长教育教师,不管是在校内选拔的,还是在校外招募的,要走上讲台,须先接受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我校以人社部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为依据,结合学校家长教育实际,对备选师资在知识、技能、专业精神等方面进行培训,然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颁发证书和聘书,正式成为我校家长教育授课教师。

我校通过落实教学常规提升家长教育教师能力。家长教育虽然是成人教育,但同样有备、教、辅、批、改等教学环节,只是形式上更灵活、更多样。这对于一些非教师出身的授课专家是非常大的挑战。我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采取经验分享法,由有经验教师亲自示范,其他教师观摩。授课教师结合上课情况进行说课,重点突出教育目标如何设定、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课后反馈如何落实等内容,让其他教师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二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理论课程教育团队、活动课程教育团队、个案分享教育团队等三个教研组,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标,整体研讨和分类研讨相结合,各教研组具体落实教学任务。

我校通过教育教学跟踪提升家长教育教师能力。为了帮助授课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我校对他们每次授课都进行跟踪,请家长填写教学效果调查表,从课程内容、上课方式、授课效果和意见建议等几个方面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并按照10分制给授课教师打分。授课结束后,学校安排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教研组对授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给授课教师提出改进意见。这就把上课、反馈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授课教师专业成长。

二、基于问题解决加强家长教育课程建设

学校家长教育讲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方式,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家长教育内容没有既定体系,不以获取证书为目的,重要的不是讲空洞的理论,而是要指导如何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家长教育课程设置一定要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如学段、生源、地域文化等,选择有助于解决家长教育困惑的内容,以方便家长学习的方式开展。

(一)课程设置菜单化

同一學校、同一学段的家长对家长教育既有共性需求,也有个性需求。我校用“必修+选修”菜单式课程模式解决统一性和个性化兼容的问题。必修课针对所有家长设置,要求每位家长都参加学习,满足家长的普遍性需求;选修课针对部分家长设置,由家长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

我校家长素质较高,家长对孩子、学校教育要求也很高。鉴于此,我校向全体家长开设的必修课主要包括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基本内容和方法、家校共育中的方法和途径等,以讲座和案例分享为主;选修课主要有男生课堂、女生课堂、初(高)中生问题行为预防和纠正、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治疗、职业倾向测试与职业规划等,以讲座、现场研讨、个案分享、亲子活动为主。选修课家长按需学习,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二)课程学习网络化

家长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家长们参与学习意愿常常被工作和生活消解,很难统一时间到一个地点集中学习。基于此,我校采取现场直播形式,让不方便来现场的家长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如果家长没有及时收看直播课程,也可以通过校园网视频系统或者网络平台错时学习。在观看视频学习时如果有困惑,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授课团队及时互动,或者在讲座微信群或QQ群提问,留下联系方式,由工作人员将问题整理后交给授课教师书面回答。如果家长还有疑惑没有解决,则可以联系学校心理教师,他们对问题进行初步判断后决定由哪个专家团队负责约谈家长,直到问题解决。

(三)课程开发协同化

在传统家长教育中,家长多作为学习者被动接受社会或学校安排,极少有机会参与家长教育课程开发。孩子成长需要家长、学校密切协作,学校要对家长进行指导,家长也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中。在学校家长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如果能够与家长携手,不但会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观能动性,还会使家长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鉴于此,我校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家长教育课程建设。

家长参与家长教育课程建设,有两个前提:

第一,要了解学校、了解学生。这就需要加强家校日常沟通。我校利用家校联系本来解决这个问题。家校联系本在我校又称家校反馈表,它由班主任制作、收发,作为家校沟通的重要载体。它主要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设计,设置了成绩、行为表现、自我评价、教师寄语等常规栏,年级、班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做到学校要求与班级特色相统一。家校联系本有助于家长全面了解和评价孩子,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了解,有助于形成家校共育局面。

第二,要有解决具体家庭教育问题的能力。班级微信群是我校提升家长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我校定期征集家长关注的问题,及时在群里开展研讨会,研讨采取主发言人加群聊方式,让家长们分享自己的做法,通过思维碰撞,家长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主持人将聊天记录进行整理,然后发回微信群供家长再次学习,最后配上音乐和班级活动图片推送到班级微信公众号,扩大研讨的影响力,提高研讨收益。我校还通过定期分享典型案例来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学校德育处指导班主任在微信群中分享典型教育案例,让家长在阅读、交流中对照自己的教育行为,扬长避短,在不断反思中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

在家长对学校、学生有了基本了解基础上,我校联合家长开发了亲子活动课程。这一课程整体规划了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的活动内容,从七年级入学前“亲子相约校史馆”到高三年级“相约成人礼”,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家长全程参与了亲子活动课程的策划、实施效果评估。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不但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还学到了青少年教育知识,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获得了身为父母的幸福感和教育孩子的成就感。

三、基于问题解决开展家长教育定制服务

家庭教育问题解决是学校家长教育的落脚点。如果家长在参与家长教育后觉得没有用,那么他进一步接受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在家长教育实践中,多数课程都是面向家长群体,这必然会出现预设内容与个体需求之间的矛盾,影响教育效果。针对此情况,我校开展了个案定制服务,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服务。

(一)组建专业团队应对家长求助

根据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家长求助统计数据,我校针对厌学、自我管理差、亲子关系紧张、极端行为、沉溺网络、早恋、自我认同感低等问题,组建了不同的专业团队,应对家长的求助。学校整合专职、兼职教师资源,为每个团队配备包括学校教育专家、心理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学习专家和个案所在班级班主任组成的专业团队。每个团队设负责人两名,由他们负责相关问题的处理、研讨和培训工作。

当学校接到家长通过网络、来访或者学校教师上报的求助信息后,会立即将求助问题转交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由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初步判断问题类型,然后根据学校家长求助预定方案开展工作,主要分為信息收集、专业团队组建、方案制订和实施、干预效果评估等几个环节,直至求助问题解决或情况严重转介到其他专业机构。

(二)吸纳求助家长参与教育方案制订

让求助家长参与教育方案制订是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的重要举措。求助家长参与制订解决方案,第一,有助于问题解决团队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往教育情况以及家长的心理预期,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第二,有助于对家长进行参与式培训,让家长了解以往家庭教育中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努力方向;第三,有助于促进家长在研讨和确定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不仅知道怎么办,还明白采取相应措施的原理,即为什么这么办。家长在专业团队指导下,往往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习得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家长通过参与、观摩、问询、接受指导、反思和实践操作,了解完整的解决流程,将教育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服务家长中提升家长教育能力

服务家长就要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学校家长教育追求的目标。学校服务家长的工作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面对所有家长的服务,比如学校开发家长课程、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文化建设等。这种服务也包括在具体事务上指导,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完成接送、照看孩子,检查、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等。二是为遭遇家庭教育问题家长提供服务,如家长教育定制服务。

学校通过服务家长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主要体现在:第一,在教育方法上对家长进行指导。家庭教育内容是围绕孩子生活而展开的,家庭教育要在家庭生活中渗透教育意图和要求,不能靠简单粗暴的说教,家庭教育方法就是生活指导法。第二,在具体事务中对家长进行专业服务。制订方案是在问题解决初始阶段,而学校专业团队要在执行环节加强对家长指导,让家长根据方案开展工作,并及时处理家长在实践中的困惑,解决他们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困难,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家长完善方案,并进行阶段性评估,直到问题解决。第三,在服务家长中重视消解家长焦虑情绪,帮助家长履行家长角色,并在问题解决后,鼓励家长对整个事件进行反思,总结成败得失,让家长教育水平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

【王德军,广东省湛江一中培才学校,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课程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错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