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
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学校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立,将九年义务教育的九年当做一个整体,对教学进行全面安排,从理论上来说,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有利于中、小学中六、七年级的过渡衔接,使学生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顺利过渡到高年级,更好地避免脱节现象。但实际的教学中仍出现较多的问题,以语文衔接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为例,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解决方法探索分析。
(一)学生衔接学习脱节
1、学习兴趣脱节。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心理快速转变的过程,当遇到问题时,由于生活经验阅历等方面不足,不能像成年人一样快速心理接受并处理。同时,当中部分学生小学学习就有出现偏科或知识缺漏的情况,再加上初中学科剧增,知识与功课蜂拥而至,初中巨大的学习压力与小学轻松边玩边学的学习状态不能很好地处理转变,导致学生到初中后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缺失。
2、学习方法脱节。初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方法有较大差异,小学以教师引导、反复训练、强化记忆为主,中学则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为主,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互相呼应的,进入初中衔接时期,教师的教学方法出现转变,学生就需要及时转变自身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脱节,就会导致学生进入中学后学习无法跟上,成绩直线下滑。
3、学习观念脱节。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对知识对人生的影响的认识观念在逐渐形成,位于未来何去的迷茫期。这时,部分学生在小学的基础没有打牢固,进入中学后就无法快速适应高强度学习,学习观念无法摆端正,以烂摆烂,学习成绩无法提升,对语文学习产生畏惧感。
(二)教师衔接教学脱节。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很少教师会关注中小学不同的教学目标,多数是各自为政。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往往着眼于当前的知识传授,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重心,缺乏思考学生未来发展,上初中后教学和学习的转变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冲击,故此,没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习惯培养和方法指导。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初中教师也很少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对小学、中学语文教学衔接意识不够,让学生一下子从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跳转到自学为主教学模式,难以适应。
(一)树立整体意识,落实宏观衔接
1、加强教师学习培训,树立宏观意识。首先,组织中小学语文教师学习《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九年一贯制课程目标整体设计思路,把握中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内容和内容,关注和研究学生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其次,可以聘请业内专家和领导到学校进行教育科研和课题指导培训;最后,丰富教师教学衔接学习内容,订阅相关不同的教学杂志,让小学语文教师既要看小学教学杂志,又要看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中学教师同样也要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安排固定学习交流时间,交流学习心得。
2、加强1-9年级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与目标的系统化。《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标准》按小学低、中、高以及初中划分成四个学段,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让语文教学更加清晰明了,教师应结合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内化规律,对教学内容系统化处理,将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构建在统一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体系,特别是重点把5-8年级各年段的目标具体化,使九年一贯中语文学科教学实现有效衔接。
(二)加强教研整合,促使中观衔接
1、建立长效机制,修订听课制度。中小学教师应当互相观摩学习,修订原有听课制度,增加初中语文教师每学期到小学四五年级的听评课次数,同时,小学四五年级语文教师也需要听评初中语文课时。让四五年级的语文教师对中学基础知识适当指导,如体裁、修辞等,为小学学生奠定一定初中语文基础。
2、整合教研活动,杜绝各自为政局面。九年一贯制学校每学期应定期组织语文学科大教研活动,开展小学高年级与初中语文联合教研,开展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动,不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互相听评课,安排教学总结和经验交流。同时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举办学术沙龙等活动,让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教师交流学科衔接方法。
(三)加强学生教学方法培养,落地微观衔接
1、加强中小学生互动。举办一些中小学学生合作学习方面的联谊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相互交流,如开展“一对一”学习帮扶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衔接中发动起来。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初中语文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良好学习习惯,因此需要从小学开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帮学生拟定常规学习任务,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归纳总结、课外时间等。
综上所述,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当前衔接教学常见问题,着力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上解决相关问题,使中小学语文教学融会贯通,实现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