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討论基层医院实施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价值意义。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68例行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各34例,观察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研究组(实施小切口手术)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73.53%),比研究组(97.06%)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研究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比研究组高,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比对照组优越,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5.88%),比对照组(23.53%)低,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基层医院;小切口手术;阑尾炎;临床疗效
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与细菌侵入或胃肠道疾病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腹泻与腹痛等全身性症状。常规保守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但治标不治本。小切口手术在操作便利性、患者创伤度、术后恢复与留瘢痕率等方面,都是传统切口阑尾切除术不能比拟的,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但在实施中,应当加强对术前准确诊断,与术中操作力度等问题的控制,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8例行手术切除阑尾炎治疗的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签署了书面知情书;排除精神意识障碍、肝肾器官严重疾病者。按照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各34例,对照组男女各17例;年龄平均45.3±4.7岁;平均病程2.31±1.14d。研究组15例女性,19例男性;年龄平均46.1±4.4岁;平均病程2.15±1.08d。两组临床资料相似,比较差异不明显,可比对,P>0.05。
1.2 方法
患者治疗前,接受体温等生命体征检测,标记压痛点,行常规检查。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取仰卧位,施以硬膜外麻醉。在压痛点部位,行5-8cm手术切口,切除病灶后,用4号丝线缝合。术后行常规抗感染与镇痛、水电解质纠正等基础治疗。
研究组行小切口手术治疗,消毒处理压痛点处皮肤,患者取仰卧位,在T11-12间隙处,施以硬膜外麻醉。下腹麦氏点做切口定位,斜行1.0-2.5cm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沿肌纤维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并切开腹膜。利用皮肤拉钩,适当牵开切口。B超显示腹部积液者,利用吸引器处理,减少切口感染。剥离右下腹网膜,沿结肠带可见到阑尾回盲部,食指探查回盲部周围,发现炎性增粗阑尾。若未发现阑尾,需剥离盲肠外侧覆膜,发现盲肠后方阑尾。切除阑尾后,残端实施电凝处理。对无法提出阑尾体尾段者,实施逆行切除术。不施以腹腔冲洗,防止炎性反应扩散。缝合腹膜后,切口冲洗用稀碘伏或氯化钠熔液,残留液用干纱布吸干。逐层缝合切口,间断缝合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用1号丝线缝合外层皮肤。术后给予常规禁食与抗感染等基础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实验室指标正常,B超检查无炎症)、有效(实验室指标改善,B超显示炎症好转)、无效(实验室指标无改善)三项。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包括手术出血量与肛门排气时间等。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统计,用spss22.0软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的计量数据,行秩和检验;以百分数表示的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研究组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1所示。
2.2 围术期指标
对照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研究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比研究组高,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比对照组优越,P<0.05;如表2所示。
2.3 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皮下气肿,发生率为5.88%。对照组出现2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切口感染、3例皮下气肿,发生率为23.53%;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X2=4.221,P=0.040)。
3 讨论
阑尾盲管处于回肠、盲肠间,一端与盲肠连通,远端处于闭锁、游离状态,在梗阻影响下,管腔积累的分泌物逐渐增多,内压随之升高,直接影响盲管远端正常血运,为管腔细菌滋生提供了条件,促使黏膜损坏,从而引发感染等病变。急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较多,除梗阻与感染原因外,也与胃肠道功能障碍有关,其会引发内脏神经反射,促使阑尾痉挛,且管腔变窄,影响正常血供,细菌侵入后引发感染。具有发热、腹痛、腹肌紧张等临床表现,直接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对此,及时展开诊疗意义重大[1-2]。
大部分患者确诊后,建议采取手术治疗,尤其是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以控制炎性反应发展,降低阑尾炎并发症率,以及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等疾病的治疗难度,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但在选择手术方案时应当慎重,以确保临床疗效与患者生命安全。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势,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更加优越,患者接受度与认可度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优势如下所示;一是手术时间短,手术应激随之降低,尤其是脏器暴露的时间缩短,切口感染率直接降低。二是微创小切口手术,对腹壁血管、神经的损伤小,神经肌肉营养受阻、血肿与切口感染等不良情况得以规避。三是术后可早期展开活动,更利于胃肠蠕动,与胃肠功能恢复,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预后改善与病情转归意义重大。四是手术操作简单,无需借助其他特殊器材完成手术,更适用于基层医院,从而实现医疗资源高效配置与利用[3]。
确保手术疗效,要求医护人员在实践中,注意到以下操作要点;一是术前加强病情检查,通过B超等检查技术,充分了解病变位置周围情况。二是手术操作力度轻柔,防止穿破阑尾,从而引发炎症扩散,减少腹腔感染与术后并发症率。在拉起腹膜时,应当尽量膨出腹膜,以确保阑尾切除成效。尤其无法顺利提起阑尾盲肠者,可适当扩大切口,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效果更理想,更适用于老年患者与患儿,减少手术应激的同时,更利于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武飚.微创小切口与传统手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01):129-131.
[2]夏国志,关家辉,刘星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7(09):118-120.
[3]冯方栋.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急性阑尾炎疗效比较[J].中国医刊,2018,53(12):57-59.
作者简介
张凤玉,女,河北省肃宁县人。肃宁县中医医院,普通外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