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辉 王雪
摘 要: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当前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个人背景和个人特质对创业意愿有积极影响,其中拥有创业经历的背景和诚实且谦虚的个人特质对创业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克制且忍耐的个人特质对创业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创业态度和创业环境的影响作用暂不支持。
关键词:创业意愿;个人特质;个人背景;创业态度;创业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9)3-15-6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3.003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第三十二条中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目前研究来看,大学生创业意愿仍然不高,学界一直从各个方面努力挖掘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但由于视角不同,调研对象和样本的差异化使得结论尚不统一。随着创业教育的大力开展,学者们开始关注接受创业教育学生的创业意愿。本研究来自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H15F00)支持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所覆盖的其中23所高校,学生从线上和线下充分学习参加了“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情景体验—创业技能提升—创业投资孵化—创业大赛训练”等系列课程和活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已系统接受过创业教育训练的学生进行分析,说明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2 模型构建
已有的文献从个体层面、宏观层面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视角包括个人背景[1]、个人特质、创业态度和创业环境等[2]。最近的研究证实了个人背景会影响思维方式及行为逻辑,影响创业意愿及创业想法的转化过程[3-4],对创业意愿有积极作用。在个人特质研究方面,Phan研究表明新加坡的学生对自己身上企业家特质的自信程度与其创业意愿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5];Murray、MacMillan的研究证实了个人特质中成就事业的欲望、内控人格、风险承担能力、个人价值观等对创业的影响[6];国内学者卢陈、黄念、黄晶、吴梅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人格特质和亲戚朋友的创业经历会影响个人创业意愿。在创业态度方面[7-8],王心焕、薄赋徭、雷家骕研究发现创业态度中的自我实现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最大[9];张秀娥等则从TPB模型出发验证了态度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有不少学者验证了创业环境的重要性,例如,叶宝娟通过创业环境量表揭示了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并进行了实证分析[10]。多數学者都建立了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如范巍、王重鸣在研究中构建了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设计了“大五”人格量表以及创业意愿量表,通过研究发现背景、环境、个性等会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本研究在其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文献,结合调研访谈结果,加入创业态度因素,扩展了这一模型(如图1),并提出了以下假设。
H1:个人背景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积极影响。
H2:个人特质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积极影响。
H3:创业态度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积极影响。
H4: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积极影响。
3 研究设计
3.1 变量指标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参考范巍、王重鸣的研究,本研究的变量设定如表1所示。
3.2 数据收集
为保证调研问卷中用词及语气无异议,首先在线下对50位同学进行了预调研,根据问卷回答情况结合专家反馈,对问卷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后,形成正式问卷。正式问卷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基本情况、个人特质、创业态度、创业环境、创业意愿。基本情况和创业态度及意愿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选项,个人特质与创业环境运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问卷向23所高校线上注册学习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发放,最终回收3 000份,有效问卷2 580份,有效回收率86%。
4 数据分析
4.1 样本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为在校大学生,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占39.1%,女性占60.9%,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被试者的年级分布较为均衡,其中大三年级所占比例为28.85%,高于其他年级。研究群体分布在10多个专业,经济学所占比例最大,高达17.95%;其次为管理学,所占比例为12.18%;法学所占比例为11.54%;还有一些专业未在选项中列出,这些专业统计为“其他”,所占比例为17.95%。在创业教育接受程度上,大多数被试者都接受过与创业相关的培训或讲座,还有的参加过创业活动和大赛。其中,接受过创业培训的人数最多,占35.26%;其次是参加创业类讲座,占31.41%。在创业经历中,有过创业经历的被试者占比64.09%,这个比例远远超出预期,说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热潮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其中8.33%的被试者创业持续发展至今,12.82%的被试者虽然多次创业失败但仍在创业之路上坚持探索。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次调研信度系数值为0.854,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针对“α系数”,分析项被删除该系数后的信度系数值并没有明显提升,研究数据信度水平高,达到研究要求。效度分析使用因子分析这种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别通过KMO值、共同度、方差解释率值、因子载荷系数值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验证出数据的效度水平情况。KMO用于判断是否有效度,共同度用于排除不合理研究项,方差解释率用于说明信息提取水平,因子载荷系数用于衡量因子(维度)和题项对应关系。本次调研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均高于0.4,说明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提取。KMO值为0.735,意味着数据具有效度。
4.3 方差分析
分别以性别、专业、创业经历为变量分组,探究不同组别的研究对象对于创业意愿的看法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
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初步探测性别、专业、创业经历不同组别对于创业意愿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表2的结果显示,由于p>0.05,性别没有显示出差异性,专业和创业经历则有差异性。接下来的回归分析会进一步关注这种差异性。
4.4 相关分析
利用相关分析研究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较高的知识素质、诚实且谦虚、克制且忍耐、有热情和责任感、公平正直、自信果敢、偶像崇拜、“创业”职业化、实现自我价值、就业压力大、兴趣爱好、名利地位、回报社会、父母的创业经历、家庭对自己创业的支持及帮助、亲戚朋友的创业经历、亲戚朋友对自己创业的支持及帮助、国家创业政策扶持、校园创业相关扶持、校园创业课程、是否有创业意愿共23项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
以心理素质为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相关性分析中与14项其他影响因素(良好的身体素质、较高的知识素质、诚实且谦虚、克制且忍耐、有热情和责任感、公平正直、自信果敢、父母的创业经历、家庭对自己创业的支持及帮助、亲戚朋友的创业经历、亲戚朋友对自己创业的支持及帮助、国家创业政策扶持、校园创业相关扶持、校园创业课程)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为0.515,由此可以说明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这14项影响因素呈正相关关系。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与8项因素(偶像崇拜、“创业”职业化、实现自我价值、就业压力大、兴趣爱好、名利地位、回报社会、是否有创业意愿)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值接近于0,说明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上述8项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会对是否有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4.5 回归分析
以创业意愿作为因变量,将个人背景、个人特质、创业态度和创业环境的各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为避免多重共线性,首先取对数,然后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详见表3、表4、表5和表6。
