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文化视阀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论析

2019-07-13 09:02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10023
大众文艺 2019年2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文化

(南京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0023)

随着网络技术逐渐渗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而衍生的网络文化更是不断发展。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理想信念、心理表现等都被网络文化影响,并呈现出新的特征。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培养他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

一、新时代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产生新问题

新时代网络技术的成熟发展,让国家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密,也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延伸到网络空间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现今的大学生是“网络的一代”,其爱国主义意识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新时代特征,从而也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一)不良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塑造

互联网技术让“地球村”成为现实,也使得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交流更加便捷。因网络技术而衍生的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它既带来了网络信息共享、网络教育实施、多远文化交流等好的一面,也带来了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网络犯罪、网络霸凌等坏的一面。1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54亿,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6.0%;其中 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4.6%。2可以看到大学生也是网络活动中活跃的群体,网络技术给大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影响。因而互联网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潜在的威胁,如果不加强净化网络平台,积极宣传正能量的网络文化精神,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水平,势必会对树立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造成不良影响。

(二)网络法律意识淡薄引致大学生法治精神缺失

网络空间由于其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现已成为新型网络犯罪活动滋生的“温床”。因而如何引导大学生在接触网络文化的过程中守好法律底线,也是对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在2015-2016年,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被告人的年龄多集中在20-34岁,32017年,被告人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占比为7.75%,并呈上升趋势。4从中可以看出高校针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法规教育还不够完善,法律法规教育与实践引导脱节,致使很多大学生拥有网络法律知识,却不能学以致用,尤其在涉及自身利益时采用“双重标准”,缺乏法治精神,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其中涉及的有关网络法律法规的内容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更好地教授给学生、如何在课外利用网络渠道传达给学生,这是需要高校教师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高校还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拉好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的法律“警戒线”。

(三)网络文化冲击课堂教学使得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我国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是“95后”,上网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之一,网络文化对其影响日益深刻。高校作为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平台,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进行,以课堂教学为主。当代大学生每天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但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单一,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若不能进行方式方法创新,将难以调动起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在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网络文化平台上,人们无论是在获取信息的丰富性、便捷性上,还是在获取信息的质量、及时性上,都实现了传统知识信息传播渠道所不具备的优势。”网络文化中各种思想理念对大学生的个体思想造成冲击,引致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更加追求主体地位,对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产生抵触心理,影响爱国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果不对此加以重视,可能会造成学生理论无法紧密联系实际,弱化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指导作用。因而在网络文化的视阀下,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和理论,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二、网络文化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新机遇

网络文化的实质是以网络技术为载体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化,因此在研究网络文化时,不仅要将其置于文化层面,还要从技术层面来研究,利用其优势来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一)网络文化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在传统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高校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思政教育课程内容繁多,理论性强,课本内容还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不够全面深入。如今网络文化依托于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而不断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能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性的文化,其中不仅有多元的思想意识形态,还有科学文化、历史文化、艺术文化、法律文化和理想道德文化等等,这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互联网上信息资源共享,许多书籍、资料的电子书都能在网上找到,包括各种学术网站如中国知网、万维网等,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在手机或电脑上搜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大学生还可以在网上实时了解国际资讯和时政要点,将现实事件与课程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深化大学生对爱国主义内容的认知,将爱国主义精神外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

(二)网络文化开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就目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看来,网络文化虽然不能取代传统的高校课堂理论教育,但却可以为其提供新的教育方式和渠道作为辅助平台,吸引大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理论知识的兴趣。一是将教师课堂爱国主义理论教学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高效结合,高校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备课时,不仅要围绕教材,还要通过网络搜集更多教学资料与案例,甚至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借鉴他国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积极改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这个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外,高校或者政府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种公众平台及时向大学生推送爱国主义相关新闻,使得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潜移默化地感受爱国主义的熏陶,也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工具将自己的见解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将课上教师的“教”与课下学生的“学”借助网络技术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网络文化拓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渠道,大学生作为网络文化最积极的追随者,我们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网络影视、网络文学、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等各种网络文化形式之中,提高爱国主义精神的吸引力,牢固大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网络文化更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

