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的每个单元由Welcome to the unit开始,教材自应用以来Welcome板块就因配图和设计问题围绕单元话题设计。文章从核心素养观的角度出发,浅议《牛津高中英语》Welcome板块教学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牛津高中英语》;Welcome to the unit
【作者简介】曹筠,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牛津高中英语》的每个单元的Welcome由几张贴近学生生活且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图片和若干个与图片相关的问题构成。该环节旨在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新单元话题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背景知识和唤醒与话题有关的个人情感体验;该环节的问题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班级辩论等形式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品质;该环节涉及的图片或者影片是中西方文化传播的载体,旨在让学生能够感知和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该环节学生听力的输入,英语口语输出和写作输出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本文意在以英语核心素养背景下,结合高一英语的教学实际,探讨《牛津高中英语》Welcome to the unit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1.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首先,该定义中强调语言运用的社会情景性,学生须掌握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使用语言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书本知识,同时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推动学生在社会生活化的情境下内化和掌握语言知识。《牛津高中英语》Welcome的导入话题都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以往书本知识积累设计的,便于老师创设情境。其次,新课标定义的语言能力的内在表现为理解和表达能力,外在表现是听、说、读、看、写的能力。《牛津高中英语》Welcome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话、问答、讨论、辩论、采访等口语表达形式,通过有效的听和说,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此外,通过Welcome教学《新课标》也能实现培养学生“看”的能力的新目标。视觉技能(Visual skills)是在信息交流中普遍存在的,因而培养学生解读新媒体语篇(如图表、网页、视频等)的视觉技能也十分重要。大部分高中教材缺乏专门的听、说、看课程。《牛津高中英语》Welcome是一个灵活的版块,只要老师合理利用新媒体素材,下载一些跟话题有关的视频短片作为活动的warm-up,就可以听、说、看结合,实现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模块三的unit2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language,内容围绕英语语言的历史和发展展开。那么纯粹学习阅读语篇学生的理解是静态的,甚至像读史书一样是枯燥的。在这一单元的Welcome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个学习视频《The history of English in 10 minutes》,学生可以从动态的画面扑捉到英语语言的发展历史和背景知识,生动有趣。另外让学生课前预习,找一些英语中的外来词故事在课堂上分享,也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了解英语语言背景文化。同时这堂课还讨论了话题如:Why should we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让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最后让学生思考问题:Does Chinese language always change? What may affect a language? 学生通过问题启发思考,并且学会对比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发展。总结语言发展的规律,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目的。
3.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界定为:“思维在逻辑性、创新性、批判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应该运用现有教材或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做观察,比较,判断,归纳,和创新等脑力思维活动,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牛津高中英语》的Welcome常见的活动有:①头脑风暴;②话题讨论;③辩论;④演讲或者表演。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各个板块的特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牛津高中英语》Welcome 的一大特点就是教材一般只有几幅图片和几个问题。教学素材少,但与话题相关的素材在新媒体平台中却非常丰富。为了充实教学内容,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老师可以提前补充资源链接或者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下搜索或者阅读。
新课程标准给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多的指导。如何结合新课程标准,利用现行教材模块达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从《牛津高中英语》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学实践来看,该模块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3-44.
[2]何蓓蓓.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之语言能力——词块教学的实践[J].英语广场,2019,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