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体时代,心理健康已经是大学生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出一批能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的西藏大学生,成为每一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艰巨任务。本文通过课堂教学、走访调查等形式,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增强西藏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水平,引导大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西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一、引言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它一经出现,便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为大众所喜爱和认可,并广为应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断适应新形势,深刻认识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及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特点,提高作为教师对于新形势的把握能力,积极利用新媒体,才能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在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会议和场合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想指针和行动指南提供参考。按照《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坚持“对焦、对症、对策、对表”,防范化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破解影响学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关键问题,深化“四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构建,切实提高心理育人工作质量。
二、新媒体时代西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难题
(一)忽视心理健康重要性
在西藏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依旧不够,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认知尚未不足,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对其避而不谈,不能完全认识到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每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仍有一些欠缺的地方,不能完全关注到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也是受限于心理健康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没有足够的专业团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合理有效的关注,进而教育引导工作。
(二)新媒体知识内容的扩张和冲击
新媒体带来的知识量相当之大,部分大学生通过“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获得的知识,只能满足我们的“猎奇”“新鲜”“休闲”“娱乐”的目的,想要系统的掌握一门学习技巧,还是需要对需要学习的知识有所筛选,进行系统的学习。
在如此之多的海量知识中,必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思想进入大学生的视野、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变化。新媒体所传播的知识与价值观具有公开性和不可控制性,如今网络文化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其中包括西方国家的制度观念与生活理念、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1],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降低交际能力,导致情感淡薄
微信、QQ、微博等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社交媒介,由于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的交流,文字和声音代替了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可是破除突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但也造成部分学生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困惑或障碍,不能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使得自己变得情绪情感淡漠,沉迷网络,不愿走出网络,走进现实生活,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情感的依托,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大学生的成才发展。
(四)弱化思考能力,破环网络环境
新媒体以其方便、快捷、丰富、自由、开放的优势,占据了大批学生的视野,新媒体的使用成为每一位大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取想要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圈子,但与此同时,在虚拟化的空间环境中,对于新媒体的过度依赖和甚至于沉溺,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弱化大学生的思考能力[2],遇到问题就会使用新媒体。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也使得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同学做出一些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三、西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的途径
(一)普及教育,关注心理健康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各高校组建专家团队,从各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大学生心理教育这一课程也不例外。针对于西藏而言,组建团队编写出版遵循西藏大学生发展规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课比赛、建成“心理网络微课程”线上平台、打造出一批精品课、示范课等任务艰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个别院校并未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中,只有将其纳入到学校教学体系中,采取课堂教学这一基本形式,通过系统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心理调节的方法与手段,才能使学生系统全面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较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3]。
(二)双管齐下,积极运用新媒体
在多媒体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率不断提升,善用网络技术,采用线上理论学习、线下讨论交流的形式开展混合式教学,如利用直播交流、热点讨论、情景剧展示等多个环节,不断扩大课程覆盖面,如大学适应性教育、积极心态建立、大学目标确立、情绪情感调节等,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开启大學生活。
在智能手机普遍使用的今天,微信在时效性展现出相当的优势,在今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微信公众平台,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每天会为关注用户推送高质量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4],与此同时通过后台数据的分析,时刻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等,也可通过定期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娱乐活动,让同学没融入其中。
(三)基于课堂,结合课外心理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心理健康的教育更需要找到自己的机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教育引导方式,不断搭建课外心理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
1.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如举办心理沙龙、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开展“5·25我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活动,积极传播心理健康的知识,使学生关爱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以更好的状态度过大学生活。
2.针对学生在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大学适应、恋爱、人际关系、就业择业困惑、价值观念等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训练,进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消除心理障碍。
3.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宿舍管理工作紧密结合,通过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同学中宣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密切关注和及时收集学生中的心理信息,努力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平台[5]。
(四)全方位发展,提升综合统筹能力
1.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而存在,加强队伍建设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胜任课程教学工作,首先,应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其次,要对课程的重要性及其性质有着清晰的认知和认同。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迫在眉睫,只有通过系统规范的进修学习、经验交流、学术探讨,提高教师心理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才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服务。在课程教育前,组织集体备课、资深教师听课评课、定期进行教学研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职业胜任力。
2.优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不断创新心理咨询形式与方法,增强心理咨询的实效性。学校应不断完善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立心理咨询专用场地,设立心理测评室、辅导室、沙盘游戏室、综合素质训练室等,提供“一化两式三性”(个性化、菜单式、一站式、普及性、互助性、发展性)咨询服务。
3.加强研判与预防,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识别和筛查延伸至各个角落,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安全防护网。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机制,所有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不少于两次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对普查结果建库立档,及时更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现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全覆盖,加强对重点学生、特殊学生的关注。
在新媒体时代,要培育出为西藏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需要大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品质和心理素养,创新西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坚持“育人、护心、筑梦”的工作理念,提供完善的教育、指导、咨询和服务,使每一项工作都紧紧围绕学生这个“本”,着力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社会进步、高校发展、學生成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以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有效性[5],在新时代开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 [1]仉媛,李志伟.当代“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经济价值观的对策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28(06):100-102.
[2] 殷成洁,樊巧云.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26):86-88.
[3] 刘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研究[J].职教通讯,2015(20):75-76,80.
[4] 庄明科,刘海骅.以全新思维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北京教育(德育),2014(2):63-64.
[5] 王倩倩,曹亚丽,宗巴.西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8,39(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