网络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推动思想理念的更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新途径的开辟可以推动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对这一课程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的革新。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一方面教师开拓教学视野,树立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科学理念,学习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培养不断学习和反思教学的习惯,不是过去只要灌输理论知识和完成考试测评就可以了,而是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和认知需求。另一方面增强大学生的求知欲,网络文化的丰富多彩使大学生不再仅仅满足课堂上的接受式理论学习,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渴望去学习更多知识。网络文化中对自由民主的宣扬也让大学生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个体需求,因而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可以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理念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主义信念厚植于内心。

三、新时代网络文化视阈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是未来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文化带来的机遇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创造和传播优秀网络文化,树立爱国精神提高民族认同感

马克思曾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由见,青年大学生精神理想的树立对社会稳定、时代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高校和相关政府机构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基调,创造符合大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的优秀网络文化,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

高校作为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应深入大学生群体之中,全面了解其思想动态,及时防范不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应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对不良网络文化的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渠道等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向大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认清在网络活动中不良文化披上的“单纯外衣”,提高网络辨别力和认知能力。高校还需通过学校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渠道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教育,并利用榜样事件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并将这份认同感外化为实际行动。大学生自身应认真学习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和相关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在日常网络活动中保持警惕,树立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抵御普世价值、拜金主义等腐朽文化的网络渗透。

(二)学习和遵守网络法律,提高敌情意识,明晰网络安全价值

网络文化作为网络空间的文化表现形态,不能无秩序、无规则。政府相关机构要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跟进完善相应的网络法律和规章制度,要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网,严厉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形成法律威慑。其次,政府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渠道,普及网络主权知识、网络法律和实际案件等,让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能够经常接触此类信息,耳濡墨染地获得网络法律知识。

高校应以国家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为支撑,整理研究出针对大学生实际网络行为的网络法律知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网络法律教育课程,然后通过考试、网上问卷等形式巩固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5高校可以将网络法律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与不同的学科结合起来,不局限于一种课程,从不同学科知识层面让大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到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运用网络技术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网络舆情安全监管,对个别有不良网络行为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心理疏导,从而预防大学生网络违法行为的发生。当然高校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利用榜样效应来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大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应主动地学习和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治精神,拒绝“双重标准”,约束自身网络行为,提高网络道德与法律素养;同时还要强化敌情意识,认识到网络空间并不是“净土”,在网络行为和生活中要随时保持警惕,不抱有侥幸心理,脚踏实地,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三)坚持网络文化安全观,将实现人生理想与坚持爱国信念相结合

首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紧密结合新时代国际发展趋势,提高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全面认识。各大高校应紧随新时代潮流和政府政策,随时把握国家发展新动向,结合我国现今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把网络文化安全引入大学生思政课程学习中,增加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体系。大学生自身也要认真学习爱国主义和网络文化安全知识,多关注时政,提高自己在网络中辨别信息优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拒绝盲目网络跟风和传播虚假言论。

其次,高校不仅要培养“理论人才”,还要重视“实践人才”的发展。面对网络时代的新形势,高校需创建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认真钻研的科研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让大学生“有心”的同时,更“有能力”去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在设立不久的“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和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项目上,高校要尽快吸收高水平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与其他学校开展合作研究,向网络安全领域输送高质量人才。高校更要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来改善课堂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从而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才能高涨起来,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努力获得高水平科研成果,把个人理想的实现与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新时代,面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出现的新问题,高校要发挥网络文化和网络技术带来的机遇,把爱国主义理论知识积极运用于实践,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增加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树立网络文化安全观,不断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注释:

1.张梅.网络文化视域下的意识形态[M].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08月第2版:28-3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8月30日,网址: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3.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电信网络诈骗》,2017年10月13日,网址:http://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63132.html.

4.最高人民法院网,《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电信网络诈骗》,2018年9月3日,网址:http://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115701.html.

5.曹晓飞.网络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探索[J].教育评论,2012(05):69-71.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谁远谁近?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