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蹴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因素及解决途径

2019-07-15 03:35马超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解决途径影响因素高校

马超

【摘 要】 本文在阐述高校开展蹴球运动的可行性与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此项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解决途径,以期传承和弘扬具有民族特色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关键词】 高校;蹴球运动;开展意义;影响因素;解决途径

蹴球是从古代踢石球的游戏中整理出来的,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民族文化是蹴球运动所具有的特征,蹴球运动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它是把竞技、娱乐、运动、智力融为一体的,是一项灵巧、细腻、高雅、文明的体育运动项目。1984年起,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开始对蹴球进行挖掘、整理、改进将蹴鞠改名为蹴球,于1986年首次在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进行了表演,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1998年得到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认定,将古代的踢石球正式命名为蹴球,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则,与此同时也将蹴球这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列为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且已经在全国开始盛行。如何大力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应该突出的重点,通过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课程来达到改革和完善体育教学特色的目的,已成为我们当今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蹴球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得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实践中蹴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遇到了一些困难,通过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寻找解决路径,对蹴球在高校的广泛开展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高校开展蹴球运动的可行性和意义

1、蹴球运动对场地、器材、年龄、性别要求不高

蹴球比赛场地是一块长10米,宽10米的正方形平地进行的,比赛用球为塑硬塑实心球,直径10厘米±2厘米,重量为1000克±10克,从场地和器材来看,占地面积不大,蹴球坚实耐用,易于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蹴球练习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参与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团体;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来享受蹴球带来的乐趣,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和谐社会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蹴球在高校开展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

目前大多数高校课程设置主要以武术、篮球、足球、健美操、舞蹈等为主要内容,由于大多学生都属于初学者阶段,在比赛或表演中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个人能力得不到体现,没有成就感,会产生厌学的态度,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蹴球运动由于参加人数少攻防配合简单,有吸引力,没有较多的身体接触,学生很容易打出一种默契或轻松取得优异成绩,在蹴球比赛中易于让学生形成一种成就感,同时心里也得到很大的满足感,因此在高校中开展蹴球课教学,可以拓宽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兴趣爱好的培养。

3、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将蹴球课推广到高校校园使其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即能調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也可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从中可以更好的体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的精髓,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把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思想落实到陕西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去。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方式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为莘莘学子们的教育思想奠定一个坚实而有力的基础,在体育教育方面融合社会体育文化与大学生体育文化,并为进一步推动应试教育思想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和进一步督促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的推行。

4、高校教育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保障

高校教育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保障,而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少了专业方面的人才,使得其发展没有了科学的动力和支柱。而高校是传承文明和净化人类灵魂的地方,也是大学生走入社会前继承和发展民族体育接受教育学习的最后一站,只有通过学校与少数民族活动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才能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发展,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都是通过学校走向世界的,所以我们应将少说民族传统体育推广到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中去,使学生不仅能达到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满足,而且对特色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大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凝聚力。

5、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在高校的开展其重要原因在于场地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无器材的讲究,而且规则简单易记,对于学生来说其操作简单易学,适合不同类型体质、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锻炼。同时学生也将有更多体育项目来进行选择,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拓宽,兴趣爱好得到更广泛的培养,行为意识得到更好的养成,身体得到更好的锻炼,为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将来学生走向社会,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始终坚持身体锻炼的习惯,从大学校园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让大多数人参与到民族体育项目锻炼中来。进一步促进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从而使得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实施。

二、影响高校开展蹴球运动的主要因素

1、高校中体育课程设置不平衡

目前陕西高校体育课中开展的项目主要由:篮球、足球、排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内容和形式较多,通过调查,陕西高校公体课课程设置很不平衡,而且内容也比较单一,大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上课内容缺乏新鲜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的开展恰恰可以打破这种课程设置的的不平衡,使得校园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多彩。

2、比赛成绩决定蹴球运动的发展

由于各个高校参加蹴球比赛的成绩不理想,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一员,蹴球运动在陕西高校的推广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毕竟蹴球在高校的普及非常的有限,大学生在接触蹴球项目之前,都没有听说过此项运动,因此,高校参与蹴球运动的大学生和运动员都是从零开始,加上课程任务繁重,参加蹴球训练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上高校从事蹴球的教师和教练员比较年轻化,且自身都缺少训练与比赛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蹴球知识的传授就会大打折扣。

3、蹴球运动教材相对缺乏,理论知识薄弱

从高校体育课所用的教材来看,大部分是以西方化体育项目为主体的教材,缺乏关于我国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类教材,使学生对民族体育项目了解甚少,更不知道我国民族体育项目种类的繁多及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特色何在,这样就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在高校中的普及和发展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教材的缺乏也成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在高校推广和开展的主要问题。

4、高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缺乏相关的学科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进入高校,也意味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将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项目技术技能的培养,高校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与推广,深入健身、养身、保健等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教育部文件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委托各大高校,正对高校体育教师师资的实际情况,创造各种条件,举办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体育高校师资的培训学习班,除了主干课程的外,还必须掌握一些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科研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三、推动高校开展蹴球运动的策略

蹴球在我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是一项古老而崭新的运动项目,也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社会性等特点,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蹴球课是可行的,因为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可以使在校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1、进一步了解国家教育改革的方针与政策

把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加强对蹴球运动项目特点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共性研究,发展高校优势体育项目,丰富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逐渐将蹴球运动推广到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堂中来。

2、应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对策

高校应给与适当的优惠政策,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形成具有民族特色,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

3、加强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一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骨干教师队伍,在部分高校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科研工作,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给年轻教师提供较多的培训机会,通过学校之间的比赛交流,使少数民传统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的发展。

4、高校应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

在学生当中建立相关的社团、协会,举办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提高大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加入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来。

5、组织有关专家对蹴球教材进行编写,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1] 姜云,曲向前.蹴球项目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推广的可行性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7(4)12-14.

[2] 方征.我国蹴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前景[J].体育文化导刊,2002(9).

[3] 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23-41.

[4] 李晓明,趙理强,李金容.浙江省民族传统体育“蹴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2(9)51-52.

[5] 史永.蹴球运动全国推广模式的构建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2012.3.100-101.

[6] 寸亚玲.少说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发展的互动研究[C].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体育论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7] 张武,朱建屏.蹴球运动的发展前景与价值研究[J].体育新论,2011.11.9-10.

【作者简介】

马 超,西安思源学院体育部助教.

猜你喜欢
解决途径影响因素高校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