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郑名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依据。本文以20所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培养方案的分析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类型定位不准、培养规格表述不完整、课程设置缺少系统性和专业性、专业实践课理论与实践割裂及教学保障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准确定位培养类型、完整表述培养规格、调整课程开设结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加强教学保障的建议,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学前教育; 专业培养方案;文本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5-0110-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5.021
一、前言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已经达到25.50万所[1]。随着幼儿园数量的快速增加,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也显得更为迫切。目前,我国培养幼儿园教师主要分布在大学本科院校、高等专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最多,2017年全国在校生人数为1 345 980人[2]。中等职业学校在我国幼儿园快速发展与幼儿园教师紧缺的现实矛盾下,发挥了自身的独特作用,主要为民办和农村幼儿园培养了一大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人员,缓解了幼儿园教师紧缺的矛盾。由于主要就业方向是民办和农村幼儿园,故在一定程度上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就决定着民办和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依据,对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起着统领作用。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等[3][4][5],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方案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文本的分析,以期能优化培养方案,尝试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目的取样的方法,从我国东中西部共选取了20个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6], 以《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中职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簡称《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为依据,从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实践课和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培养目标情况
1.培养对象与类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它具体规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层次、规格和要求[6]。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培养对象是在幼儿园一线从事教育和保育的相关工作人员,注重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类型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对培养目标的统计过程中,部分培养方案在培养类型中包括了“培养幼儿园及其他有关机构的管理和研究人才”。
2.培养层次。初等职业教育培养初级技工,相当于初中层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中高级技工,相当于高中层次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员,相当于专科、本科层次的教育[7]。中职学校学前教育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在人才层次定位上应为在幼儿园一线及相关机构从事保育教育工作。
3.培养规格。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也称为操作性目标,它对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8]。《专业标准》中对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内容划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课程标准》中幼儿园教师培养目标分为信念与责任、知识与能力、实践与体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中职标准》中对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规格进行了补充,规定“培养具有中等学历的文化基础知识”。综合以上,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应该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表1为培养目标中各要素的统计①。
(二)课程设置情况
1.专业理论课。第一,课程类型、学时与比例。《中职标准》中必修课模块将课程类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3类。经分析发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图1)和专业核心课(图2)开设学时数远远达不到《中职标准》中规定的数值,专业技能课(图3)的课时数远超规定数值,超过了将近一半之多(详见表2)。第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参考陈荣荣[9]对课程的分类,分类包括德育课程、自然科学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德育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自然科学课程包括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括语文、英语、人文科学基础知识;体育与健康则有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课程有计算机基础。经分析发现,德育课程开设的数量最少。专业核心课依据《中职标准》中相关规定,分为幼儿发展知识和幼儿保教知识两类。幼儿发展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教育基础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幼儿保教知识包括幼儿园游戏指导、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教师口语和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经分析发现,幼儿保教知识相关课程开设数量较少。第三,专业能力。专业技能课是幼儿园教师运用专业能力进行教学的基础技能课程。其中音乐舞蹈类课程包括乐理与视唱、唱歌与表演、钢琴与幼儿歌曲伴奏、舞蹈基础;美工书法类课程有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幼儿园手工、幼儿园环境创设和书法。经过分析发现,专业技能课主要是艺术技能课,音乐、美术、绘画类课程开设较多,环境创设等课程开设较少。可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时,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2.专业实践课设置情况。专业实践课包括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经分析,各学校按照对学生培养的实施时间不同,在开设时有集中开设和分段开设两种。集中开设是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集中在第5、6学期开展;分段开设是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分开,通常教育见习在第1—4学期,教育实习在第5、6学期。经过对培养方案的分析发现,1 000学时以上的培养方案都是集中开设见习和实习,主要集中在中职第5、6学期,1 000学时以下的培养方案将见习部分分散在不同的专业课程当中,实习的时间有所缩短。以800—1 000学时为界线,800学时以内的有8个培养方案,1 000学时以上的有10个培养方案②。
(三)教学保障情况
教学保障是为了培养目标能够高质量达到预期效果而提供的各种条件,如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教学设施等。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職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和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承担对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教育和培训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教育者[10]。从培养方案来看,各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差距明显,培养方案2的双师型教师最少,只有7名,其余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均超过专任教师的30%。校内、外实训基地包括了技能练习室和见实习基地等(表3)。
