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杰机扫保洁服务中心 乐莉华
所谓费用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其中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为了提高利润,需科学地制订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安排各项费用支出目标,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评价、考核计划执行情况,以检验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是否按照计划执行,这种管理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越发显出其重要性。
市场经济中价格战越来越激烈,同等产品质量标准化的前提下,企业操纵产品价格的弹性越来越有限,企业只有将成本费用控制到低于竞争对手或者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下,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手段,与费用管理相辅相成,内部控制有效可以将企业的费用控制在预定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可能性。
在这种费用管理模式下,为了提升业绩,企业管理者努力创新管理方法和制度体系,从而带动了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颁布,企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内控的理论和方法与费用管理相结合,采取多种内部控制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果。但是有一些企业由于在内部控制机制和执行内控程序以及内部审计方面不足,给企业费用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更多企业领导者意识到费用内控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从费用控制的风险点和控制流程角度搭建起内控程序体系,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制度做保证,费用控制要形成长效机制也很困难。企业费用管理制度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岗位分工制度的缺乏。企业在进行费用内部控制时,普遍存在岗位没能进行合理安排、一人多岗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费用控制的内部制衡机制失调,使企业管理费用无法有效进行,增加企业内部营私舞弊发生的风险。(2)细节管理的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在控制过程中对细节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有些企业的内控制度做得不够细致,对细节控制不到位,从而在费用管理上产生漏洞。(3)授权审批制度的缺乏。许多企业在进行费用内控过程中,日常授权往往没有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审批流程,在审批过程中随意干扰因素过多,人为不合规操作过多,甚至存在越权审批现象,使得授权审批内控措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4)责任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权责不明确或者只注重权利责任意识淡薄,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产生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责任难于落实问题难于处罚。(5)标准管理制度的缺乏。由于国家有关部门缺乏严格的标准,或者即使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企业没有制定与自身实际相符合的标准,也会使企业在费用管理上出现问题。
企业内控程序与业务流程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因此相关的控制应当深入到业务的各个链条,随着业务链条发生变化相应的控制程序也应当随之发生变化,否则就可能出现控制程序脱节的问题。内控程序不健全,给重大差错、舞弊或欺诈创造了机会,可能会导致弄虚作假、材料质次价高、虚列成本等现象的产生,使费用控制失去应有的牵制和约束,从而使得企业利益受损。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评价企业内控是否有效的一种手段,它为企业降低风险、合规经营提供有力保障。有些企业没有相应的内审机构组织作支撑,缺乏独立性,内审流于形式,没能真正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没有向上反馈,只是敷衍了事,使企业的风险管控没有落实到位;另外,企业的内审通常是事后监督,事前监管还很欠缺,导致费用管理方面的内控薄弱,监管力度不够,费用控制发生问题不能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导致产品成本超标,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出其真正作用。
对于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这个有力措施、有效手段,发挥内部控制的管理费用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企业费用的基础,健全的内控制度能保证费用管理的有效性,在企业费用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将费用控制纳入到严格、健全的制度中来,以保证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都能够按照规范合理运行,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以保证费用管理预期目标的实现。
3.1.1 企业规章制度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定并执行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依法进行,企业费用管理工作也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费用管理的内容,将费用控制纳入到严格、健全的制度中来,用规章制度约束企业费用产生。
3.1.2 完善授权审批制度
企业应根据费用控制目标,以及相关的管理规范,制定科学的授权审批体系,控制管理中乱批条子等违规操作,提高制度在费用管理中的实效性。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在重大事项中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3.1.3 加强责任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将费用管理目标分解到相关部门、相关个人,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提高其管理的责任感,避免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现象。
3.1.4 建立岗位分工制度
企业应当合理安排岗位,建立科学的岗位分工责任制, 将内控措施镶嵌在岗位分工中,充分发挥岗位的制衡作用,从根本上减少营私舞弊发生的风险,加快费用管理目标的实现。
将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支出纳入预算中来加以控制,制订科学合理的资金计划安排,通过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成本费用支出控制在计划范围内。
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需要宏观的经营战略,更需要对控制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加强管理,将管理过程中的细节纳入内控制度中,使其日常化、制度化,例如在费用报销单据上签字、盖章时,应明确身份并留存签字样本。在完善费用支出标准方面,企业可以参照国家、行业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费用支出标准,将其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分析、考核实际费用支出与标准之间的差距,通过内控措施调控其差距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实现。
企业内控程序的建立,需从企业业务流程入手。企业的内控程序包括两部分,管控类活动和专业类活动,管控类活动包括各级别经理人的决策、审批、签字、授权、会审等;专业类活动包括市场调研、设计、产品生产、销售等。管控活动属于内控活动,专业活动则属于内控措施。企业业务流程是从企业所有业务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建立,而企业内控程序需对业务流程中的内控关键点进行控制,企业内控程序是企业业务流程中落实内控要求的集合。企业各种管理体系均要落实到企业具体业务流程中去执行。
建立健全费用的内控程序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梳理费用支出的业务流程,确定费用支出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费用管理中企业采取有重点的控制,也就是“关键点控制”模式进行控制。“关键点控制”的关键是企业要选好关键点。在选取关键点时,企业可以遵循选择“重点目标”为关键点的原则。比如成本利润率、计划完成率、费用增长率等控制目标作为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2)明确费用管理目标,分析费用发生业务的风险。在企业费用控制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明确费用管理目标,针对目标充分考虑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素,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加以应对,以降低可控风险水平,保证这些关键目标的有效实现。(3)费用支出流程对岗位职责分工的主要内控要求,要求费用控制延伸到业务的各个链条。企业业务链条变化后也应当有恰当的控制程序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防止程序脱钩。
企业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内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企业在管理实际生产经营时需要分析面对的问题以及可以改变现状的途径,不断调整解决方案。在企业内部控制中针对风险管理建立起合理的沟通渠道,让企业的信息能够有效地传达,提高信息质量,使企业内部控制能顺利开展。企业应针对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融资风险进行内审,力争降低企业风险。
开展内审工作时,以建立一支专业的、独立的内审部门为基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完善自己的内审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涵盖制度流程、监督体系、内审工作规范等,将内审工作常态化管理。在内审工作中,关键而基础的是审计生产经营的各种指标以及财务报表,从审计数据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内控风险,提出问题进行复核,最后形成有效的内部审计整改报告,明确需要整改的责任部门,督促其在整改限期内完成对问题的整改工作。内部审计工作还要将常态化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使审计内容涵盖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可以越级快速反映给企业高层知晓,使内部审计真正起到监督作用。企业的内审人员始终要有专业态度及对企业的责任心,不断提高审计知识和技能,从审计的角度善于发现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费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分支,对企业的未来与发展、企业的效益、竞争力有着重大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从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程序、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力度等方面入手,实行对费用的有效控制来提高企业费用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