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迎春
《穷人》一文讲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教学本课的重难点之一是抓住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当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担心两个孩子,另一方面怕加重丈夫的负担,不知怎样把这件事告诉丈夫。怎样才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桑娜的心理呢?在教学中我紧抓“忐忑不安”“自作自受”加以突破。
1.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情怎样?她都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并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
2.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心理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忐忑不安。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桑娜的忐忑不安?是什么东西让桑娜忐忑不安呢?桑娜担忧的是她的五个孩子,是她每天早出晚归的丈夫,那她又害怕什么呢?又是什么让她后来如此坚定呢?
4.试着对课文中的省略号加以补充,从省略号、感叹号、问号上感受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
5.你们有过忐忑不安的时候吗?当你们忐忑不安时,会有什么表现呢?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
这种矛盾心理活动的描写,对表现桑娜的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表现出了她对西蒙一家的关心和她善良的品质。同时,我指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体会名家写作的高妙,并把自己的体验运用到读写之中。
这段话中桑娜和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 “沉默”,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面对打鱼归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他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文中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尽管无言,但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桑娜为人着想,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那份善良。这时,我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补白,突破难点。
1.想象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和想象,思考文中人物应具有的神情、动作。
2.表演读。分角色表演读,这是学生参与作品再创、激发创作灵感的有效方式。学生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他们在一起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并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揣摩词句。学生将自己补充的词句放入课文段落中,体会揣摩,看其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思想。我们可引导学生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桑娜两次想与丈夫说话,可都欲言又止,桑娜究竟想说什么呢?你能联系当时的情境写出来吗?”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比较,进行互相点评,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魅力。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填补与想象性连接。以“含蓄无限,思致微妙”来体会文字背后的韵律。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文本,通过对文中两次“沉默”的充分挖掘,使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文中的重难点得以突破,学生的心灵完全被主人公的美好品质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