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的提升路径

2019-07-16 10:31夏冬梅
青年时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提升路径乡村振兴战略

夏冬梅

摘 要:当前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 首次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现代农业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将是这一战略的主力军。农业高职院校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主要依靠教师來实现。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就当前农业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出原因,并提出四大基本提升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教师教育;提升路径

一、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也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环,必须要通过乡村的振兴来实现强国梦。

(一)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教师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教师为先。如果培养不出合格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实行科教兴国就变成了空头语。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明确指出:“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而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工匠之师”,因此加强农业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大的意义,即教师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二)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

1.政策资金保障

21世纪以来,党中央每年发布的1号文件都在关注“三农”问题。国家加大了涉农项目相关税费的减免力度,实施农业补贴政策。为深入推进农业院校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强农科教协同,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文件,如《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意见》、《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务支持项目资金管理办法》、《2018年农业科教环能工作要点》等。

2.生源增加

以往受我国招生录取制度制约,农业高职院校在招生录取批次中排在最后, 生源素质总体不高。在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出台以后,使得农业高职院校逐步摆脱生源危机,招生数额不断上涨,农业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得到了一定人力和资金支持,使得教师的发展空间也不断扩展。

3.专业精化

战略的出台,鼓励各类人才回乡就业,催生了许多新的行业和职业,从而把现代科技生产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的发展。因此,乡村需要更多农业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如新型农业经营者、农村电子商务营销人员、农产品检疫检验人员等。这就促使各农业高职院校陆续对专业结构进行幅度调整,科学增删部分专业。

4.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都立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提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在这创新创业的大潮流下,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等多所农业高职院校都积极行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并给教师的双创教学开展创造了条件。

二、农业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业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结构单一

现在农业院校所招聘学术性教师相对与技术性教师而言占据了绝大比例,比例的严重失调并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1]。在各高职院校官网可以发现:山西运城农业技术学院38.2%、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47.1%、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6.3%、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31.4%等等。这表明大部分高职农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没有达到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中提出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要求须70%以上。

2.教师职业更替频繁

不是医学科班出身的人难以胜任大夫,而没有学过工程专业的人担任工程师的情况也鲜有一二,但是非师范类学历背景出身的教师却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在农业高职院校中也是见多不怪,且许多院校常通过聘用一些家属人员、离岗退养人员或临时人员解决教师人手不足的问题,造成教师职业更替频繁、师资队伍不稳定,从而阻碍了教学的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率低

农业高职院校中很多专业教师安于现状,不愿意考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各系教师的证书获得情况就可以看出,获得高含金量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二)原因分析

1.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意识不足

许多农业院校不太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缺乏明确的培养计划, 也没有配套的激励机制,导致“双师”型教师比例低下。目前很多青年教师从农业院校一毕业后就直接去高职院校教学, 没有经历实践磨练, 对农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都十分陌生。

2.缺乏明确的教师准入制度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设定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自身持点的资格认定条件及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仍然沿用本科院校教师资格认定的模式,尤其缺乏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认定[3](中等职业学校有认定制度)。

3.教师对继续教育动力不足

农业高职院校对师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拨款一般都不富裕,而有限的资金数额并不能带给多数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动力。于是有限的资金不仅限制了农业高职教师的工作环境改善,高难度的考证、职称评选更是限制了教师在职培训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激情。此外,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环境中重工轻农、重商轻农等不良现象一直存在,人们不认为从事农业是崇高的职业,导致农业高职教师的发展前景不明朗,发展动力不足。

三、农业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的提升路径

(一)建立终身化的教师培训体系

终身化的教師培训体系即将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统一,进行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设计。而目前农业高职院校的首要工作就是将培训课程的一体化转变为培训机构的一体化,即将培训课程分散在大学、职业学校、企业和其他教师培训机构中,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共享。

(二)恪守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得从3方面入手:认证机构、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例如,南阳农业技术学院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制订了《关于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施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使得一批“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4]。在这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

首先,认证机构必须具有纯洁性,在认证过程中要加以必要的管理和监控。

其次,每个专业教师认证的标准必须要统一,依循教育部颁发的严格标准,这样认证结果才具有可比性。

最后,认证程序必须严格一致,吸取“申报—评定—公示—颁证”制、申报核实制、统计制等程序的优点,制定出科学合理并高度统一的认证程序。

(三)强化教师教育的激励手段

资助培训经费,经济上大力支持。为促使教师深造,除了对教师报销参加学术交流、国际交流的相关费用外,还应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特定的补贴。

提供进修机会,时间上充分保证。在职教师进修期间,院校除了报销全部学费以外,在时间上也要给予充分支持。

加强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关怀。这不仅需要正确定位农业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角色,还需要政府和高职院校改善其工作环境,为高职教师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创造条件。

(四)完善教师培训的财政保障体系

各校应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政府资助农业高职教师培训的经费列入政府预算中,实时监控资金流向。

对于独立于政府外的财政转移支付,应该建立专门的拨款委员会对资金的转移支付进行监督和审查。

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继续加大对不发达省份在农业高职教师培训上的财政投入,根据院校的实际状况、需培训的师资、学生数等实际需求加大资金投入。

鼓励校本研修,给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院校教师更多的进修机会。

参考文献:

[1]谢春杰,郭晓莹,曾楠,马爽.农业院校中“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吉林农业,2018(12):112.

[2]杨冬梅,杜向阳.农业高职院校教师的行业职业能力提升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02):65-68.

[3]沈文娟.试论高职课改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11):67-69.

[4]宋源,张文军.提高高职高专农业院校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探索[J].南方农业,2016,10(03):188-189.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提升路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