将性别[a]、在读年级[b]、在读专业[c]、创业教育程度[d]、创业经历[e]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F检验(F=4.632,p<0.01),回归方程有意义。模型中VIF值均小于5,模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回归效果较好。从回归系数可以看出,个人背景对创业可能性的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创业经历、创业教育程度、在读专业、在读年级、性别。其中,创业经历回归系数显著(p<0.01),其他4个自变量回归系数不显著。这说明创业经历对是否有创业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其他四项自变量对因变量是否有创业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关系。
将良好的心理素質a、良好的身体素质b、较高的知识素质c、诚实且谦虚d、克制且忍耐e、有热情和责任感f、公平正直g、自信果敢h作为自变量,回归分析的R平方值为0.157,通过F检验(F=3.411,p<0.05),VIF值均小于5,模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回归效果较好。诚实且谦虚对创业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克制且忍耐对创业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较高的知识素质、有热情和责任感、公平正直、自信果敢没有对创业意愿产生影响关系。
将偶像崇拜a、“创业”职业化b、实现自我价值c、就业压力大d、兴趣爱好e、名利地位f、回报社会g作为自变量,F检验(F=1.986,p>0.05)没有通过,说明偶像崇拜、“创业”职业化、实现自我价值、就业压力大、兴趣爱好、名利地位、回报社会并不会对是否有创业意愿产生影响关系,因而不能具体分析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影响关系。
将父母的创业经历a、家庭对自己创业的支持及帮助b、亲戚朋友的创业经历c、亲戚朋友对自己创业的支持及帮助d、国家创业政策扶持e、校园创业相关扶持f、校园创业课程g作为自变量,没有通过F检验(F=1.580,p>0.05)。由此可见,父母的创业经历、家庭对自己创业的支持及帮助、亲戚朋友的创业经历、亲戚朋友对自己创业的支持及帮助、国家创业政策扶持、校园创业相关扶持、校园创业课程没有对是否有创业意愿产生影响关系。
5 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结论说明
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人背景及个人特质对创业意愿有积极影响,这与范巍、王重鸣、周劲波等、张秀娥[1]、张坤研究结论一致,但创业态度和创业环境两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在本研究中没有得到验证支持,这与Jon C. Carr和Jennifer M.Sequeira研究分析结果相同,具体见表7。已有文献表明创业态度和创业环境与创业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或者不会直接对创业意愿产生影响,与调研样本对创业及创业环境的理解和所处的创业环境还没有产生很好的创业氛围有关,如安美忱、张卫国、张思敏、薛永基、冯潇等的研究。
5.2 对策建议
5.2.1 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倡导创业精神。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创业经历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作用。但是样本分析的数据显示,只有8.33%的大学生创业成功,失败比例很高。在后期的访谈中,大学生进一步强调了创业经历的重要性,同时提到了如果创业者失败了,但是得到了周围人的理解,那么创业经历中的失败不仅不会打倒创业者,相反会进一步激励创业者。
创业存在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所以创业充满了风险。通过对美国硅谷创业者的研究可以发现,硅谷对待创业者的态度、构建的创业生态和形成的创业文化是我们亟须建立的。已有学者研究表明,对创业者更加宽容、鼓励创业者不断成长和创新,有利于创业者的成长,进而有利于创业的成功。
当今时代挑战和机遇并存,应该加强对创业人物的宣传力度,特别是青年成功创业者,发挥标杆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创业精神的宣传,激励大学生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在实践中学习,发扬创业者精神。
5.2.2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前文的分析显示,诚实且谦虚、克制且忍耐对创业意愿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创业的过程复杂而且艰巨,它不仅需要创业者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是必备的,而作为一个创业团队的领导者,不仅需要具备经管类知识、法律知识、商务谈判等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创业综合素质,包括创新的思维、坚持的品质、进取的精神、诚实守信、谦虚认真、克制忍耐等。
5.2.3 加强创业教育。在个人背景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排序中,创业教育程度排第二位,仅次于创业经历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目前,在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支持下,高校陆续开展了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加快了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接下来高校在加强创业教育课程研究的同时,仍需坚持开发实训课程,建设实训基地,扩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重视企业导师的引导作用,加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创业教育实践的拓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的转化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秀娥,徐雪娇,林晶.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8(9):1650-1658.
[2] Gartner W B.Some Suggestions for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ial Traits and Characteristic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89(1):27-38.
[3] 吉小燕,劉爱军.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高教探索,2016(9):113-120,128.
[4] 方卓,张秀娥.创业激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吗?——基于六省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7):41-56.
[5] Phan P H, Wong P K, Wang C K. Antecedents to entrepreneurship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ingapore: beliefs, attitudes and background[J].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ulture,2002(2):151-174.
[6] Low M B,Macmillan I C.Entrepreneurship: 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s[J].Journal of Management,1988(2):139-161.
[7] 卢陈,黄念,黄晶,等.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35):14-15,27.
[8] 吴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5(13):186-188.
[9] 王心焕,薄赋徭,雷家骕.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对本科生与高职生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5):116-124.
[10] 叶宝娟,方小婷.创业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科学,2017(6):1442-1448.
Abstract: Through variance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intention.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personality traits had positive impacts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The background with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and honest and modest personality traits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Restrained and tolerant personality traits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s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while the impacts of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 and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has not yet been supported.
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personality traits; personal background;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