三、问题与分析
(一)培养类型定位不准,培养规格表述不完整
人才培养类型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之分。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能够应用已有知识对现实世界进行改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是能够在幼儿园或者相关保教机构应用科学的育儿理念,根据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研究人才的培养重在对一般规律的探究发现,也就是认识世界的工作,需要较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积累,需在普通教育的高等教育阶段来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研究人才超出了已有培养类型定位。
培养规格指明了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在培养人才时应从规定的维度去培养专业能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格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4个维度,这4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培养专业幼儿园教师的根基。从对文本的统计结果来看,已有培养方案中培养规格的表述并不完整,在具体实施培养幼儿园教师时缺少方向性和可操作性,各方面能力培养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导致所培养的幼儿园教师不能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二)课程设置缺少系统性、专业性
1.各类课程结构不合理。《中职标准》中对课程学时比例有明确规定。通过对样本分析发现,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学时数均达不到《中职标准》的规定,专业技能课的学时数却远远超过了《中职标准》规定的学时数。课程开设学时数说明,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设结构不合理,过多地注重钢琴、舞蹈、绘画等艺术技能课的开设,忽视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对学生文化素养和专业发展的基础作用。
2.课程设置不能支撑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具备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在幼儿园及相关机构从事教育保育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课程开设实施应能实现上述目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到,幼儿园教师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11]。通过对培养方案的分析发现,德育课程开设较少,对道德教育重视不够,造成学生对人生目标、职业理想、基本道德规范不明,师德缺失,致使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侵犯幼儿权益的案例屡见不鲜。《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2]。5大领域是幼儿学习发展的相对划分,不能因为开设了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就不开设幼儿园游戏指导课。而且,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课程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掌握幼儿阅读指导能力,必须予以重视。因为绘本等文学阅读为幼儿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视角,也是社会、语言、认知、情感、艺术领域的教育互相渗透、整合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3]。
3.将艺术技能课视为专业技能课。《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指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更是明确了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定位,指出“幼儿园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艺术知识、技能并不能代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在于科学、适宜、规范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于尊重和适应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于教育教学过程和质量[14]。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开设,正是为了幼儿园教师能更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辅以专业技能,科学、适宜、规范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是培养专业幼儿园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
(三)专业实践课理论与实践割裂
专业实践课的实施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与策略,而且可以在教育实习中增强个人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理念与情感[15]。专业实践课的有效开展依赖于学校和用人单位间的合作,由于合作缺少制度保障、学生实习学校少、短期见实习会干扰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等原因,造成中职在与用人单位合作中出现实习学校不重视、学生缺少实习指导、所学与实习专业不对口等问题[16][17]。为此,中职学校在专业实践课开设时,不得不多考虑实习学校的要求,尽可能将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年。张雪门在《实习三年》中指出,实习应该贯穿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师范生只有系统的、有组织的、有步骤的在幼儿园见实习,才能早日形成专业意识、专业情感和专业能力[18]。《中职标准》中专业实践课的见习和实习分为6个学期,各期教育见实习内容各不相同,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幼儿园工作。贯穿于中职3年全程的教育见实习,主要任务是根据不同阶段、不同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在幼儿园见实习,将理论知识与感性实践紧密结合,反思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实践能力。
(四)教学保障条件不足
教学保障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师资条件、校内外实训基地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建设,若保障不足,就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育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19]《中职标准》规定生师比为20∶1,过高的生师比会影响教育质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幼儿园,需要在幼儿园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内容接受方式上将学前教育理论与幼儿园实际结合起来。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成为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利条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解决了校内实训基地情境不够真实和设备、场地不足等问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能保障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使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使其走上正式工作岗位之时能游刃有余。
四、建议
(一)准确定位培养类型,完整表述培养规格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与生产技术活动紧密相连,是社会行业性、职业性的活动,具有职业实践性[20]。职业教育在当前幼儿园需求导向下,所需要的幼儿教师能够在一线幼儿园及相关机构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和保育工作人员,核心要求是能胜任幼儿园及相关机构的实际工作。这表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培养类型定位不能以培养研究人员为主。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在制订培养类型时应该回归本位,培养能够适应幼儿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的专业各不相同,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自然也不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培养规格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规格的每一个维度都有对应的教育内容,完整的教育内容是培养合格幼儿园教师的支撑。因此,培养规格的表述必须完整,并成为教育内容、方法、评价的导向。
(二)调整课程开设结构
