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金芒果印刷有限公司 郑敏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相继出台,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和一些上市公司陆续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防范了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风险,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质量,提升了企业的运行效率。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但是我国的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上仍然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层比较关注的是企业的业务规模、盈利情况而较少关注企业的规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情况,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的薄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质量与效率。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分三个类型:一是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二是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三是一部分企业虽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落实内控制度时却大打折扣、流于形式,影响了内部控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还在于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的薄弱,未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对促使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建立和实施一套完善的、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维护企业资产安全,提升企业信息报告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业绩。目前,我国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建立了自己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未考虑企业之间的组织机构、管理流程及生产流程都有较大的差异,不充分考虑该内部控制制度在本企业的适宜性;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不完善,没有形成整体系统,没有建立自我防范和约束机制,缺乏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达不到国家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对内控制制度的要求。
风险防范机制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因此,企业要通过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有效识别企业的各种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潜在风险,避免企业潜在风险因素的发生,不断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其风险意识未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概念,许多企业没有设置风险机制,因此抗风险能力低下;还有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局限于少数业务具体部门,没有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相关环节,没有形成整体风险、局部风险、长期风险、短期风险等一系列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一,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控制活动流于形式,停留在文件层面。
第二,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缺乏定期的检查、监督。很多案例表明,许多问题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制度,而是因为没有严格执行制度,而制度的严格执行需要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定期的检查和监督。
第三,企业内部控制的考惩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或制约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是检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衡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流于表面,未能做到与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使得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难以得到客观、合理的评价。
2.1.1 提高企业管理层的内控意识
企业高、中管理层人员内控意识的提高对于保证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企业管理层应站位公司发展大局、战略布局和经营全局的角度,去看待和认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合理设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2.1.2 加强对内控制度的普及和培训力度
学习制度是执行制度的前提;制度学习不到位,制度执行便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企业应定期组织各级员工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和培训,借此来普及内部控制,保证所有的员工树立较强的制度规范,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提升员工的内部控制能力。只有企业的各级员工都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实实在在的落实下去,严格的执行起来,为企业的规范管理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2.1 兼顾内部控制制度的战略适用和可操作性
内部控制制度要结合各企业实际的管理流程、管理活动、管理要素与职责等方面进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要考虑其长久性和延续性,适合企业长期战略和长远发展目标,也要考虑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宜性、充分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活动真正发挥其作用。若内部控制制度未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现状相结合,不是量身定做,而是简单的转换格式,那么内部控制活动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会增加企业额外的成本;另外,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要充分考虑该企业的发展阶段。一个企业处于发展初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要对企业进行系统的识别,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内部控制制度。
2.2.2 科学策划、系统构建内部控制制度
虽然现在有专业的机构可以为企业设计和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但专业的机构只是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上占有优势,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各个业务流程、关键环节的把控等方面没有企业内部人员熟悉。企业可以通过“外部专家带队、内部骨干参与”的方式,实行优势互补,共同设计和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当然企业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出真正符合企业现阶段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高度重视;其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要认真负责,要组织公司各部门积极参与,对公司的关键环节、关键业务点进行相关的监督,务必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流程步骤清晰流畅,风险点标注准确,控制点到位;最后,制定出来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好经公司高管和经理层集体评审。集体评审的过程既突出高层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视度,有利于下一步内部控制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能发挥各部门对其业务流程熟悉的作用,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及时的、合理的修订,使其更加完善;同时集体评审的过程也是很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和培训方式。
“为之于其无有也,治之于其未乱”。风险指的是不确定的影响,风险管理是针对风险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企业应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识别、分析、评价风险并采取就对措施,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一,企业应开展内外部环境潜在风险因素的识别,如工业企业应围绕政策法规、外部供方、新品研发、在线生产、成品检验、物流运输、市场反馈等全产品链,建立风险预防体系,识别出企业的潜在风险因素。第二,企业应针对识别出的企业各种风险制定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经验教训进行制定,并与该风险对产品和服务的潜在影响相适应。第三,风险信息应定期更新。企业应定期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对其风险进行讨论和识别,定期更新相应信息,并及时报送企业总经理审批后发放至各部门。
经济越发展,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要求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完善的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监督和评价体系,达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同时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评价体系时,既要考虑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又要考虑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要本着“全面、重要、客观”的评价原则,尤其针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短板、弱项,比如现在许多生产企业会因国家环保管控而不定期的停产,还有些企业的环保设施不完善,这就需要企业要加大重视生态保护,及时考察环保设备,更新完善企业的环保设施;加大技术研发,通过改进工艺流程,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因环保管控停产而影响企业的交货。
企业应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及时了解、跟踪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对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对发现的内控制度执行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将监督检查的结果以评价报告的形式及时给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反馈。
企业应通过建立实施“部门月度自查和公司季度检查”的两级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和考核评价体系,一些企业也可以通过上级部门或行业内部检查的契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率,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价值和作用。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到来,我国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就需要在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同时,不断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生命线,要不断的完善,才能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