专业必修课的开设不仅仅考虑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1]。首先,要全面開设课程,每一个模块的课程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幼儿园教师。比如,目前幼儿园频发虐童事件,追根到底是幼儿园教师的道德情操、法律意识淡薄,心中对幼儿感情淡漠、人生价值不清晰所致。为了尽快弥补这方面的短板,必须重视德育课程的开设,还幼儿一个美好童年。其次,要正确认识艺术技能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关系,科学合理分配课程学时。艺术技能课程学时占到了总课程学时一半,若长时间侧重艺术技能培训,不利于形成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我们要培养的是专业幼儿园教师,不是艺术特长生,应该减少艺术技能课学时,增加理论课学时。总之,必修课的调整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理论学习为科学的实践奠定基础,通过充分的实践来验证、实施所学的理论,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形成幼儿园教师完整的专业能力。针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和实习内容单一、集中,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必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从实践教学目标、内容与实施体系、评价体系、监控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几个方面来设计[22]。这对于培养幼儿园教师从“技术熟练者”转变为“反思型实践家”,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其终身专业成长过程,达到一个新境界有重要作用[23]。此外,应该积极应对当前市场化条件下各种私立园所和托幼机构发展快速而且类型多样的现实,比如有婴幼儿游泳馆、婴幼儿保健馆和亲子园等,将私立园所和托幼机构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当中,不失为一条拓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范围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教学保障
为了保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加强双师型教师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不断弥补自身不足,在双师型教师招聘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上加大力度,主动寻求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帮助,从中协调学校和幼儿园之间的问题,使之得以解决。另一方面,拓宽保障思路,从空间和时间上冲破阻碍,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比如:校外实训基地有限,不能容纳过多学生对幼儿园进行参观和课程观摩,可以采用幼儿园教研、公开课定向直播互动和课程录播反复学习的方式,突破课程资源缺乏的局限性,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幼儿园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幼儿园在职教师也可以通过录制课程发现自身不足,针对专家意见进行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注释:
①样本来自我国东中西部,包括北京市、福建省、浙江省、贵州省、河南省、河北省、吉林省、甘肃省、四川省、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②通过对培养方案的整理,包含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只有10个,故培养目标的统计总数为10个。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807/t20180719_343508.html.
[2]教育部.2017年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学生分科类情况(总计)[EB/OL].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7/qg/201808/t20180808_344776.html.
[3]冯国利,周东恩.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38-41.
[4]柳国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视域[J].教育探索,2016(1):53-57.
[5]杨达,来嫔.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以四川幼专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9):121-125.
[6]李守福.职业教育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0.
[7]匡瑛,石伟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到“高技能人才”[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1-23.
[8]黎荷芳,查吉德.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三要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20-23+27.
[9]陈荣荣.三年制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重构——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视角[D].湖南师范大学,2014.
[10]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1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Z].2012.
[12]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Z].2016.
[13]刘江艳.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7):70-72.
[14]丁海东.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及其发生根基[J].学前教育研究,2015(11):21-27.
[15]刘正伟.培养反思型教师:从教育实习开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49-54.
[16]王晓岩.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17]李秀婷.天津市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及问题实证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4.
[18]李莉,于开莲.张雪门教育實习思想对当前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45-48.
[1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2018.
[20]俞启定,和震.职业教育本质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5-10.
[21]王海英.“顺应”与“引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之间关系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Z1):14-18.
[22]杜燕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3(2):92-96.
[23]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1):47-51.
(责任编辑:赵淑梅)
Abstract: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progra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the basis for cultivating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is paper takes 20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programs, it is found that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cultivated. The type is beyond the actual, the training specification is incomplete, the curriculum is lack of systematic and professional,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class is separated, and the teaching guarantee is insufficient. On this basis, the correct positioning training type, the complete expression training specification, and the adjustment course are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opening a structure, constructing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eaching guarante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text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